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牛哥驾到发财了
 · 安徽  

$德联集团(SZ002666)$ 德联集团(002666)全面解读与液冷业务颠覆性增长评估
一、公司基本面:从汽车化学品龙头到液冷赛道黑马
德联集团是国内汽车精细化学品领域的隐形冠军,传统业务以冷却液、制动液、胶粘剂为主,覆盖奔驰、宝马、特斯拉等93家主流车企,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市场占有率高达50%。其核心技术优势包括低电导率(<100μS/cm)、耐极端温度(-40℃至120℃)和动态防腐能力,产品通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商认证,适配800V高压平台车型。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23%至25.96亿元,净利润增长17.68%至5935.85万元,核心增长动能来自新能源汽车配套放量与液冷技术跨界突破。
在液冷领域,德联的冷却液已从汽车延伸至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场景,性能对标3M Novec系列,耐腐蚀性是传统产品的5-10倍,电导率低于100μS/cm,完全满足数据中心液冷对绝缘性的严苛要求。目前,公司氟化液已进入华为、阿里、富士康等客户供应链,并计划布局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技术,产品适配英维克储能设备及英伟达GB300超算平台(单柜功耗120kW)。
二、液冷概念解析:算力革命下的核心基础设施
液冷技术是当前算力市场的关键突破点。随着英伟达GB300单柜功耗达120kW,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浸没式液冷成为刚需。液冷技术的核心优势包括:
1. 散热效率:是风冷的25倍,可支持单机柜120kW以上的超高功耗场景;
2. 节能性:可将数据中心PUE从1.4降至1.1,年省电费超1200万元(以10MW数据中心为例);
3. 可靠性:降低硬件故障率50%,延长设备寿命。
从市场规模看,2024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184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1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40% 。其中,浸没式液冷占比将超40%,对应市场规模约513.3亿元,德联的低电导率冷却液作为核心材料,直接受益于这一趋势。
三、政策驱动:国家强制液冷政策的必然性与落地节奏
国家政策是液冷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核心推手。2025年成为关键时间节点:
- 国家级政策:工信部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1.3,东数西算枢纽节点PUE≤1.25,液冷技术成为达标的刚性需求;
- 地方细则:北京对液冷项目按设备采购价20%补贴(单企业最高1000万元),上海临港对PUE<1.3的项目每机架补贴2万元,武汉要求新建数据中心必须用液冷服务器;
- 行业标准:德联参与制定《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系统技术规范》,其冷却液性能指标成为行业标杆,技术标准话语权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政策强制力与绿色低碳目标形成共振,液冷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三大运营商计划2025年液冷项目占比超50%,上海市要求新建智算中心液冷机柜占比超50%,这种政策密度与执行力度将直接拉动液冷材料需求爆发。
四、业绩爆发逻辑:技术、订单与供应链的三重验证
德联集团在液冷赛道的颠覆性增长具备以下必然性:
1. 技术壁垒:冷却液性能对标3M Novec系列,成本低30%,耐腐蚀性提升5-10倍,已通过英伟达、华为等头部企业认证;
2. 订单可见性:液冷管路产品已获得某服务器解决方案商6万套订单,并进入迅强、兴奇宏、飞荣达等供应商体系,预计2025年液冷业务收入达7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28%;
3. 供应链重构:液冷业务客户结构显著优化,英伟达、华为等头部企业采用“预付款+短账期”模式,账期较汽车行业缩短50%以上,直接改善现金流并降低应收账款规模。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同比下降12.3%,周转率提升至5次/年,反映液冷业务的高回款效率。若液冷业务收入占比突破20%,其整体估值有望向40倍PE靠拢,对应股价目标7.8元;若液冷业务收入占比突破120%达到77亿元,其整体估值有望对应股价目标46.8元。
五、股价与主力运作:短期调整与长期价值的再平衡
近期股价呈现“短期多头、中期整理”特征:
- 技术面:截至2025年9月12日,股价报收5.42元,5日均线(5.40元)与20日均线(5.35元)形成金叉,但60日均线(5.58元)仍构成压制,显示短期反弹与中期压力并存;
- 资金面:9月以来主力资金净流出约3656万元,但二季度新增29家机构持股831.89万股,中小机构抢筹反映对液冷业务长期价值的认可;
- 市场情绪:液冷概念成为牛市主线之一,德联作为材料端稀缺标的,与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液冷服务器龙头形成联动效应,估值切换空间显著。
主力运作思路呈现“高抛低吸”特征:短期资金因获利回吐流出,但中长期资金基于液冷赛道的确定性持续布局。这种分歧在牛市环境下往往孕育结构性机会,股价在5.10-5.20元区间形成强支撑,若突破60日均线压制,有望开启主升浪。
六、风险与挑战:技术替代与竞争格局的动态博弈
1. 技术路线风险:冷板式液冷当前占比超80%,若其成本优势压制浸没式液冷,德联需加速产品线迭代。但其冷板式冷却液已通过中达电子CDU设备认证,具备快速切换能力;
2. 客户集中度风险: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28%提升至2025年中的35%,需警惕单一客户订单波动。但英伟达、华为等客户的液冷需求具有持续性,且德联通过多客户覆盖(如新增理想汽车、保时捷定点)分散风险;
3. 供应链稳定性:应付账款增加可能影响供应商关系,需通过技术合作(如与巴斯夫联合研发)维持供应链粘性。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与巴斯夫的联合实验室已开发出适配120kW机柜的新型冷却液,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
七、结论:液冷革命下的确定性标的
德联集团在液冷赛道的布局具备“技术适配性+市场爆发性+政策催化性”三重优势,其冷却液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耗材,如同西部淘金热中的水源供应,需求刚性且不可替代。国家强制液冷政策的落地、英伟达GB300服务器的全球出货放量(预计2025年突破50万台)、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超30%),将共同推动公司业绩爆发。尽管存在短期估值波动与技术验证风险,但其在液冷赛道的卡位优势已不可逆,2025-2027年有望成为液冷材料龙头,市场规模突破250亿元,对应股价存在翻50倍空间。在当前结构性牛市中,德联集团是兼具确定性与弹性的稀缺标的,建议重点关注其液冷订单落地节奏与产能释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