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谋突破!废旧塑料化学回收行业的机遇与竞逐图景

用户头像
寻找有效印钞机
 · 广东  

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攻坚与 “双碳” 战略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废旧塑料化学回收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成为资本市场争相布局的新增长赛道。近年来,随着行业头部企业加速落子,市场需求总量持续攀升,行业整体呈现出百舸争流、蓬勃发展的竞争图景。

一、企业密集布局,产能版图持续扩张

当前,废旧塑料化学回收领域已成为企业战略投资的焦点,多家企业凭借不同的技术路径与资源优势,推进规模化项目建设,逐步完善行业产能布局。

从已落地或推进中的重点项目来看,企业布局各有侧重:

惠城环保:其 20 万吨 / 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已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正处于试生产后的工艺优化与设备调试阶段,为后续稳定运营奠定基础。

榆林地区重大项目:总投资 110 亿元的年产 100 万吨废弃油与废塑料脱氢裂解制烯烃和芳烃项目,凭借庞大的投资规模与多元产物规划,有望成为区域内废旧塑料高值化利用的标杆项目(来源:榆林超千亿涉化投资签约!_环保_科技_装备)。

中材节能与嘉禾聚能合作项目:双方联合投资的潍坊低碳循环新材料项目进展稳健,一期 3 万吨装置已正式投产,项目总产能规划为 6 万吨 / 年,投产后每年可消耗 10 万吨废塑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低碳生产的双重目标(来源:中材节能联合嘉禾聚能投资潍坊低碳循环新材料项目正式投产_手机网易网)。

格林美:依托 “电子废弃物回收 — 废塑料再生” 的全产业链布局,年处理废塑料规模超 10 万吨,在产业链整合、资源协同利用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为行业提供了 “回收 — 再生” 一体化的实践样本(来源: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研控科技:其全资子公司山东研控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年处理 4 万吨低值塑料化学循环项目,目前已进入关键建设阶段,预计 2025 年 11 月全面竣工,同年 12 月启动试生产,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补充行业在低值塑料处理领域的产能(来源:山东研控再生资源科技宣布工厂主体结构成功封顶,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迈入投产倒计时

除上述企业外,万华化学中石化、科茂环境、恒誉环保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加码布局,凭借技术、资金与渠道优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万华化学:作为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拥有覆盖全球的生产运营网络与顶尖研发中心。此次布局废旧塑料化学回收项目,有望依托自身在化工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渠道,快速实现回收产品的产业化落地与市场推广(来源:网页链接{创新环保,从源头出发——万华化学出席ICIS亚洲会议 - 南通万化明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石化:自主研发的 RPCC 废塑料连续热解技术展现出显著技术优势,热解油收率超 80%,且产物氯含量控制在 10ppm 以下,有效保障了后续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其塔河炼化万吨级废塑料热解装置预计 2025 年正式投产,标志着中石化在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产业化应用上迈出关键一步。(来源:中石化废塑料资源利用业务布局:多技术路线并行+产业链上下游协(附废塑料热解项目投资收益)_循环_再生_回收

科茂环境:拟在山东建设 60 万吨 / 年 “灯塔” 工厂,凭借大规模产能规划与技术优势,有望打造废旧塑料化学回收领域的智能化、规模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生产效率。(来源:日照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混合废塑料化学循环(PCR)项目_拟在建项目_中国电力招标网

恒誉环保:深耕热解技术领域 30 年,是全球领先的热解技术、解决方案及大型环保装备综合供应商,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废塑料裂解生产线推广方面,凭借成熟的技术方案与丰富的项目经验,拥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为行业技术普及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浙江佳人、树业环保、天楹股份、科泽等企业也纷纷入局,通过差异化布局进一步丰富了行业竞争格局,推动废旧塑料化学回收赛道加速升温。(来源:网页链接{化学回收赛道迎爆发?中石化万华化学、浙江佳人、树业环保、惠城环保、天楹股份、科茂、科泽...纷纷投资布局 - 雅式橡塑网})

二、技术创新驱动,竞争维度不断丰富

技术创新是废旧塑料化学回收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企业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当前,行业内企业围绕 “高效转化、高值产物、绿色环保” 三大目标,持续探索技术突破,形成了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思创:自创聚氨酯化学裂解工艺,突破传统回收技术局限,可从废旧聚氨酯材料中精准回收多元醇和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实现了聚氨酯材料的闭环回收,为高值化再生提供了新路径。

伊士曼:研发的甲醇法解聚聚酯工艺具备显著优势,可处理带标签、彩色等复杂类型的 PET 废料,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对废料纯度要求高的痛点。同时,通过二段低压法优化,大幅提升了产物收率,进一步降低了回收成本。

KBR 与 Mura 合作:联合开发的 Hydro - PRT® 超临界水技术,在 374℃、22.05MPa 的超临界条件下,仅需 30 - 45 分钟即可将 PE(聚乙烯)、PP(聚丙烯)等通用塑料高效转化为烃类产物,轻质油品收率可达 55%-60%,展现出 “高效、快速、低耗” 的技术特点,为废塑料化学回收提供了全新技术选择。

众多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不仅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也让竞争从 “产能规模” 向 “技术实力”“产物附加值” 等多维度延伸,进一步激发了行业创新活力。

三、市场需求升级,打开行业增长空间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觉醒与消费理念的转变,废旧塑料化学回收市场需求正迎来结构性升级,从传统的 “降成本” 导向转向 “降碳 + 高值化” 导向,为行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与此同时,需求端的爆发也带动上游原材料领域竞争加剧,废旧塑料作为核心原料,其争夺态势不断升级,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倒逼品牌企业加速推进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战略落地。众多国际品牌纷纷承诺增加再生塑料在产品中的使用比例,尤其是在包装、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高品质再生塑料的需求显著增长。另一方面,“双碳” 目标下,化学回收作为实现塑料循环经济、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其回收材料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应用场景。这种需求升级不仅推动了市场总量的增长,也对回收技术、产物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具备技术优势与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而在原材料端,随着行业内项目产能持续扩张,企业对废旧塑料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直接引发原材料争夺升级。低值塑料虽来源更广泛,但受限于分拣技术、运输成本等因素,其收集与供应稳定性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局面。此外,废旧塑料回收体系的区域不均衡性,也导致部分产能集中地区面临原料短缺压力,企业不得不通过拓展回收渠道、建立区域回收网络等方式保障原料供应,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成为影响项目投产进度与产能利用率的关键变量。

需求升级与原材料争夺升级的双重态势,既凸显了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也为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能否构建稳定、高效的原材料供应链,将与技术实力、产物质量一同,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核心要素,进而推动行业向 “需求 — 供应链 — 技术” 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

四、总结:行业竞逐正酣,机遇与挑战并存

综上,在政策推动、技术创新、需求升级的多重因素驱动下,废旧塑料化学回收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企业密集布局形成产能竞争态势,技术突破丰富行业发展路径,市场需求升级打开增长空间,共同勾勒出行业 “百舸争流” 的竞逐图景。

附件:网页链接{我的惠城环保观察 .}

雪球上关于惠城环保的信息真假难辨,这里汇编了我在雪球分享的惠城基本面相关思考,所有内容均以公开信息为基础,融入了我自己研究过程中的真实判断。若你同样关注惠城,不妨读读这些 “不一样” 的分析,说不定能催生更多新的思考。

免责声明

本人在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为个人投资思考与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操作推荐或交易要约。文中提及的个股、行业、市场观点等均以公开信息为基础,融入了个人研究与判断,存在不确定性及市场波动风险,过往观点不代表未来表现。

股市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任何投资者据此操作所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均由其自行承担,本人不对任何因依赖本内容而导致的投资结果负责。请各位球友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独立判断,必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