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技术分析之“量价法则”:
一、量价法则总览(10大核心法则)
1. 价平量增
- 含义:价格基本持平,但成交量明显放大。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 低位出现:新资金在边建仓边洗盘,底部已现,是潜在的买入信号。
- 高位出现:主力边拉边出,维稳股价准备出货,是顶部警示信号。
- 策略提示:看位置!低位看涨,高位防跌。
2. 天量天价
- 含义:股价在高位放出“天量”(极大成交量),往往与股价高点同步出现。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高位天量预示股价可能涨到头,但天量不一定是最高成交量,之后成交量难以超越。
2. 天量出现后若股价缓慢上涨但量价背离,可能是主力在悄悄出货。
3. 特殊法则:若当日换手率超30%、收阳线、且创近期新高,10天内可能再创新高(成功率85%)。
- 策略提示:天量+高价常为见顶信号,尤其是量价背离时。
3. 回调缩量
- 含义:股价上涨后回调,成交量逐步萎缩。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股价前期上涨后,回调时常伴随均线死叉。
2. 回调一般会到某均线(如MA5/MA10)附近止跌。
3. 若回踩均线不破且再次放量(量均线金叉),是二次介入机会。
- 与出货的区别:出货会跌破支撑均线,且下跌中常伴随放量诱多。
- 策略提示:缩量回调不破关键均线,是低吸良机;若放量破位,则谨防出货。
4. 价跌量增
- 含义:股价下跌,但成交量放大。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低位出现:可能是主力最后洗盘吸筹,后市有望止跌反弹。
2. 高位出现:可能是获利盘与套牢盘集中抛售,容易形成短期顶部。
3. 反弹过程中出现:上涨动能减弱,考虑逢高减仓或落袋为安。
- 策略提示:看位置!低位可能是最后一跌,高位则是风险信号。
5. 价平量缩
- 含义:价格波动不大,成交量持续缩小。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股价跌幅已深:可能即将企稳。
2. 上涨初期:涨势尚未确认,除非补量,否则涨幅有限。
3. 股价高位:追涨意愿不足,容易滞涨甚至下跌。
4. 下跌途中:可能有小反弹,但幅度通常较小,不宜贸然介入。
- 策略提示:缩量代表观望情绪浓厚,需结合位置判断后续动向。
6. 地量地价
- 含义:成交量极度萎缩(地量),往往出现在市场极度低迷时,也常对应股价最低点(地价)。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地量不一定马上见地价,可能还会阴跌。
2. 地量地价后,市场不一定立刻反弹,可能长期横盘震荡,不宜贸然抄底。
3. 若地量后出现经典底部形态(如圆弧底、V型底),并且技术指标如BIAS<-6、KD金叉(D<16,J<0),可考虑进场。
- 策略提示:地量是底部信号之一,但需多重指标确认后再行动。
7. 价跌量缩
- 含义:股价下跌,成交量逐步缩小。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上涨途中:股价可能进入僵持阶段,需观察后续走势。
2. 高位出现:上涨乏力,若开始下跌可能加速破位。
3. 下跌途中:空头力量释放殆尽,后期大概率止跌,但可能经历长时间横盘筑底。
- 策略提示:缩量下跌有时是抛压减轻的信号,但需分辨是中途还是尾声。
8. 逆势放量
- 含义:大盘下跌时个股放巨量上涨,或大盘上涨时个股放巨量下跌。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大盘下跌,个股却放巨量上涨 → 常为主力诱多,多为下跌中的小反弹,不建议参与。
2. 大盘上涨,个股放巨量下跌 → 异常信号,需警惕主力对倒出货。
- 策略提示:逆势而动且放量异常,多半不是好事,要特别小心主力陷阱。
9. 价涨量增
- 含义:股价上涨,成交量同步放大,是最经典的量价齐升形态。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股价从低位反弹:价涨量增可能是止跌反弹信号。
2. 上涨初中期:成交量配合上涨,表明资金持续入场,趋势健康,可继续持有。
3. 上涨已多(高位):若成交量异常放大,无论是否留上影线,都可能是主力在趁高出货。
- 策略提示:量价齐升是健康上涨的标志,但在高位需警惕主力出货。
10. 对敲放量
- 含义:主力通过自买自卖人为制造成交量,从而影响股价和K线形态。
- 形成条件与市场含义:
1. K线形态难以直接辨别,但常见买卖盘出现一两个“巨量单”托价或压价。
2. 多次对敲后,股票可能突然直线拉升(主力完成洗盘后拉升)。
- 市场影响:
- 视股价位置而定,可能是洗盘,也可能是拉升前兆。
- 对敲造成的放量通常不自然,需结合盘口与走势判断。
- 策略提示:对敲是主力控盘常用手法,识别它有助于发现主力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