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章《其他公司中报情况》说未来拼多多能看到10万亿。下面来谈一谈具体逻辑。具体分为定性和定量。
一、定性
定性的逻辑还是突破性创新模式,我在很多文章已经说过了,比如《再看突破性创新》。突破性创新模式是由克里斯坦森提出,他将技术创新分为延续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延续性创新是既有价值网络的进一步升华,不管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没有本质的改变。而突破性创新则不同,它率先在小众市场发起,构建不同的价值网络,技术原理和商业模式与主流市场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以电商行业为例进行说明,如下图所示。主流市场覆盖一、二、三线相对高收入人群,他们对产品质量、品质要求较高;而小众市场则覆盖四、五线甚至广大农村地区,他们对产品品质要求不高。
而淘天、京东的商业模式为图例上面的蓝色虚线,这两个电商公司提供高品质、高质量产品,满足主流市场需求,并且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消费升级的逻辑。但对于小众市场而言,两大平台提供的产品性能已经过剩了,但价格相对“昂贵”,性价比不高。
实际上,拼多多如果创业初期,进入主流市场与淘天、京东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胜算可能性为0。因为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淘天、京东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
于是,拼多多采取突破性创新模式(位于图形最下面的蓝色虚线),不进入主流市场与淘天、京东硬刚,而是降低产品性能(白牌),进入小众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抱怨拼多多产品质量堪忧的原因。然而拼多多率先攻占小众市场,淘天和京东基本毫无办法,这是由价值网络所决定了。换句话说,他们不可能通过降低产品性能去迎合小众市场,而放弃主流市场。
拼多多第二步,如图例下方蓝色曲线走势一样,提升产品性能,逐步侵入主流市场。拼多多电商产品性能的提升肯定快于淘天和京东。一旦满足主流市场需求,便会发生出现临界点,开始抢主流市场客户。比如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千亿扶持,黑标产品,皆是提升产品性能,逐步侵入主流市场的举措。
对主流市场的厂商来说,由小众市场发起的突破性创新,并逐步侵入自家领地的策略,往往毫无办法。这就像是一个棘轮,往前走容易,往后走难。所以大胆预测,淘天、京东会不断损失主流客户,拼多多未来会不断抢主流市场。
再来看temu,策略也是如出一辙!突破性创新攻占小众市场,避免与亚马逊正面碰撞。目前也有很多人在抨击temu的产品质量太差,殊不知这是拼多多的策略。如果Temu与亚马逊提供的产品同质,客户群体高度重合,那Temu将毫无胜算。因为亚马逊品牌商更多,规模经济更明显,物流配送以及售后服务更完备。只有利用突破性创新,提供低品质产品,构建不同的价值网络,避免与亚马逊正面竞争,才能在全球电商竞争中撕开一刀口子;等站稳脚跟后,逐步提升产品品质,侵入主流市场,与亚马逊正面竞争。
因此,可以预见,temu采取突破性创新模式进入全球市场,以低质产品攻占小众市场,随后逐步向主流市场发起冲击,这个策略是适当,也会是有效的。加上拼多多的资金、战斗力,未来在全球电商竞争中将有立足之地。
二、定量
定性分析来看,无论是国内主站,还是temu,未来发展都会较好。尤其是temu还是发展早期,前景十分广阔。国内主站未来抢淘天、京东的客户,会迎来反击,或与会造成一定的业绩波动,但是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
下面大致定量分析拼多多的业绩和估值。
1、国内主站:1700-2000亿利润
国内主站未来发展有3个方向:
(1)国内消费市场空间整体提升
我在文章《零售行业上》分析过:
“2024年,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8.7万亿,近十年复合增速为5.5%,并且增速放缓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要完成资本积累,投资占GDP比重多而消费少,但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投资下降消费上升。因此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消费品零售额还将保持一定增速,但增速更为缓慢,低个位数增长。”
即使未来10年,保持年复合增速3-3.5%,市场空间还能增长35-41%。
(2)下沉市场电商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
“2024年,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天津这头部六省电商渗透率44%,过去三年已不再上升;其余25省渗透率仅16.6%,且较三年前12.7%上升明显;全国平均的电商渗透率是25.8%。”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发达省份的电商渗透率非常高,已经到达饱和;而欠发达省份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同时在欠发达省份中,省会等中心城市的电商渗透率较高,其他城镇最低。
也就是说在中国广大的四五线以及农村地区,电商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这些地区是拼多多的大本营。今年4月,拼多多又推出“千亿扶持”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加码扶持“电商西进”。在拼多多的二季度财报里,有这样一组数据:过去一年,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成。
(3)发达省份抢占淘天、京东市场份额
目前发达省份,电商渗透率饱和,未来市场空间随着宏观经济发展而发展。竞争的关键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我在上面定性分析里面讲到,未来拼多多将升级产品性能,逐步侵入主流市场,抢占淘天、京东的市场份额。
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千亿扶持、黑标店铺,便是开始升级产品性能,逐步侵入主流市场的证据。
2024年消费品零售总额,电商交易额13.1万亿,其中拼多多交易额3.5万亿,市占率25%左右。未来在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以及主流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市占率做到30-33%应该不难,提升20-32%(5-8pct)。
两者相乘(1+35-41%)*(1+20-32%)=1.62-1.86,也就是说,拼多多10年后,电商交易额相比于当前,增长62-86%,达到5.7-6.5万亿。
当前拼多多一年主站1000亿的净利润是可以保证的,10年后净利润1700-2000亿是大概率。
2、Temu:1000亿利润
全球电商市场是一个蓝海,2024年全球GDP对应112万亿美元。按照60%消费占比计算,对应67万亿美元。
美国2024年服务消费总额达13.6万亿美元(占消费总额69%),消费品消费占比31%;中国2024年消费对应61万亿人民币,其中消费品49万亿,占比80%。
美国是消费型大国(服务业消费占比高,比较特殊),中国是生产型大国,按照取平均数值50%来预估全球消费品占消费的比重,对应33万亿美元。未来按照3%的年复合增速,10年后对应44万亿美元。
电商大致按照20%的渗透率,temu市占率保守按照5-10%来计算,对应3.1-6.2万亿人民币交易额,对比国内5.7-6.5万亿人民币交易额,几乎等于再造一个拼多多。
假设temu和国内主站take rate差不多,temu利润对应900-1800亿人民币。
3、估值
定量分析,10年后,国内主站1700-2000亿人民币,中性1800亿;temu对应900-1800亿人民币,中性1200亿。两者合计3000亿人民币的净利润。估值25倍,对应7.5万亿人民币。
我们再来看持有的证券价值(金融投资、冗余现金等)。2025年Q2,拼多多持有货币资金632亿,受限现金667亿,短期投资3239亿,其他非流动资产投资902亿,合计5440亿。未来10年不分红,平均净利润1500亿元进行积累,10年对应1.5万亿,加上目前的0.54万亿,合计2万亿!另一方面,公司不分红的情况下,会进行证券投资,每年都有投资收益。10年后,证券投资价值2-2.5万亿。
最后进行加总,得到公司价值9.5-10万亿水平,由于几乎没有有息负债,公司价值=公司股权价值。最终得到结论:未来10年,拼多多未来10年有冲击10万亿市值的可能性。当前价格1800亿美元,合计1.3万亿人民币不到,7-8倍空间。
风险:国内主站风险较低,风险主要来自于temu。temu大规模抢占海外市场,对外输出中国廉价商品,对当地产业会造成致命打击。未来存在封禁、法律合规方面的风险。但该风险不是完全不可控,temu开始引进本地厂商,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