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362.64 亿元,同比 +20.3%
净利:3.65 亿元,同比 -48.9%;归母 1.25 亿元(-67.4%)
毛利率:12.3%(-1.5pct);EBIT 利润率 2.4%
经营现金流:从负转正到 +21.43 亿元
现金 vs 有息负债:134.87 / 191.75 亿元(短债占比偏高,需要看周转)
分部里最亮的:新能源收入 138.36 亿元(+53.5%);累计并网装机>25.6GW
区域:内地 282.90 亿元(+24.6%),海外 80.53 亿元(+7.1%)
0.5PB → 少烧钱讲AI:数据不是护城河,就别拿平台化的估值来框它。对我来说,这更像是“看项目、看回款、看现金”的生意。
光伏正在上位:收入占比抬升得很快,且公司在户用/工商业/BIPV/“源网荷储”一体化上都在铺。如果规模 × 融资 × 交付三件事一起跑顺,毛利和现金回收可能会同时改善。
家电是现金牛:海外电视量可能波动,但高端化(Mini LED、AI 画质、整机声学方案)能抬 ASP/毛利,承担“稳盘”的角色。
新能源:签约/并网/回款节奏是不是能连贯起来?
现金流:经营现金流能不能继续保持为正、且规模扩大?
现代服务:地产相关的减值有没有边际缓和迹象?
家电毛利:高端化到底能贡献多少真实毛利,而不是只有发布会的热闹?
融资与债务结构:短债占比能不能优化、财务成本会不会往下走?
新能源保持>30% 年化增速,同时通过更好的融资方案和EPC效率,把项目毛利+回款周期拉顺;
家电维持个位数增长、费用率稳住,给新能源扩张“输血”;
现代服务的负面影响边际减弱后,利润弹性主要由新能源放大,估值体系更像“能源+硬件现金流”而不是“AI 平台股”。
行业价格波动 + 并网/补贴/电价等政策变动;
现代服务继续减值、回款承压;
原材料/关税超预期上行,家电毛利再被挤压;
海外需求波动带来的出货与渠道风险。
把创维当成“轻数据,重执行”的公司看待:光伏拉成长、家电稳现金。接下来就看三件事:新能源现金化能力、家电毛利改善的持续性、现代服务的出清速度。这些如果一路对,就有机会看到估值重估的触发点;反之,就当自选股里的一条跟踪线,不勉强。$格力电器(SZ000651)$ $海信家电(00921)$ $创维集团(00751)$
以上都是基于 2025H1 报告做的个人笔记,不构成投资建议。欢迎补充拍砖,后续有数据更新我会在评论区继续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