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买过点 $博纳影业(SZ001330)$ 的股票,6 月份公司给股东发了几张电影票兑换券,于是 7 月份就看了这几部电影。
无名之辈就不谈了,看完前 30 分钟就感觉这电影完了。
看完《长安的荔枝》直观感觉是大鹏作为导演又成长了!对比十年前的第一部作品,今天的这部虽然没有到惊艳的地步,但至少可以上得了台面了。看地出来大鹏的用心,一直在成长一直在进步!
看完电影以后(7.13 看的点映),顺手搜了下这部电影的几个主要出品方,看看有没有机会再赚点电影票钱。结果搜完主要出品公司发现已经涨过一大波了,再参与没什么必要。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又把暑期档其他待上映的电影和背后的出品公司捋了一遍,看看有没有值得参与的机会。
还是让我找到了 —《浪浪山小妖怪》!
《中国奇谭》第一集的故事内容衍生,IP 火过,有受众基础,过冷启动没有问题。
但是毕竟电影没上映,对电影质量还是会犯嘀咕。于是继续搜了下电影导演之前的作品 —《禽兽超人》系列。花了些时间刷了 40 多集,很有意思,小成本精品佳作,十分幽默且有想法、有深度。而且到第三季的时候,动画片的监制成了大鹏。对,就是《长安的荔枝》导演。
《禽兽超人》+《中国奇谭》作品打底,对导演的创作能力基本放心了。
再搜了下浪浪山小妖怪出品公司$上海电影(SH601595)$ ,股价基本还没怎么反应(7.14-7.15),那就不犹豫了,干就完了!
买入 12 天收益 16%+,这波还行!接下来就等电影正式上映以后每天数票房了。
昨晚去看了点映(再次感谢博纳送的电影票),大概扫了一下现场观众构成:大人带小孩、初中生、上班族的组合基本都有,年龄层覆盖基本从 10 岁到 60 岁(太小了不行,旁边有个小孩 3-5 岁的样子,看了开头被角色吓哭了,被他妈妈带出去了),受众比较多元,我那场点映上座率大概有 80% 以上。测试数据基本是稳了。
电影质量没得说,一级棒,是用了心的作品,笑点泪点燃点都有。票房我保守估计会在 5-10 亿区间,再往上就不好说了,得看有没有情绪或者事件驱动。
——————分割线——————
最后再单独聊下《你行你上》。
怎么说呢,感受很复杂,等了 7 年,姜文就拍出来个这?票房基本就是不到 1 个亿的水平了,电影评分也是姜文生涯最低。
刷到一些采访视频,主创团队那些不过脑子商业吹捧的话就不说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姜文说他老婆不让他孩子看《让子弹飞》,说孩子年龄太小。然后就是说这个题材在市场不受欢迎,别的导演拍不出来好,姜文想试试。
结果呢?
一个人的舒适圈和能力圈大概率是高度重合的,这是刻意训练和时间沉淀积累的结果。一个中年老男人老想着跳出舒适圈挑战自己,不是说完全不可以,但结果大概率是灾难性的。
就拿同期也有作品上映的大鹏来说,《让子弹飞》横空出世的时候,大鹏还在搜狐做娱乐节目主持人。15 年后的夏天,大鹏的作品票房是姜文的电影的 4 倍多,两部电影同一天上映的。
当然,作为导演,不管从什么维度,大鹏肯定还无法和姜文相提并论。我只是想尝试探讨下,这两人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我算是从《屌丝男士》开始一直对大鹏有关注的观众,这些年能看到大鹏对作品的认真和用心,不管是拍的电影还是导的电影,一步一个脚印,直到今天《长安的荔枝》。就像是班里的差生,虽然每次成绩都不如尖子生,但每次都在进步,一次比一次好。就好比一个大家印象里本来只能上三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上个 211/985 了。
反观姜文呢?
过程不好评价,但从交出来的作品来看。这些年越发的放飞自我了,毕竟名也有了钱也有了,剩下的可不就是自我表达了。自己玩舒服了就行。
一个河北唐山人,在电影里配音配东北话?
玩呢?
现在真是既希望姜文拍电影,又怕姜文拍电影。《让子弹飞》高山仰止,拿后续的电影去比较可能本身也是一种不公平。
但话又说回来,《让子弹飞》本身就是太阳照常升起亏钱了,姜文为赚钱拍的电影,结果呢?
希望这次不到 1 个亿的票房,能让姜文再次为赚钱再拍下一部电影,别光想着自我表达了。不知道预算是什么,但得知道观众和市场是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