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就有意识到我的投资之路开始出现僵化趋势。这篇文章是我这么久不断摸索的路程。很不容易,希望大家耐心的去读完。这不是一篇传统思考,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上周我和几个教授一起吃饭。有经济学,保险学的。我们经常会坐在一起聊聊时事和一些感悟。期间聊到了最近火热的市场,其中一位教授零几年就开始买茅台了。我们在聊选股逻辑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让他们陷入了很久的思考,尤其是买茅台的教授(我跟他学到了很多)。
我作为一个00后我在自己的消费环境里错过了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这样的典型消费公司,这是我心里一直有在惋惜的事情。这两家公司都是从河南走出去的企业,蜜雪冰城初中就在郑州火爆了,泡泡玛特更是我很多朋友的学长。我小姨就是西亚斯毕业的。这些新消费尤其是泡泡玛特很多上了年纪的投资者并不能理解它的价值,可我作为一个和品牌主要消费者同龄的投资者没能抓住这是我的自己错判。这要引起重视。这样的投资错过甚至没有去好好研究,太惨痛了。我一直在参悟投资之道,也很认同传统的投资价值理念。这么多年我一直很努力的,化百年智慧为己所用。潜心学习,改变了自己很多行为,我从来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从小都不是。调皮捣蛋但又聪明是我从小的代名词。今年开始我一直有一种感觉我自己进步的速度开始慢了下来,更多的是之前的填鸭开始整理杂糅,化零为整。我发现做的事情和绝大多数投资者没太大的区别,这不是错误,照本宣科也是一种能力。但我不喜欢这样,我天生就有打破常规的性格, 投资的本质是要看清楚投资标的的价值。那别人看不到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的价值,我难道看不到吗?我周围几乎人手一个labubu,还有的有一柜子的泡泡玛特各系列产品。每天一杯蜜雪冰城柠檬水是我们河南孩子的生活缩影。一条商业街上遍布着蜜雪冰城的门店。我学姐硕士毕业就在大咖食品工作。那为什么我没有在这些明显有大概率成功的商业模式上提前布局,或者说去好好思索一下。我想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惯性,稳是对的,逻辑清晰是对的,护城河是对的,那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在这些逻辑下就是不符合审美的。护城河?蜜雪和泡泡玛特什么时候有传统的护城河?它们的护城河是成功后大家才认可的吧?今天的美团不也是被大家吐槽没有护城河吗?这些的企业的护城河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下,消费升级和分化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没办法有一个共同的定义。不变的是护城河,变得是护城河的水。
我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不输大部分投资者,只是我还需要时间归纳总结转化。我和绝大多数稳健投资者一样做着一样的选择,并没有发挥我作为一个新一代投资者的优势。作为年轻人我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好更准的阅读年轻一代的想法(主要是z世代),发掘新消费新需求。早先市场洞悉消费的走向。我从小都是洋货代表着品质和潮流。时过境迁,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制造业水平今非昔比,现在很多我们认为的大牌,实际都是MDICN。品牌只是贴牌销售。我们在相同成本情况下,生产的质量不会落后任何海外企业,甚至大多数质量能做到超越。今天我们国家制造业已经当之无愧最强,我们有很强的出海需求,我们也有着一批又一批企业开始出海。到今天我们出海已经有了成熟的思路,可以看看各个上市企业或多或少都有海外业务开展,新能源汽车,光伏,这几年海底捞,蜜雪冰城,泡泡玛特传统行业,矿业集团紫金,金诚信,洛钼,信达。医药的恒瑞,药明,百济,科技的传音,中兴等等等
那么这么多的出海哪些值得我们去思考呢?这是我这一个多月最精华的思考。我们要从人最原始的本性出发!什么是本性?吃喝拉撒,悦己,享受等等。我们出海的产品什么样的最容易在海外铺开。那就是没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而是大家无需思考就能接受的产品。我们作为人类,天生喜欢甜品甜食。那么蜜雪冰城得出海就会相对顺利,因为他不是只有中国人喜欢喝甜品,外国人也喜欢,甚至比我们更喜欢。泡泡玛特出海为什么能顺利?因为他是毛绒绒的玩偶,从设计出就带有可爱。全球哪个小孩子不是梦想着有一个自己的玩偶?为什么海底捞出海并不顺利,因为他是火锅,这个东西在很多国家是没有传统喜爱的,他并不是人从原始本性就喜爱的东西。海外大多数门店也都是中国顾客光顾。这几个月来我翻阅了很多公司,想了很多类目。我在想在我们企业出海的大背景下,我们成功出海了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名创优品。这样没有强烈地方特色的企业。那下一个消费企业会是谁呢?片仔癀,黄酒,白酒,中草药,餐饮,口腔医疗,电器,教育还是护肤美容呢?那些在出海过程中更容易规避掉当地的风俗和法规的风险呢?我苦思冥想,早在三月份我就在寻找,凌霄泵业,青岛啤酒,格力电器,珀莱雅等等。那这里面那个最有可能成为下个国内消费股的出海龙头?我觉得就是珀莱雅。从人类原始欲望角度出发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这不是一个需要培养的底层市场,而是需要培养使用自家产品的市场。珀莱雅在国内目前的护肤美容龙头,在国内市场是有杀出来的。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波动太大,企业更迭速度快。那么我想问,现在谁能在这个市场,未来三年内挑战珀莱雅的地位?消费产品强调的就是先入为主。铁打的老大流水的老二。这个道理不需要解释。更何况国内市场依旧保持增量,我认为珀莱雅国内最大的增量不是现年龄段的女性。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受到了海外国际品牌的消费教育,改变这一代人的看法投入产出比不高。而是新一代比我还年轻的小孩们。对国外产品祛魅的年轻人。这个市场需要国内各行业品牌共同培养。而珀莱雅现在的稳定增量应该在男性,刚刚成年或者初入社会的男性群体。众所周知男性消费者是有消费惯性的,不会轻易换产品。这是珀莱雅未来长期稳定的销售来源。女性市场相对男性是不稳定的。国内男性的消费升级前景增量是广阔的,这会给珀莱雅带来稳定的基本盘。说完国内,那么再谈谈国外,我们国内消费企业出海第一目的地就是东南亚,同为黄种人,珀莱雅的基础科研是相同的,珀莱雅在东南亚的消费市场很广阔。有一个点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为什么使用一些外国产品效果一般是因为研发时不是根据国内肤质研发的。国外的产品抗衰是独一档,那我们国内的研究实力就体现在黄种人的控油保湿上。那很多人问为什么东南亚不会使用欧洲大牌,这点我也思考了。珀莱雅的主要价格区间在150-300元。相较于国际品牌的普遍300+在东南亚的更合适。三百元在东南亚并不算适中而是偏贵。在国内的市场要贴合性价比,并适时开拓高端子市场。那么合理的叙事就出现了。国内珀莱雅已经存在了相对“稳定”的基本盘,又有海外广阔的东南亚市场。珀莱雅的前景描绘我想我应该讲的比较清晰了。如何在东南亚铺开呢?国内市场竞争依旧激烈,各种品牌不断挑战珀莱雅。这期间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这也是我暂时不确定我要配置多少仓位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我说了珀莱雅的出海逻辑是有的,国内龙头地位暂时是确定的,估值是偏低的,业绩是危机的。那么拼的就是每个人对市场的认知了,来去自由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财富负责。想清楚再买入。
我想我之前投资是投资,生意和生活我是能结合的(我可以说是办公室长大的孩子)灵感源自生活我是懂得。投资,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父母在投资上无法没有给我专业性太多的指导,这一路是靠不断地学,不断地悟,去理解投资。我每次对投资有新感悟的时候我会很兴奋。这个市场是相对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对一个人是综合的考验,机构可以更好的规避掉个人的短板,所以做的好是应该的。我对任何投资者都不抱有歧视和轻视,因为市场的情绪是由每个投资者的情绪组成的。理解市场,感受市场,尊重市场,适应市场是一辈子的必修课。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能成为国内投资市场的中流砥柱。我作为一个进入市场不够久的新人,敢于发表出来这些观点就已经说明我在思考和进步,认知是一点点完善,看法也不是一尘不变的。有革新就一定有完善,我希望市场对新人保持尊重,客观对待。这个市场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市场才会越来越好。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