用户头像
大宸小媛
 · 上海  

$百奥赛图-B(02315)$ 招股书揭示了公司实际控制人沈月雷、倪健夫妇面临的严峻个人债务危机。截至申报前,沈月雷为解决员工持股平台出资等问题,个人举债高达7000万元。为偿还这笔于2023年10月到期的8818万元本息,他不得不紧急向多家金融机构新增借款8900万元,上演了一出“借新还旧”的资本腾挪。这笔新债务最早将于2025年12月到期,届时他将再次面临偿债压力。同时,其妻倪健也因早前的并购交易,背负着数千万的纳税义务。

这对夫妇合计仅控制公司约27%的表决权,本就地位薄弱。一旦他们无法按期偿还个人债务,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极有可能被债权人冻结或处置,从而引发公司控制权不稳的问题,这对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都是致命的风险。

除了实控人的债务“高压线”,百奥赛图的业绩成色也因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而备受质疑。监管层在问询中重点关注了公司与其前子公司多玛医药及其孙公司思道医药之间的交易。

2022年,思道医药一跃成为百奥赛图的第一大客户,贡献了7000万元的抗体开发服务收入,占该业务当年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吊诡的是,多玛医药(思道医药的母公司)在2022年5月之前还是百奥赛图的全资子公司。

更有甚者,百奥赛图离职的研发高管,转身便出任多玛医药的首席医学官。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很难不让外界对其交易的公允性和收入的真实性打上问号。尽管公司极力解释其商业合理性,但这种将前子公司“剥离”后再扶持成大客户的做法,有明显的“体外培育、反哺业绩”之嫌,恐难逃监管的法眼。

仅剩5人的专职团队与悬顶的诉讼麻烦

对于一家将“创新”作为核心标签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言,研发实力是其估值的基石。然而,百奥赛图在这一核心领域的表现,却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空心化”趋势。

最触目惊心的数据,莫过于研发投入和人员的断崖式下滑。为实现2024年的账面盈利,百奥赛图选择牺牲未来,其研发费用从2022年近7亿元锐减至2024年的3.24亿元,降幅超过50%。伴随而来的是研发团队的急剧萎缩,研发人员总数从2022年底的627人骤降至2024年的337人。其中,真正全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专职研发人员”,更是从58人锐减至5人。

一个号称要成为“全球新药发源地”的企业,其核心研发团队仅剩个位数,这无疑是对其科创属性的最大讽刺。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研发实力大幅削弱的同时,百奥赛图的核心技术平台还陷入了与竞对和铂医药的专利纠纷。和铂医药指控百奥赛图的RenNano平台侵犯其关键技术专利。近期,百奥赛图试图宣告对方专利无效的请求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这无疑使其在诉讼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此外,公司另一项核心技术CRISPR/EGE的国内专利申请,在递交十年后至今仍未获批,其技术的独创性和稳定性也存在变数。

当研发投入被腰斩,核心团队分崩离析,技术专利又面临内忧外患,百奥赛图所描绘的“千鼠万抗”宏伟蓝图,其根基究竟还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