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仁天下理
 · 江西  

最近股市里有个词特别火——液冷。东吴基金的陈伟斌说,这玩意儿从2024年几乎没动静,到2025年直接干到100亿,2026年可能冲到1000亿,增速比当年光模块、PCB还猛。这话听着吓人,但翻翻最近的市场表现,还真是这么回事。英维克股价刚翻倍,淳中科技涨了两倍,强瑞技术这几天才被挖出来,连韭菜们都喊着“闭关不出,捂股丰登”。这液冷到底是啥?为啥突然成了香饽饽?
算力爆炸,散热成了生死线。现在AI芯片功率蹭蹭往上涨,英伟达的GB300芯片整机柜功耗都飙到132kW了,传统风冷根本顶不住。就像夏天开空调,风冷只能给小房间降温,液冷相当于给整栋楼装中央空调。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23.7亿美元,同比涨了67%,预计到2029年能冲到162亿美元。这增速,比坐火箭还快。
更狠的是政策施压。中国“东数西算”工程直接规定,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能耗效率)必须低于1.3,欧盟也要求液冷成强制标准。企业要是不升级,电费就能把你亏哭。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用液冷一年省了2.6亿度电,这账谁不会算?
技术路线打架,谁才是真王者?液冷现在分三大流派: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冷板式就像给服务器贴膏药,改造简单但散热有限;浸没式直接把服务器泡冷却液里,效果猛但成本高;喷淋式精准控温,可惜还没普及。
目前冷板式占市场90%以上,华为、浪潮这些大厂都在搞。但浸没式才是未来,曙光数创的相变浸没技术能把PUE压到1.05,比风冷省40%电,已经拿下中国移动45亿订单。不过问题也明显——冷却液贵啊!3M的氟化液一瓶顶普通矿泉水十倍价,国产替代还没完全跟上。
国产替代狂飙,谁在闷声发财?液冷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上游做冷却液,中游搞设备,下游搞集成。以前高端冷却液被3M、索尔维卡脖子,现在巨化股份搞出纯度99.999%的国产氟化液,成本直接砍40%。中游的英维克、申菱环境已经打进英伟达供应链,冷板、水泵这些部件卖得飞起。下游的曙光数创、高澜股份更是包揽大单,2024年储能液冷市场涨了189%,宁德时代电池散热全靠他们。
最狠的是政策红利。国内三大运营商宣布2025年半数数据中心要用液冷,地方政府补贴最高30%。这波操作直接让液冷企业订单排到2026年,连做基站液冷的强瑞技术都被挖出来,股价蹭蹭涨。
散户能不能追?风险和机会一样大。液冷这波行情看着诱人,但坑也不少。冷板式技术门槛低,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打得凶;浸没式虽然前景好,但初期投入高,小企业根本玩不起。更扎心的是,美国最近限制氟化液出口,国产替代还没完全顶上,万一卡脖子后果严重。
不过机会也明摆着。液冷市场规模三年翻十倍,龙头股现在才几百亿市值,跟当年光模块的行情比起来,这波可能只是前菜。就像2019年的新能源车,早期买宁德时代的人现在都笑醒。但记住,股市没有稳赚的买卖,液冷技术迭代快,企业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
液冷这波行情,本质是算力革命催生的财富浪潮。政策推着走、技术带着跑、需求拉着拽,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但对散户来说,光看热闹不够,得看懂门道——哪些公司有真技术?哪些是蹭概念?政策风向变没变?这些功课做足了,才能不被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