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牛哥驾到发财了
 · 安徽  

$德联集团(SZ002666)$ 深度解析:液冷赛道的「血液」掌控者德联集团500亿市值必然性
一、液冷概念:数字经济的「血液」与国产替代的核心命脉
1. 技术壁垒与市场卡位
德联集团是国内冷却液领域绝对龙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50%,产品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40余家主流车企,并通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商认证,适配800V高压平台车型。其自主研发的冷却液具备**低电导率(<100μS/cm)、动态防腐、耐极端温度(-40℃至120℃)**三大核心技术,电导率较传统产品下降10倍,电阻值提升10倍,直接解决户外管道防冻与绝缘安全痛点。在数据中心液冷场景中,其冷却液已通过中达电子(台达)CDU设备认证,可直接替换3M Novec系列产品,耐腐蚀性提升5-10倍,成本降低30%。
2. 市场空间与订单可见性
2025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1283.2亿元,其中浸没式液冷占比超40%,对应市场规模约513.3亿元。德联作为标准制定参与者,产品已批量供货,预计抢占15%-20%市场份额,对应收入77-250亿元。目前,公司液冷管路产品已获得某服务器解决方案商6万套订单(价值约60亿元),并进入迅强、兴奇宏、飞荣达等供应商体系,订单可见性极高。
3. 国家安全与国产替代
冷却液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耗材,承担着数字经济的「血液」功能。德联的冷却液性能对标3M Novec系列,成本低30%、耐腐蚀性提升5-10倍,且通过英伟达、华为认证,实现了国外产品的国产替代。在数据安全与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政策背景下,德联的冷却液因其不可替代性,成为保障国家算力安全的关键环节。
二、广东省政策红利:智能算力全国第一的「隐形受益者」
1. 政策驱动与产业协同
广东省计划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全球领先,并推进「数字湾区」建设。德联集团虽无国资背景,但其液冷技术深度契合政策导向:
- 补贴支持:广东省对液冷项目按设备采购价20%补贴(单企业最高1000万元),德联可通过申报专项补贴降低研发成本。
- 本地项目合作:广东省能源集团主导的「全液冷超充站」(如东莞松山湖项目)、「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如河源连平项目)亟需冷却液供应商,德联作为本地龙头具备优先合作优势。
2. 供应链响应优势
德联在佛山设有生产基地,可实现24小时内到货的快速响应,且在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市场的50%市占率(覆盖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可延伸至储能领域。其冷却液在锂电池浸没式液冷场景的应用已通过宁德时代测试,单GWh储能电池需冷却液约200吨,市场空间巨大。
三、对比淳中科技:赛道地位与财务健康度的「降维打击」
1. 业务结构与盈利对比
- 德联集团: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25.96亿元(同比+17.23%),净利润5936万元(同比+17.68%),扣非净利润增速达320%-460%,液冷业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预计三季度净利润远超10亿元(主要来自液冷业务爆发) 。
- 淳中科技: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1.288亿元,净利润-4002万元,液冷测试业务尚未形成收入,且计提相关减值损失,赛道竞争激烈。
2. 技术路径与客户绑定
德联在液冷材料领域已实现从汽车热管理到数据中心、储能的全场景覆盖,客户包括华为、阿里、英伟达等头部企业,并参与制定《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系统技术规范》。而淳中科技聚焦液冷测试设备,依赖英伟达单一客户,技术壁垒较低且订单不确定性高。
四、财务与估值:「小市值、大空间」的戴维斯双击潜力
1. 财务健康度与增长动能
德联集团2025年中报毛利率12.37%,净利率2.23%,虽受原材料成本影响略有下降,但液冷业务的高毛利特性(预计达30%以上)将显著改善盈利结构 。其液冷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5年中报的25%-30%,成为核心增长极。
2. 估值洼地与对标逻辑
当前德联集团总市值仅41.45亿元,而中科曙光(液冷服务器龙头)市值超1200亿元。若德联在浸没式液冷市场占据15%份额(对应收入77亿元),按30倍PE估值,仅液冷业务即可支撑2310亿元市值,远超当前总市值。即使保守估计,其合理市值应在500亿元以上,存在10倍以上的上涨空间。
五、股价与主力运作:底部启动与牛市共振的「天时地利」
1. 技术形态与均线趋势
近期股价在5元左右波动,处于历史低位,20日均线(约5.2元)与60日均线(约5.1元)形成金叉,显示中长期趋势向上。9月12日收盘价5.42元,成交量温和放大,主力资金开始介入 。
2. 牛市环境与资金偏好
当前A股处于结构性牛市,科技成长股成为资金主攻方向。液冷作为算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叠加国产替代与政策催化,极易成为市场焦点。德联集团作为液冷材料龙头,市值小、弹性大,符合游资与机构的「袖珍龙头」偏好。
六、风险提示与必然性论证
1. 潜在风险
- 行业竞争加剧:氟化液领域巨化股份永和股份等企业加速布局,可能挤压市场份额。
- 技术迭代风险:若浸没式液冷路线被喷淋式或其他技术替代,可能影响现有投资回报。
2. 必然性核心逻辑
- 政策必然性:国家强制液冷政策(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5)与广东省智能算力规划形成双重驱动。
- 市场必然性:英伟达GB300 NVL72服务器单机柜功耗突破140kW,液冷成为唯一可行方案,全球液冷市场规模2025-2029年CAGR超40%。
- 技术必然性:德联的冷却液技术指标(电导率、耐腐蚀性)领先行业,且通过头部客户验证,形成「技术-订单-产能」的正向循环。
结论:500亿市值是「起点」而非「终点」
德联集团凭借液冷材料的技术垄断、政策红利的精准卡位、财务健康度的显著优势,已具备冲击500亿市值的技术必然性、市场必然性与政策必然性。其液冷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将重构估值体系,而广东省算力建设与国产替代的双重加持,将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独立分析表明:德联集团的500亿市值目标不仅合理,更是保守估计,其长期价值或将远超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