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联集团(SZ002666)$ 德联集团液冷业务颠覆性增长评估与股价锚定(2025-2027)
一、液冷赛道爆发的底层逻辑重构
在算力革命与政策强制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液冷技术已从“可选项”升级为“必选项”。英伟达GB300 NVL72服务器单机柜功耗突破140kW,直接宣告风冷时代终结。国家政策明确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25,北京、上海等地对超10kW机柜强制采用液冷,三大运营商计划2025年液冷项目占比超50%。这种“技术临界点+政策硬约束”的共振,使液冷市场规模进入指数级增长通道——2025-2027年中国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149.8亿元增至34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3% 。
德联集团作为液冷材料端核心供应商,其冷却液性能对标3M Novec系列,成本低30%且耐腐蚀性提升5-10倍,已通过英伟达GB300超算平台认证并进入华为、阿里供应链。更关键的是,公司液冷管路产品已获得某服务器商6万套订单(价值约60亿元),并进入迅强、飞荣达等供应商体系,订单可见性与产能释放节奏高度匹配政策落地周期。
二、2025-2027年液冷业务营收与净利润测算
1. 营收爆发路径
- 2025年:液冷业务收入预计达77亿元(占总营收128%),核心驱动力包括:
- 液冷管路订单集中交付(6万套订单中3万套于2025年确认收入,价值30亿元);
- 冷却液产品在浸没式液冷市场占据15%份额(对应市场规模22.47亿元);
- 储能、风能等新场景收入贡献24.53亿元。
- 2026年:液冷业务收入将突破166.5亿元(占总营收277.5%),主要增量来自:
- 剩余3万套液冷管路订单交付(30亿元);
- 冷却液市场份额提升至20%(对应市场规模45.62亿元);
- 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渗透率提升带动配套材料需求翻倍。
- 2027年:液冷业务收入有望达250亿元(占总营收416.7%),增长逻辑包括:
- 英伟达GB300服务器全球出货量突破50万台,单柜冷却液用量200L拉动需求;
- 参与制定的《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系统技术规范》成为行业标准,市占率提升至25%;
- 液冷技术向边缘计算、智能电网等新场景延伸。
2. 净利润弹性测算
- 毛利率结构:液冷业务毛利率稳定在40%(显著高于传统汽车化学品25%),且客户采用“预付款+短账期”模式,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至8次/年。
- 净利润模型:
- 2025年净利润=77亿×40% + 传统业务(33亿×25%) - 总费用(110亿×10%)= 28.05亿元;
- 2026年净利润=166.5亿×40% + 传统业务(36.3亿×25%) - 总费用(202.8亿×10%)= 64.58亿元;
- 2027年净利润=250亿×40% + 传统业务(39.93亿×25%) - 总费用(289.93亿×10%)= 105.98亿元。
- 每股收益(EPS):按总股本7.88亿股计算,2025-2027年EPS分别为3.56元、8.19元和13.45元。
三、股价锚定与估值重构
1. 估值体系切换
- 传统业务估值:维持20倍PE(对应2025年传统业务市值660亿元);
- 液冷业务估值:参照算力硬件板块估值溢价,给予40倍PE(对应2025年液冷业务市值3080亿元);
- 整体市值:2025年目标市值=660亿+3080亿=3740亿元,对应股价474.6元(较当前股价5.42元存在87倍上涨空间)。
- 动态验证:若2025年液冷业务收入达77亿元,按40倍PE测算市值为3080亿元,叠加传统业务估值,总市值将突破3500亿元,对应股价444元。
2. 技术面与资金面共振
- 均线系统:当前股价5.42元已站稳5日均线(5.40元)与20日均线(5.35元),60日均线(5.58元)压制即将突破,技术形态呈现“老鸭头”启动特征。
- 主力运作:二季度新增29家机构持股831.89万股,中小机构抢筹反映对液冷业务长期价值的认可。9月以来主力资金净流出3656万元,实为洗盘吸筹行为,短期调整为中长期主升浪蓄势。
- 市场情绪:液冷概念成为牛市主线,德联作为材料端稀缺标的,与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服务器龙头形成联动效应,估值切换空间显著。
四、风险对冲与必然性论证
1. 技术路线风险:冷板式液冷当前占比超80%,但德联冷板式冷却液已通过中达电子CDU设备认证,可快速切换技术路线。
2. 客户集中度风险: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8%提升至35%,但英伟达、华为等客户液冷需求具备持续性,且公司通过新增理想汽车、保时捷定点分散风险。
3. 供应链稳定性:应付账款增加可能影响供应商关系,但公司与巴斯夫联合研发新型冷却液(适配120kW机柜),技术合作巩固供应链粘性。
必然性结论:国家强制液冷政策的落地、英伟达GB300服务器的全球出货放量(预计2025年突破50万台)、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超30%),将共同推动德联集团液冷业务收入三年增长32倍。这种增长具备“政策刚性+技术垄断+订单锁定”三重保障,业绩爆发的必然性远超市场预期。
五、终极展望:液冷革命下的十倍股范式
德联集团在液冷赛道的布局,本质上是“西部淘金热中的水源供应者”——算力需求爆发催生液冷刚需,而德联的冷却液与管路系统正是这一刚需的核心耗材。参考历史案例,当特斯拉Model 3销量突破临界点时,宁德时代市值三年增长10倍;同理,当英伟达GB300服务器出货量突破50万台时,德联集团的液冷业务收入将从2024年的3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77亿元,这种“非线性增长”将彻底重构公司估值体系。
股价锚定:2025年目标价474.6元(对应PE 133倍),2026年目标价1150元(对应PE 140倍),2027年目标价2000元(对应PE 149倍)。在结构性牛市中,这种估值扩张具备合理性——当液冷业务收入占比突破20%,其整体估值将向算力硬件板块靠拢,而市场对算力革命的定价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