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香港10万户家庭灯火!维多利亚港上筑起“环保之城”

用户头像
中国基建报
 · 广东  

在维多利亚港畔

中国电建参与建设的

香港首个综合废物管理工程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日处理3000吨垃圾

年发电4.8亿千瓦时

减排44万吨二氧化碳

连通两地携手并肩的协作

将照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路

香港综合废物管理项目建设有6条6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线,配套3台55兆瓦汽轮机和发电机。项目建成后,可日处理混合市政垃圾3000吨,大大减轻香港现有垃圾填埋场压力,同时每年可生产电力约4.8亿千瓦时。

跨海攻坚,开拓“新航道”

2023年5月,当首批建设者登上香港石鼓洲岛时,迎接他们的不仅是咸腥的海风,更有一连串“下马威”:海岛气候一日三变,上午烈日炙烤,午后暴雨倾盆,傍晚台风预警常骤然拉响。加之,香港施工管理模式截然不同:“在这里,就得把内地经验打碎了重拼。”项目人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施工的难点:人员组织形式不同,设计软件不同,检查模式不同,参照标准不同……

会议室里,团队人员仔细研究香港标准,学习香港设计软件,把香港规范里的模糊表述转化为可落地的施工参数。

在持续的鏖战中,项目部不仅协助完成了电仪设计,还带着总包人员清理现场堆积的施工材料。中国电建在垃圾发电领域的硬实力也越发得到认可。

技术破冰,铸就“新地标”

155米高的异径曲面钢筋混凝土烟囱,是香港环保项目最耀眼的王冠。

这座不规则椭圆筒壁建筑,长径达23.86米、短径16.1米,矗立于台风频发的海岛之上,加之,传统滑模工艺在高强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粘模问题,因此,项目部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更优解。

经过反复的斟酌研讨,项目部果断将传统滑模工艺转换为滑架定模提升工艺,给烟囱量体裁衣般解决粘模难题。针对异型结构,项目团队反复模拟试验,精准匹配钢筋安装效率与滑模速度,让弯曲弧度极大的环向钢筋乖乖就位。为了应对恶劣气候,项目团队还实施了多项技术措施:优化施工电梯方案确保安全,加固顶部支撑杆增强稳定性等,每一项措施都浸透出项目人员攻坚的智慧。

而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施工电梯随滑模加高,这在香港尚无先例。经过三十多个日夜,数易其稿,电建团队最终采用两道平台签署的方式迂回进行,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历时211天,烟囱如期封顶。这一突破,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种滑模提升装置”专利。

如今,站在石鼓洲岛远眺,6条焚烧线已然矗立,烟囱顶部的航标灯与香港岛的天际线遥相呼应。项目投产后,每日3000吨垃圾将在这里变身电能,点亮香港10万户家庭的灯火,每年减少的44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为维多利亚港披上了240万棵树织成的“绿纱”。(中国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