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数据:生产天数掩盖实质性减产
据最新产业监测数据(2025年7月):
名义产量:48.09GW,环比-0.7%
实际减量:约2GW(因7月较6月多1个生产日,日均产出降幅扩大至 3.2%)
冷修规模:行业冷修产能达 6750吨/日(占总产能 5.21%),其中:
龙头企业冷修 4800吨/日(占总量71.1%)
中小厂商冷修1950吨/日
📊 数据透视:表面微降背后是单日产能的显著收缩,反映出行业真实经营压力大于统计数字。
亏损传导链条:
A[原材料价格刚性]--> B(玻璃价格连跌5个月)C[组件厂压价传导]--> BB--> D[全行业毛利率< -8%]D--> E[窑炉冷修经济性凸显]
💡 行业困局:龙头企业单吨亏损已超 300元,冷修停窑的边际损失(约200元/吨)反低于持续生产,触发产能主动收缩。
8-9月供需重构关键变量:
政策导向
- 工信部召集头部企业达成 “控产保价”共识
- 提议将行业开工率降至 75% 以下(当前82.3%)
新增冷修计划
- 8月新增冷修产能 2200吨/日($信义光能(00968)$ 、$福莱特(SH601865)$ 主导)
- 9月潜在冷修产能 1800吨/日
产能底部预测
- 运行产能或降至 8.3万吨/日(较6月峰值-11.6%)
- 对应组件供应上限 42GW/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