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
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试验工况多、试验周期长技术难度高,
是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的一个关键节点
8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4组卫星
除此之外,接下来商业航天将有密集催化,
· 一、星链+6G将在十五五期间深度融合,并且随着商业航天技术的突破,商业航天将进入密集发射期。
·
由于前期的停滞,国内星座在十五五期间将进入更为密集的“赶工式”发射阶段,以GW星座为例,2026-2030年期间将发射1.3万颗低轨卫星。
根据产业最新信息显示,本周三中国星网内部会议确定招标即将开始,自2022年10月一代星后将迎来更大规模招标采购。7月底以来,GW星座已完成3次发射任务,预计8月还有2次发射任务,在轨批量星将达到72颗(6月底前仅为34颗)。
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是国家航天局(CNSA)主导的深空探测核心工程,采取 “无人先行、载人突破、驻月科研” 三步走战略,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月,并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
其中2024-2028年,无人探测阶段,核心任务包括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嫦娥七号南极水冰探测、嫦娥八号科研站雏形建设;
2028-2030年,载人登月阶段,核心任务包括长征十号火箭首飞、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实现2-3名航天员短期驻留。
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将采用“国家队主导、民企配套”模式,比如长征十号主力发射外,商业火箭(如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可承担货运补给任务,目标将月面物资运输成本降至 $10万/公斤(现约$50万),而2030年前需发射至少20次商业补给任务。
我们发现公司在卫星及运载火箭上的专用轴承市场占有率90%以上,这个才是市场炒作的重点
同时,国机精工也带领了商业航天板块多个股票上涨,初步形成了板块效应。
因此,当你发现市场国机精工是炒作的商业航天就不得不佩服市场敏锐资金的领先性。正所谓龙头一般是先于板块启动,领涨于板块,接下来商业航天将不断发酵扩散,我们必须抓住板块启动初期的黄金机会,然后享受板块主升带来的情绪溢价。
这里为大家挖掘了一个商业航天必备材料的隐形冠军
3D打印工艺的发展对商业航天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在复杂零部件的制造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3D打印在航天制造领域的优势
相比传统制造工艺,3D打印在航天制造领域最大的优势在于:1、零部件减重。减重是航天领域永远的主题,3D打印的一体化成型能有效减少零件数量,降低航天器死重,提升载荷有效利用率和火箭推重比。2、有效降低研发制造成本。航天器通常规模巨大,研发制造成本高昂,3D打印能有效提升材料利用率,无模具打印更为研发、制造降低了成本。
下面罗列铂力特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部分业务:
航天发动机制造
铂力特在火箭发动机零部件制造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为蓝箭航天、深蓝航天、东方空间、星际荣耀、凌空天行等众多公司的多款火箭发动机制造了包括涡轮泵、推力室、燃气发生器在内的众多关键零部件。
铂力特在商业航天领域客户超过30家,参与了星众空间的“大连一号”、“灵巧号”以及智星空间的“智星二号A星”的星体结构制造。
航空领域,铂力特为航空工业一飞院研制的“启明星50”提供了3D打印方案。参与了小鹏汇天全新飞行汽车刹车卡钳的设计与制造,并为空客A330NEO提供某增材制造零件。
同时,今年是人形机器人元年,铂力特已深度布局人形机器人,积极拓展3D打印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新场景。
针对人形机器人,华力创科学开发了“从头到脚”的六维力传感解决方案。针对人形机器人指节力觉感知的空白,2024年6月华力创科学发布了目前已知世界上尺寸最小的光基六维力传感器Photon Finger,首次将多维力传感器尺寸微缩至毫米级别,攻克了六维力传感器的微型化难题。同时在金属3D打印的加持下,已大幅度降低成本;针对人形机器人手腕六维力传感所需的高性能,轻量化,易集成的特点,24年12月重磅推出了具有中心通孔结构的腕关节六维力传感器PhotonR40,大幅降低了人形机器人腕关节力觉集成难度。该产品首次使用了金属3D打印技术完成核心结构量产,目前已得到多家客户使用。
针对人形机器人踝关节六维力传感所需的高强度、高过载、高可靠性特点,华力创科学正联合铂力特,基于高强度特殊合金材料并结合精密金属3D打印技术,进行跨时代性的六维力传感器开发,产品将在世界机器人大会重磅登场。
综上所述:3D打印是未来不可逆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商业航天,还是人形机器人,铂力特都已经重磅布局,随着这两个行业的井喷,铂力特必将迎来猛烈爆发,目前股价还处于底部区域,而市场又处于慢牛走势,铂力特值得长期关注,短期创新高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