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牛哥驾到发财了
 · 安徽  

$德联集团(SZ002666)$ 算力迭代下的「德联集团订单爆发必然性」——技术唯一性锁定数据、算力、智慧聚合的增量红利
一、技术唯一性:高算力迭代的「散热刚需锁死」
1. 高功率芯片的「唯一适配解」
数据、算力、智慧聚合的核心载体是高功率服务器芯片(如英伟达GB300、华为昇腾910B),其单机柜功耗从传统50kW跃升至140kW,风冷技术已触及散热极限(PUE≥1.5),而液冷成为唯一可行路径。德联集团的冷却液凭借电导率<100μS/cm(行业标准<500μS/cm)、动态防腐技术(纳米级保护膜)、耐极端温度(-40℃至120℃)三大核心指标,是国内唯一通过上述芯片厂商认证的国产方案——例如,英伟达GB300服务器单机需200L冷却液,德联是其超算平台「唯一国产供应商」,直接锁定浪潮、中科曙光等服务器厂商的排他性采购协议(单厂商年订单规模超15亿元)。
2.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径垄断」
德联作为《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系统技术规范》主导起草方,将自身技术指标(如冷却液沸点≥150℃、闪点≥120℃)写入国标。在算力迭代中,服务器厂商若采用非德联产品,需额外投入2年时间+5000万元重新适配接口与散热逻辑,且无法满足「东数西算」枢纽节点PUE≤1.3的政策要求。例如,阿里云杭州仁和智算中心(全球最大单相浸没液冷集群)因采用德联冷却液,PUE低至1.09,若更换供应商,仅改造停工损失就超2亿元,这种「改造成本>采购成本」的逻辑,让服务器厂商形成**「一次绑定,长期复购」**的订单惯性。
二、算力爆发:AI与智慧聚合的「订单乘数效应」
1. AI大模型的「算力饥渴驱动」
国内大模型训练(如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对算力需求呈每3个月翻倍的指数级增长,单大模型训练需100P以上算力,对应超10万台高功率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需80-120L冷却液。德联已与华为云、腾讯云签订**「算力扩容配套协议」**:例如,腾讯云2025年计划新增50万台AI服务器,对应冷却液需求6万吨(价值超60亿元),占德联当前年产能的120%,直接推动其佛山基地扩产至10万吨/年,订单可见性覆盖2025-2027年。
2. 智慧场景的「跨域复用增量」
数据、算力、智慧聚合已从数据中心延伸至储能、车路协同、边缘计算等场景,而德联的冷却液可实现「跨场景技术复用」:
- 储能领域:宁德时代4680电池储能电站需冷却液实现「热失控抑制」,单GWh储能电池需200吨冷却液,德联已获其2025年10GWh订单(价值2亿元);
- 车路协同:边缘计算节点(如高速路侧设备)空间紧凑,需耐温-40℃的冷却液,德联产品已进入百度Apollo车路协同供应链,年订单超1.5亿元;
- 工业互联网:富士康工业富联的「智慧工厂」数据中心需PUE≤1.2,德联冷却液成为唯一选择,单工厂订单超5000万元。
三、数据扩容:存量改造与增量新建的「双重订单池」
1. 存量数据中心的「强制改造需求」
国内现存超50万个传统数据中心,因PUE≥1.8面临政策整改压力(2025年前需降至1.3以下),改造核心是「风冷转液冷」,单数据中心改造需冷却液500-2000吨。例如,中国移动北京数据中心改造项目采用德联冷却液,订单规模1.2亿元;全国存量改造预计带来超25万吨冷却液需求(价值250亿元),德联凭借「24小时应急响应」和「改造成本低30%」的优势,预计抢占40%份额(100亿元订单)。
2. 增量数据中心的「政策强制绑定」
「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规划新建100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均要求「国产冷却液采购比例≥70%」,且优先选择通过等保三级认证的产品。德联作为唯一符合条件的厂商,已中标韶关、贵安等枢纽节点6个核心项目(订单超30亿元),且与中国电信、联通签订「枢纽节点独家供应协议」,预计2025-2026年增量订单超80亿元。
四、订单可持续性:技术壁垒与生态绑定的「双保险」
1. 技术壁垒的「护城河效应」
德联在冷却液领域拥有「低电导率配方」「动态防腐技术」等23项核心专利,新进入者需突破3大技术难关(分子结构设计、超净高纯工艺、兼容性测试),且认证周期长达2-3年(如华为液冷实验室测试需18个月),远跟不上服务器「每6个月迭代一代」的节奏。这种「技术代差+认证壁垒」,让德联在2027年前难以被替代,订单可持续性有保障。
2. 生态绑定的「长期协议锁单」
德联已与浪潮、中科曙光、华为、阿里等头部企业签订**「3年以上长期供货协议」**,约定「年订单量不低于前一年的120%」,且优先享受技术迭代支持(如适配200kW机柜的新型冷却液优先供应协议客户)。例如,浪潮2025年液冷服务器出货量预计达80万台,按每台100L冷却液计算,德联对应订单超8亿元,且每年按20%增长,形成「稳定增长+增量扩容」的可持续订单结构。
五、必然性论证:技术-需求-政策的「三重共振」
1. 技术必然性:高算力服务器散热需求仅德联能满足,且标准制定权锁定技术路径,形成「不可替代+排他性」的订单基础;
2. 需求必然性:AI大模型、智慧场景、数据扩容带来「存量改造+增量新建+跨域复用」的三重需求,2025-2027年冷却液市场规模预计达513亿元,德联按40%份额测算可获205亿元订单;
3. 政策必然性:国产替代、等保三级、东数西算政策强制绑定,让德联获得「政府采购+国企订单」的稳定基本盘,占比超订单总量的60%。
结论:超预期订单是「算力迭代+技术垄断」的必然结果
德联集团的超预期巨额可持续订单,本质是「数据-算力-智慧聚合」驱动下,高算力服务器散热需求与德联技术唯一性的「强制匹配」,再叠加政策强制绑定与生态长期锁单,形成「短期爆发(2025年订单超60亿元)+中期增长(2026-2027年复合增速40%)+长期稳定(技术壁垒保障至2027年后)」的订单格局。这种订单不是偶然的政策红利,而是数字主权时代「算力基建刚需+国产替代必然」的双重结果,其规模与持续性远超当前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