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份锦欣生殖发布商誉大幅度计提和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的时候就想写一下对它的看法,一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动笔。现在终于可以聊一下了,个人认为锦欣生殖现阶段的困境是结构性的,到了必须要做出经营模式调整的时候:
一、原来美国的业务,营收和利润都要比国内业务要高,主要是承接国内高净值家庭赴美产子需求,由于美国关于代孕的法律是州法律而非联邦法律,所以美国关于代孕合法性的问题在各州有所不同,分为有善州和禁止州,其中加州是最受欢迎的代孕目的地之一,法律实践非常丰富,美国代孕也分为传统代孕和妊娠代孕两种,在美国一般为妊娠代孕。而锦欣生殖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HRC Management在美国运营辅助生殖业务,旗下的HRC Fertility(亨廷顿生殖医学中心)是美国西海岸规模最大的辅助生殖医疗中心之一,核心业务主要也是在加州。从2019年开始受到疫情冲击,国内实行的封锁措施大大减少了国内需求家庭赴美产子,然后紧接着受中美关系影响,美国将"赴美生子"纳入B类签证禁止清单,明确禁止以生育旅游为目的的签证申请,甚至提到了"追溯惩罚"的可能性,这对已经通过赴美生子获得美籍孩子的家庭可能产生影响。受到上面因素的影响,锦欣生殖美国业务这些年从营收和利润均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好处是通过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凯克医学院进行了合作,为其附属生殖医院提供管理服务,并共同开展研究和学术活动,提升相关生殖技术水平。
二、国内市场暂有份额持续在收缩,成都核心区域以及大湾区区域24年全年和25年上半年累计妊娠数量均录得下滑,且大湾区同比下滑比率较大。经营业绩下滑原因较为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这两个方面,一是辅助生殖费用纳入社保报销范围,从日本和韩国方面经验来看,辅助生殖费用纳入社保报销后,在短时间会极大拉高妊娠人数,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变为边际递减,然而国内情况有所不同,辅助生殖纳入社保后,政策会引导一些患者可能会先从价格相对较低的人工授精(IUI)尝试起来。IUI的成功率相对较低,但费用也更便宜。这会导致短期内IUI的周期数占比提升,而客单价更高的试管婴儿(IVF)周期数可能相应减少或增长放缓。IVF才是锦欣生殖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这种业务结构的变化自然会拉低整体的客单价和利润率。高端VIP服务、成功率更高的三代试管婴儿(PGT)技术等,这些项目通常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或报销比例有限。二是国内三甲公立医院在辅助生殖费用社保后,就诊人数有明显增长(暂无医院数据或者社保支付费用数据支撑),也对锦欣生殖造成了较大压力。
三、国内医院规模严重限制了锦欣生殖的发展,造成现阶段财务困境。举大湾区为例,本人每月都会去深圳中山妇产医院看一下,每次到医院都会被现场保安先发放停车卷,然后引流到一条马路之隔的大厦停车,医院现场也是人满为患,就诊家环境和体验不是很好;更为过分是每年5至8月雷雨季节,如果当日深圳市下大雨或者发布相应的雷雨或台风预警,影响部分患者出行,那么当日所在周累计妊娠数量要同比减少10个左右,这可以理解为医院规模无法消纳需求,任何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累计妊娠数量的扰动较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2023年深圳市常住育龄女性(15-49岁)总量约530万-550万人,其中外来常住占比超70%,户籍人口约159万人。从根据中国人口协会等相关机构的历史数据(如《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我国不孕不育的患病率大约在12.5%~15%,即理论上每8对育龄夫妇中约有1对面临生育困难。另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为18%,若假设按照户籍女性育龄夫妇159万人计算,即使按较为保守的15%不孕不育率计算,潜在的患病人群总数也超过20万人数量级别,更不用说按照常住育龄女性计算了,而现阶段大湾区每年累计妊娠人数约在5000人左右,从数据上看供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所以在原有大范围并购运作模式难以为继的时候,本人是比较认同董阳先生提出将国外业务重组,做大做强国内业务的策略。辅助生殖赛道的护城河其实只有技术和服务而已,但是技术和服务这个护城河只有有了规模才有意义,没有规模,任何负债端或者经营端的扰动都会轻易大幅度影响业绩。试想一下,大湾区、武汉和昆明医院规模都和成都区域差不多,现阶段负债问题都很容易得到解决。所以如果锦欣生殖要想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要持续升级成功率更高的三代试管婴儿(PGT)技术,一方面就是不断扩大规模优势的情况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高端服务,久久为功,才能加深社会和家庭信任,成就品牌,扩宽加深护城河。
作者:i小渔村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