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是指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现象,把握猪周期行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注核心指标
能繁母猪存栏量:这是最核心的先行指标,通常领先猪价8-10个月。当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到历史低点时,往往意味着旧周期的结束和新周期的开始。例如,2024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见顶后连续回落,预示着未来生猪供应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猪价走势。
猪粮比价:是政府调控生猪市场的关键指标,也是判断猪周期的重要参考。当猪粮比价低于5.5:1时,意味着生猪价格过低,养殖户可能面临亏损,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稳定市场;当猪粮比价高于8.5:1时,则可能引发价格过度上涨,需要关注市场供应和政策调控。
仔猪存栏量:仔猪存栏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未来6个月左右的生猪供应情况。如果仔猪存栏量持续增加,未来供应可能充足,猪价上涨压力较小;反之,若仔猪存栏量减少,未来供应可能紧张,猪价有望上涨。
分析市场供需
供给方面:除了关注能繁母猪和仔猪存栏量外,还要考虑养殖户的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如果养殖户普遍压栏惜售,短期内市场供应会减少,推动猪价上涨,但当压栏猪集中出栏时,又会导致供应过剩,猪价下跌。此外,疫病对生猪存栏和供应的影响也很大,如非洲猪瘟等疫病可能导致生猪死亡率上升,供应减少,从而推动猪价上涨。
需求方面:季节性因素对猪肉需求影响明显,如冬季腌腊、节假日等时期需求增加,会推动猪价上涨;而夏季高温天气,需求相对疲软,猪价可能下跌。同时,经济形势和居民收入水平也会影响猪肉需求,经济繁荣时,居民收入增加,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可能上升,反之则可能下降。
研究政策影响
收储与投放政策:当猪价过低时,政府可能会启动收储政策,减少市场供应,稳定猪价;当猪价过高时,政府可能会投放储备肉,增加市场供应,平抑价格。例如,2025年5月国家启动“降重去产能”调控,规模化企业率先响应出栏减量,对稳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补贴政策:政府对养殖户的补贴政策,如能繁母猪补贴、养殖贷款贴息等,会影响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和成本。补贴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刺激养殖户增加存栏,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影响生猪供应和价格。
关注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市场情绪:养殖户、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对猪周期行情也有较大影响。当市场普遍看涨时,养殖户可能会压栏惜售,投资者会增加对生猪相关资产的配置,推动猪价上涨;反之,当市场看跌时,养殖户可能会加快出栏,投资者会减少投资,导致猪价下跌。
资金流向:在猪周期的不同阶段,资金流向也会发生变化。在猪价上涨预期强烈时,资金会流入生猪养殖行业,推动行业扩张和股价上涨;而在猪价下跌时,资金可能会流出,导致行业收缩和股价下跌。
利用期货工具
价格预测与套期保值:生猪期货价格可以反映市场对未来猪价的预期,通过分析期货价格走势,可以提前预判猪价趋势。同时,养殖户和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未来销售价格或采购成本,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套利机会:在猪周期的不同阶段,期货合约之间可能会出现价差变化,投资者可以通过套利操作获取收益。例如,当近月合约价格低于远月合约价格,且价差高于合理区间时,可以进行买近卖远的套利操作。#按质定价# @小秘书 #猪周期# $牧原股份(SZ002714)$ $新五丰(SH600975)$ $巨星农牧(SH60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