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史蒂夫曹20C
 · 美国  

回复@sq222: 特斯拉计划在 4680 电池中采用干电极涂布工艺。该工艺可省去溶剂与干燥烘箱,从而降低制造时间与成本。例如,干法涂布的正极有望将成本降低超过 18%,同时设备投资可降低 41%,相较于湿法工艺。为此,特斯拉于 2019 年收购了 Maxwell Technologies,一家使用干电极工艺制造电容器的公司。其目标是借助该技术更高效、更低成本地生产 4680 电池。尽管特斯拉在 2021 年出售了 Maxwell Technologies,但保留了其干电极技术,并将其应用在 4680 生产线上。
工艺挑战不过,干电极技术给特斯拉带来了多项挑战:
将正极材料(即电池正极)与粘结剂混合,并在不使用液体的情况下附着于金属箔上非常困难,尤其是要将涂层厚度控制在 0.1 毫米以内的精度。
工艺在规模化放大时会产生过多热量,增加了大规模生产的难度。
硬质正极材料(含镍和钴)会损坏压片设备的辊轮,而维修这些设备可能需长达 45 天。
目前,用于生产 4680D(即采用干电极技术的电池)的原型产线并未取得预期成果:
通常电池生产线的正极材料损耗约为 2%,但特斯拉在测试中损耗率高达 70%-80%。
虽然在新产线启动时,30%-50% 的报废率并不罕见,但干电极工艺的问题显著延误了 4680D 的量产进程。
因此,特斯拉目前采用了“混合方案”:即负极使用干法、正极仍采用湿法,这种版本已应用于 Cybertruck。
此外,首循环效率(First-Cycle Efficiency)也未达标,早期样品仅为 88%,低于行业标准的 92% 以上。
未来展望目前,特斯拉每天使用湿法工艺生产约 50 万颗 4680 电池,总产量已超过一亿颗。而使用干法工艺的 4680D 电池产能极低,仅能支持 每年约 24,000 台 Cybertruck,远不及特斯拉 2025 年 25 万台的年度目标。
尽管如此,干电极技术仍被视为特斯拉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有报道称,马斯克已对生产团队提出要求:必须在年底前解决工艺问题,否则该项目可能会被取消。
继续沿着成本下降路径前进,离不开新技术的突破。而特斯拉也不是唯一一家具备干电极技术研发计划的公司。
行业竞争动态LG新能源:经过近十年研发,现已开始试产干电极技术。其工艺适用于正极与负极,计划于 2028 年实现全面量产。
三星 SDI:正在为其新一代 46 系列圆柱电池开发干涂布技术。
大众汽车(Volkswagen):通过子公司 PowerCo 正在研究干电极制程。
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BYD):这两家中国电池巨头也在大力投资包括干涂布在内的新技术。
这些公司普遍将干电极工艺视为显著降低能耗与生产成本的关键路径。//@sq222:回复@无智者无畏:$纳科诺尔(BJ832522)$ 当真? 查看图片

@无智者无畏 :$纳科诺尔(BJ832522)$ 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可能先落地液态锂电池。这下设备是真的要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