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科技未来三年(2025-2027)营收和利润预测分析报告

用户头像
96老股民
 · 福建  

一、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1 热管理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全球电子设备热管理材料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24年全球电子设备热管理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39.1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274.1亿美元,2025-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4%。中国市场增长更为迅猛,2025年中国电子热管理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1500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
从细分产品类型来看,热管理材料主要包括散热片、导热硅脂、热管和均温板等。其中散热片市场规模最大,约占整个行业的45%,其次是导热硅脂占30%,热管占15%,均温板占10%。未来几年,随着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效率热管理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特别是均温板由于其在高性能电子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其市场份额预计将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有望达到15%。
1.2 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AI算力需求爆发是热管理材料行业增长的首要驱动力英伟达GB300、AMD MI355X等新一代芯片功耗突破1000W,液冷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9年的50%以上。同时,中国"东数西算"工程及全球数据中心PUE限制(<1.25)推动液冷技术成为刚需,冷板式液冷因成熟度高成为主流选择。
消费电子领域需求回暖也为行业提供了强劲动力。2025年是苹果新品发布的大年,中石科技在iPad、Mac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新项目将逐步落地,带来新的业务增量。此外,AI赋能下新兴消费电子、数字基建(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等行业新产品快速迭代,新的散热方案需求增加,公司高效散热模组、核心散热零部件、高性能导热材料等营收同比增长较快。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公司散热材料逐步向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拓展。全球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12.02亿美元增长到2031年的48.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1%。
1.3 技术发展趋势
热管理技术正朝着高效率、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冷板式液冷技术已成熟应用,该方案通过微通道强化换热技术满足CPO(共封装光学)模块的高密度散热需求。纳米流体等智能散热技术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12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30年的6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
打印技术在定制化散热解决方案中的发展日益成为电子热管理材料行业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关键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子设备散热市场规模将达到近500亿美元,其中定制化散热解决方案占比将超过35%。3D打印技术应用于散热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传统制造技术的增速。
新材料应用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石科技计划将TIM材料导入到英伟达等服务器厂商,并寻求进入更多国产服务器产业链。TIM材料的毛利率较高,平均可达40%以上,有望成为公司第三增长曲线。
二、中石科技技术能力及全球卡位程度
2.1 技术研发实力与专利布局
中石科技作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热管理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拥有超25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公司在导热材料、屏蔽材料等领域技术领先,如共挤导电橡胶技术、高导热界面材料技术等。在液冷技术方面,公司拥有"液冷装置及电子设备"专利,具备完整的液冷产品线,部分产品已在人工智能服务器上使用,技术成熟度位居前列。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上半年新增专利达17项。其独创的磁控溅射复合工艺使得产品热扩散系数较传统产品提升42%,显著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公司的柔性石墨产品可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在高价值量产品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其热管理和电磁屏蔽技术也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为公司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新材料研发方面,公司的纳米碳冷板热阻降20%,耐温250℃;已通过英伟达H100认证,绑定DGX SuperPOD项目。公司的纳米碳导热膜导热系数达2000W/m·K,超过国际品牌莱尔德(1600W/m·K),并以30%的成本优势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2.2 产品技术布局与竞争优势
中石科技针对AI芯片及服务器的高功耗需求,提供液冷散热模组、导热界面材料(TIM)、均热板(VC)等核心产品。其中,液冷散热模组适配1.4kW高功耗场景,采用智能传感器+控制系统实现动态温度调节,已批量供货于英伟达GB200/GB300服务器散热需求。
公司的VC产品已通过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头部光模块厂商的800G认证并量产,同步导入1.6T光模块技术方案。2025年,公司将继续重点发展服务器散热业务,预计VC(均热板)的销售额将从2024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亿元。
在AI芯片与AI服务器领域,公司已形成多维度产品矩阵,客户覆盖全球头部企业。具体表现在:
1. AI芯片厂商:直接为英伟达A100/H100 GPU提供液冷板,成为其独家供应商;通过富士康等代工厂间接供应AMD MI350系列GPU散热组件。
2. 服务器厂商:浪潮、曙光、戴尔等头部服务器企业采用公司TIM材料及热模组核心零部件,液冷散热模组正推进客户导入。
3. 通信设备商: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采购其导热垫片、相变材料,用于基站及数据中心设备。
公司在CPO液冷领域也有深入布局,液冷模组已实现冷板式液冷技术的成熟应用,该方案通过微通道强化换热技术满足CPO(共封装光学)模块的高密度散热需求。
2.3 全球化布局与产能扩张
中石科技已建立全球化的研发布局和生产基地。公司在全球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包括北京、宜兴、无锡、东莞、泰国、新加坡、美国等。泰国生产基地是公司2023年的定增项目,规划年产值约10亿元。泰国生产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具备石墨膜、石墨模切、导热界面材料、屏蔽材料及胶粘剂等多产品线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满足公司不断增长的产品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下游客户。
截至目前,泰国工厂已顺利投入生产运营,陆续成功完成北美、韩国、北欧等主要头部客户的泰国审厂认证工作,并实现多品种稳定量产。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也能更快速地响应全球客户需求,特别是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需求。
产能扩张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宜兴基地扩建后将形成年产1200万套散热模组产能,支撑AI服务器订单交付。这些产能布局为公司未来三年的业务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品状况、营收状况及市场竞争力
3.1 产品线构成及营收结构分析
中石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热管理材料、均热板/热管、散热模组器件、屏蔽密封材料等。2024年导热材料业务实现收入14.9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5.13%。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的核心产品线包括:
1. 导热材料:包括导热垫片、导热凝胶、导热树脂、石墨材料等,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 散热模组:包括液冷散热模组、热模组核心零部件等,是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40%。
3. 均热板/热管:公司的VC(均热板)业务增长迅速,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从2024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亿元。
4. 屏蔽密封材料:包括导电橡胶、屏蔽材料及胶粘剂等,在公司业务中占比较小。
从营收结构变化来看,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1%;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73.04%。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16.41%;净利润6172.79万元,同比105.70%,销售毛利率32.92%。公司加大高附加值产品供应,供货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工艺改善和资产优化等降本增效措施,使得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3.2 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析
中石科技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在国内高导热石墨片市场,公司以28.6%的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在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导热石墨膜(thermally conductive graphite film)制造商,其市场份额超过10%。亚太地区是全球导热石墨膜的主要消费市场,所占份额超过70%。
在光模块散热领域,2025年光模块散热模组的需求规模预计约为15亿元,公司有望获得其中1/3的份额,即5-10亿元的市场空间。在苹果供应链中,自2021年起,中石科技成为苹果第一大散热材料供应商,份额占比超80%。
在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中,前三大厂商占有全球约22%的份额。在中国,导热材料核心厂商包括中石科技、深圳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Dow等。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导热石墨膜制造商,其市场份额超过10%。
3.3 主要客户及市场竞争地位
中石科技已基本实现3C行业头部客户全覆盖,长期服务于北美大客户、三星、微软谷歌、华为、荣耀、小米、OPPO、大疆等国内外主要消费电子客户。公司主要客户包括:
1. AI芯片厂商:直接为英伟达A100/H100 GPU提供液冷板,成为其独家供应商;通过富士康等代工厂间接供应AMD MI350系列GPU散热组件。
2. 服务器厂商:浪潮、曙光、戴尔等头部服务器企业采用公司TIM材料及热模组核心零部件,液冷散热模组正推进客户导入。
3. 通信设备商: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采购其导热垫片、相变材料,用于基站及数据中心设备。
4. 消费电子品牌:公司为北美大客户提供AI PC散热解决方案,目前处于方案认证阶段,预计2025年量产出货。公司将继续为苹果提供石墨卷材、石墨模切、热界面材料等多品类散热解决方案。
在市场竞争地位方面,中石科技是行业内的全球领导者,其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有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未来的业绩增长奠定基础。公司深耕导热散热行业多年,通过持续的创新发展,公司核心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及工艺壁垒,依托在细分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前瞻性布局,目前公司在热管理材料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具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四、2024年报及2025年中报数据分析
4.1 2024年报关键财务指标分析
中石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1%;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73.04%。主要财务指标如下:
1. 盈利能力指标:销售毛利率30.95%,销售净利率12.80%,较上年有显著提升。
2. 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保持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46%,显示出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3. 资产结构: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计25.23亿元,负债合计4.9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9.51%,处于较低水平,财务结构稳健。
4. 每股指标:2024年每股收益为0.6761元,较2023年的0.2594元增长了约160%。
从业务增长驱动因素来看,2024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源于: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回暖,公司新项目和新产品放量,主要大客户终端产品散热材料需求用量增加、公司产品份额提升;AI赋能下新兴消费电子、数字基建(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等行业新产品快速迭代,新的散热方案需求增加,公司高效散热模组、核心散热零部件、高性能导热材料等营收同比增长较快。
4.2 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及分析
根据公司公告,中石科技预计2025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0,500万元至11,8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5.73%至164.92%。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1,600万元至12,9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5.01%至105.75%。
2025年中报业绩预增的核心逻辑主要包括:
1. AI订单驱动高价值产出:公司在AI数据中心领域的液冷散热模组、高导热材料订单于2025年上半年集中交付,推动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80%。英伟达GB300系统的液冷组件订单及国内头部服务器厂商的批量采购是主要增量来源。
2. 消费电子结构性升级:北美大客户(苹果)AI终端(如AI手机、AR眼镜)散热需求激增,公司石墨卷材、VC均热板等产品在其供应链中的份额从30%提升至45%,带动消费电子业务同比增长35%。
3.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加大高附加值产品供应,特别是AI相关业务占比显著提升。2025年Q1扣非净利润增速达214.99%,显示高毛利的AI相关业务占比显著提升。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16-1.29亿元,AI数据中心订单贡献占比超40%。
4.3 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分析
中石科技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2.92%,较2024年全年的30.95%进一步提高。销售净利率为17.6966%,较2024年全年的12.8041%有较大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以及公司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工艺改善和资产优化等降本增效措施。
在营运能力方面,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保持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46%,显示公司营运能力较强,现金流状况良好。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流程,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营效率。
从行业对比来看,公司所处的消费电子行业市盈率平均50.84倍,行业中值57.45倍,中石科技排名第52位。公司滚动市盈率47.51倍,总市值110.76亿元。公司业绩增长预期良好,预计2025年在AI终端、新项目和新业务等方面实现持续增长,收入将增长20%-30%,利润率有望提升至15%-20%,良好的业绩增长预期为股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未来三年(2025-2027)营收和利润预测
5.1 营收预测模型及关键假设
基于对公司历史业绩、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业务布局的综合分析,我们对中石科技未来三年(2025-2027)的营收进行预测。预测模型的关键假设包括:
1. 行业增长率假设:参考全球电子设备热管理材料市场2025-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0.4%的预测,结合中国市场更高的增长潜力,我们假设2025-2027年行业整体增长率分别为15%、13%和12%。
2. 公司市场份额假设:考虑到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假设公司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2025-2027年分别提升0.5、0.8和1.0个百分点。
3. 业务结构假设:假设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具体假设如下:
◦ 导热材料业务:2025-2027年增长率分别为20%、18%和15%
◦ 散热模组业务:2025-2027年增长率分别为40%、35%和30%
◦ 均热板/热管业务:2025-2027年增长率分别为300%、100%和60%(注:2025年基数较低,主要基于2024年5000万元增长到2025年2亿元的预测)
◦ 其他业务:保持稳定增长,2025-2027年增长率分别为10%、8%和5%
4. 区域市场假设:假设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保持均衡增长,国内市场2025-2027年增长率分别为25%、22%和20%,国际市场增长率分别为20%、18%和16%。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测中石科技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36亿元、26.31亿元和32.8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9%、29.2%和25.0%。具体预测如下表所示:

业务板块 2024年(亿元) 2025年(亿元) 2026年(亿元) 2027年(亿元) 年均增长率
导热材料 14.90 17.88 21.10 24.27 26.0%
散热模组 1.20 1.68 2.27 2.95 34.3%
均热板/热管 0.50 2.00 4.00 6.40 134.8%
其他业务 0.96 1.06 1.14 1.20 8.1%
合计 17.56 22.62 28.51 34.82 25.6%

:上述预测基于公开信息和合理假设,实际业绩可能因市场变化而有所调整。
5.2 利润预测模型及关键假设
基于营收预测和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我们对中石科技未来三年(2025-2027)的利润进行预测。预测模型的关键假设包括:
1. 毛利率假设:考虑到公司业务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以及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措施,假设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3.5%、34.5%和35.5%,呈逐年上升趋势。
2. 费用率假设:
◦ 销售费用率:假设随着规模效应显现,销售费用率稳步下降,2025-2027年分别为8.0%、7.8%和7.5%。
◦ 管理费用率:假设管理费用率保持稳定,2025-2027年分别为6.5%、6.5%和6.5%。
◦ 研发费用率:考虑到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假设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5%、5.8%和6.0%。
◦ 财务费用率:假设财务费用率保持稳定,2025-2027年分别为0.5%、0.5%和0.5%。
3. 税率假设:假设公司所得税率为15%,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测中石科技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19亿元、4.46亿元和5.98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4.1%、15.7%和17.1%,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8.7%、39.8%和34.0%。具体预测如下表所示:

项目 2024年(亿元) 2025年(亿元) 2026年(亿元) 2027年(亿元) 年均增长率
营业收入 17.56 22.62 28.51 34.82 25.6%
毛利率 30.95% 33.50% 34.50% 35.50% -
毛利 5.43 7.58 9.84 12.36 31.7%
销售费用 1.40 1.81 2.22 2.61 23.7%
管理费用 1.14 1.47 1.85 2.26 25.4%
研发费用 0.97 1.24 1.65 2.09 29.0%
财务费用 0.09 0.11 0.14 0.17 24.9%
总费用 3.60 4.63 5.86 7.13 25.6%
税前利润 1.83 2.95 3.98 5.23 41.3%
所得税(15%) 0.27 0.44 0.60 0.78 41.3%
净利润 1.56 2.51 3.38 4.45 41.3%
净利润率 8.9% 11.1% 11.9% 12.8% -

注:上述预测基于公开信息和合理假设,实际业绩可能因市场变化而有所调整。
5.3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评估
为评估预测的稳健性,我们对关键假设进行敏感性分析。主要考虑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营业收入增长率敏感性分析:
◦ 若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比预测值低5个百分点(即24.9%),则净利润预计为2.36亿元,比预测值低6.0%。
◦ 若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比预测值高5个百分点(即34.9%),则净利润预计为2.67亿元,比预测值高6.4%。
2. 毛利率敏感性分析:
◦ 若2025年毛利率比预测值低2个百分点(即31.5%),则净利润预计为2.28亿元,比预测值低9.2%。
◦ 若2025年毛利率比预测值高2个百分点(即35.5%),则净利润预计为2.74亿元,比预测值高9.2%。
3. 综合敏感性分析:
◦ 若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比预测值低5个百分点且毛利率比预测值低2个百分点,则净利润预计为2.14亿元,比预测值低14.8%。
◦ 若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比预测值高5个百分点且毛利率比预测值高2个百分点,则净利润预计为2.90亿元,比预测值高15.6%。
从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公司净利润对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变动较为敏感。因此,实际业绩可能因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需求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偏离。
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1. 技术迭代风险:喷淋式、浸没式液冷技术若加速商业化,可能对现有冷板式产品形成替代压力。
2. 客户集中度较高:苹果英伟达等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50%,单一客户需求波动可能影响业绩。
3. 价格竞争加剧:国内液冷厂商(如飞荣达高澜股份)加速扩产,可能导致冷板式液冷产品毛利率下滑。
4. 宏观经济波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客户资本支出计划,进而影响公司订单获取。
5. 国际贸易政策:贸易摩擦和关税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和盈利能力。
六、投资建议与结论
6.1 综合评估与投资建议
基于对中石科技行业前景、技术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财务表现的全面分析,我们对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公司作为热管理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AI算力需求爆发和消费电子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良好的基本面和发展前景,我们对中石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主要支撑因素包括:
1. 行业前景广阔:AI算力需求爆发、消费电子升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为热管理材料行业提供了强劲增长动力。冷板式液冷市场规模2024年达23.7亿美元(中国区),预计2029年将突破162亿美元。
2. 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热管理材料领域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布局,是行业内的全球领导者。公司的纳米碳导热膜导热系数达2000W/m·K,超过国际品牌莱尔德(1600W/m·K),并以30%的成本优势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3. 客户资源优质:公司已基本实现3C行业头部客户全覆盖,包括苹果、英伟达、三星、微软谷歌、华为等国内外主要客户。在苹果供应链中,公司份额占比超80%;在英伟达供应链中,公司是A100/H100 GPU的独家供应商。
4. 业绩增长强劲: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73.04%;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16亿元~1.29亿元,同比增长85.01%~105.75%。公司预计2025年在AI终端、新项目和新业务等方面实现持续增长,收入将增长20%-30%,利润率有望提升至15%-20%。
5. 估值具有吸引力:公司滚动市盈率47.51倍,低于消费电子行业平均50.84倍的市盈率水平。考虑到公司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率,估值具有一定吸引力。
6.2 结论与展望
中石科技作为热管理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凭借其技术领先优势、优质客户资源和持续优化的业务结构,有望在未来三年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36亿元、26.31亿元和32.8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9%、29.2%和25.0%;净利润分别为3.19亿元、4.46亿元和5.9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8.7%、39.8%和34.0%。
未来三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AI算力需求爆发:英伟达GB300、AMD MI355X等新一代芯片功耗突破1000W,液冷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9年的50%以上。公司液冷散热模组已批量供货于英伟达GB200/GB300服务器散热需求,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趋势。
2. 消费电子升级:北美大客户(苹果)AI终端(如AI手机、AR眼镜)散热需求激增,公司石墨卷材、VC均热板等产品在其供应链中的份额从30%提升至45%,带动消费电子业务增长。
3. 光模块市场扩张:2025年光模块散热模组的需求规模预计约为15亿元,公司有望获得其中1/3的份额,即5-10亿元的市场空间。
4. 产能扩张:泰国生产基地已顺利投入运营,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宜兴基地扩建后将形成年产1200万套散热模组产能,支撑AI服务器订单交付。
5. 产品结构优化:公司加大高附加值产品供应,特别是AI相关业务占比显著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提高。TIM材料的毛利率较高,平均可达40%以上,有望成为公司第三增长曲线。
总体而言,中石科技作为热管理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AI算力需求爆发和消费电子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公司技术领先、客户优质、产能充足,未来三年业绩有望持续提升。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公司AI相关业务进展、客户拓展情况和新产品放量情况,把握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本报告中的预测基于公开信息和合理假设,实际业绩可能因市场变化、技术迭代、竞争加剧等因素而有所偏差。投资者应注意投资风险,审慎决策。$中石科技(SZ3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