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结论:因为10年了,蒸镀OLED还赚不到钱,事实上是一个无法证明商业价值的工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供给端:6代蒸镀已经是非常、非常成熟的技术工艺,国内的翘楚如京东方和TCL华星,良率、技术、规模层面都已经全球一流。
需求端:OLED在手机端渗透率已经非常、非常高了,消费者的对OLED接受度也极高,1000多元人民币的机型都在用。
在供需两端如此成熟可靠的背景下,国内主流厂商OLED量产10年了赚不到钱,而且深度亏损。
在产业界角度来看,蒸镀工艺因为过于复杂的工艺结构带来高昂的成本,没有商业价值。所有的厂商都很清楚,必须用新的技术破局,不能再走老路了!
从需求端来看,大众对OLED产品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能够做到轻薄和可弯折等更好的产品形态。
所以OLED的方向正确,但蒸镀这种高成本的工艺,并不正确。
破局工艺,一定要(1)保有消费者偏好的柔性产品特性(2)能够大幅的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才有可能实现商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里会有人问,那8代蒸镀作为高世代线,是不是比6代蒸镀成本低?大家自行算算,630亿 32K的8代蒸镀 和 400亿 45K的6代蒸镀,单位面积成本,没有什么差别。
这也许是OLED问题,最简单的一个答案,因为6代蒸镀的各项技术、工艺、产业链很成熟,做出来相对容易,但无法实现商业价值,是不及格的答案。
此外,沿用蒸镀路线,这辈子都跳不出三星的五指山,永远会被三星依托专利体系轻易反制。
因此,京东方虽然投了8代蒸镀,但也在同步开展印刷和光刻路线的研究;
TCL科技更苦逼一些,十年押注无人问,几年前与JOLED合作也生出很多波折,但好在有好的结果,是全球印刷OLED唯一量产企业,印刷OLED专利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