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未来几十年的大机会
我是长期看好医药板块的,在我看来,未来几十年最确定的行业毫无疑问是医药行业。医药行业最大的确定性在于老龄化,很多病的发病率和年龄有直接关系的,老龄化的人口越多,得疾病的数量就会增大。那前期的检测,后期的治疗,包括用药、用器械都有巨大的市场,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
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2025 年2.2 亿人,占比15.7%;到2030 年2.5 亿人,占比18%;2040 年3.1 亿人,占比22%;2050 年接近4亿人,占比28%,预计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在2025至2035年间进入快速上升阶段。而联合国的预测认为目前对老龄人口的估算可能被低估了,实际增速可能还会更快。
医药是一个大行业,想要做好医药的投资,就需要把医药行业掰开揉碎。申万行业分类中,医药生物行业属于一级行业,按照产品和服务的不同,分为6个二级行业,16个三级子行业。通过这么一二三级的划分,对医药行业的整体情况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接下来还要把每个细分行业都梳理一遍,找出每个细分的头部公司。然后通过细分行业之间的比较,同行业公司对比,从中优中选优,找到适合投资的公司。
前面我们拆解了第一个二级行业——化学制药里的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今天梳理医药的第二个二级行业——医疗器械,这也是我认为最有机会又适合一般投资者把握的一个板块。
整个A股生物医药行业所有公司的重要财务数据已经整理成了表格,在《万能表》的基础上增加了2024年、2025年一季度和中报的业绩及增长数据,以及估值数据,想了解医药行业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业绩、估值情况,可以找主任领取。
医疗器械,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以及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按产品大致分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四大类。在申万行业分类标准中,医疗器械被分成了三个三级行业:医疗耗材、体外诊断和医疗设备。
医疗器械的行业特点:
1)属于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产品注册、生产以及流通等环节均设立有严格管理制度。
2)市场规模与人口总数、医疗支出、技术和服务水平等因素相关。国内市场规模超万亿元。但各赛道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
3)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较高。高端国产化率不足,面临着行业集中度提高和国产替代的机遇。
4)弱周期性,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还呈现区域性、季节性。
5)进入壁垒有技术与人才、资金、质量与品牌、市场准入、渠道等。
根据QYResearch的研究统计,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规模达到了6358亿美元。预测2031年全球医疗器械规模将达到9098亿美元。2025-2031的复合增长率是5.1%。其中,高值耗材和体外诊断的占比最高,同时这两类产品的利润也是最高的。
据《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报告(2025)》数据,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细分行业情况和全球有一些不同,国内占比最大的是医疗设备行业,占比超60%;之后是高值耗材、低值耗材,体外诊断的市场份额最小。
医疗器械是人口老龄化核心受益方向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对心血管、骨科、影像诊断等医疗设备的依赖会显著提升;老龄化会带动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数量增加,带动长期治疗和健康监测设备的需求增长,体外诊断设备、监护设备、康复设备和植介入耗材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
今天我们说说第一个细分——医疗耗材。
医疗耗材听着名字也能知道个大概,就是在医疗过程当中消耗的材料。医疗耗材行业一般是根据产品价格的便宜和贵分为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
低值耗材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使用频率高、价格相对较低、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强、对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影响较小的一类医用耗材。我们在医院里面常见到的针头、导管、点滴瓶、手套、纱布、防护服这些。前几年疫情期间很多做手套、口罩、防护服的公司都暴赚,这些都属于价钱便宜的低值耗材。
根据QYResearch调研,全球低值耗材市场规模2024年达到770亿美元,2031年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大约为1343亿美元。
高值耗材
高值医用耗材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价格相对较高、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很多都是需要植入到人体或者长期留置在人体,或和生命支持直接相关的医疗器械类耗材。
这类耗材主要就有治疗冠心病的心脏冠脉支架,就是平时我说的搭桥;还有治疗骨科疾病用的这些人工关节;治疗眼科疾病白内障的人工晶体;口腔科的种植牙;还有吻合器、起搏器、神经电刺激器、介入导管及各种高端一次性手术器械等。
根据QY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高值耗材市场规模为1969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3322亿美元。
综合来说,低值医用耗材单价较低,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及各级医院日常诊疗和护理中,是医疗机构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资,这类产品使用量大,市场需求稳定但竞争大,企业主要以规模和成本为竞争优势。高值医用耗材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对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高值耗材因技术壁垒高、对医疗安全和疗效影响大,在医院采购、监管、医保支付等方面受到重点管理。对这些企业来说研发能力和产品是核心竞争力。
下面是《万能表》里医疗耗材所有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大家在《万能表》申万3级行业一列中搜索“医疗耗材”,就能得到A股所有医疗耗材上市公司的列表。
A股医疗耗材行业一共是50家公司,营收规模排第一的是英科医疗,2024年营收95亿,利润11.67亿;排最后的是奥精医疗,营收只有2亿,去年亏损接近3千万。可以看出,这个行业整体竞争力挺一般的,而且行业内部公司分化非常大。
这几十家公司里,哪些是龙头呢?就看两个指标,营收规模排前面的,和扣非净利润规模排前面的,收入多赚钱多的大概率就是行业的头部企业。
就医疗耗材行业来说,营收接近100亿,利润超过10亿的公司只有英科医疗一家,所以英科医疗就是行业龙头。往下看,国科恒泰、蓝帆医疗、乐普医疗、山东药玻的营收都超过50亿,收入规模靠前。
再从利润看,山东药玻利润9个亿,健帆生物、惠泰医疗、南微医学、欧普康视的利润超过或者接近5个亿。继续往下,还有心脉医疗、爱博医疗、昊海生科、奥美医疗、振德医疗的利润是超过3亿的。
我们会发现,有些公司营收很高,但利润不好,比如国科恒泰、蓝帆医疗和乐普医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分析了,比如看看《万能表》后面的毛利率、净利率和研发的情况。国科恒泰毛利率10%,蓝帆医疗毛利率16%,而乐普医疗毛利率高达60%,说明乐普应该是比其他两个更有竞争力的。再看研发投入,国科研发费用只有1千万,相当于没有研发;蓝帆3.4亿,稍微好一点;乐普医疗研发费用7.7亿,研发费用占到全年营业总收入的12.6%。这么比较下来,哪个公司好,哪个公司差是不是就可以大致弄清楚了。
最后,我们再看下公司到底是做什么产品的,国科94%是分销业务,蓝帆接近80%的业务是健康防护产品,主要是手套之类的低值耗材,所以产品没太大的科技含量,毛利率只有5%。相比之下,同样做防护类的英科医疗毛利率却有24%。
再看乐普医疗,公司是高值耗材领域的头部公司,50%多是医疗器械,接近30%药品,毛利率都是50~70%多,这么比较下来,是不是就很清晰了。
只要你在买股票之前用这个逻辑梳理一遍,起码可以避开投资中90%的垃圾股,少亏钱,其实也是赚钱了。
还有一些公司刚好相反,营收规模不高,但利润却不小,有比较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这类公司很可能就是某个细分产品的小龙头。
比如,佰仁医疗和正海生物收入只有几个亿,利润却也有1个多亿,产品毛利率高达80%多。还有健帆生物、欧普康视、心脉医疗、惠泰医疗、昊海生科、大博医疗、南微医学营收十几二十亿,利润几个亿,毛利率60%以上,这些大概率都是高值耗材的公司,但他们也要区分开来看。
比如,佰仁医疗产品是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治疗、外科软组织修复和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正海主要产品是口腔修复膜和脑膜系列产品,是不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很厉害。但他们几个亿的收入规模还是太小,成长空间很大,属于弹性比较大的标的,不确定性也会比较大,就像太小的船承受风浪的能力也小。相比之下,像健帆生物、惠泰医疗这种,每年收入有十几二十亿,利润几亿的,已经在自己所在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又有不错的利润,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发展,又不至于在行业下行的时候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
按照收入规模和赚钱的能力高低情况,医疗耗材行业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公司包括:英科医疗、乐普医疗、山东药玻、振德医疗、奥美医疗、可孚医疗、南微医学、昊海生科、健帆生物、大博医疗、惠泰医疗、欧普康视、威高骨科、爱博医疗、心脉医疗。
医疗器械行业里面有很多医疗耗材都被集采过,很多人担心集采对企业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其实从更高的维度来看,集采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击企业。比如骨科耗材头部公司中,威高骨科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上升13.18%,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99.22%。威高骨科解释,公司骨科耗材带量采购平稳执行,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销售费用率,实现了业绩增长。同行业的大博医疗的情况也类似。
以前不少企业靠“渠道关系”就能赚钱,根本没心思搞研发,现在集采叠加反腐之下,“带金销售”的路被彻底堵死,之前靠政策保护、渠道优势的低端产品将被市场淘汰,但对于手握核心技术的头部公司来说,集采反而成为促进增长的长期利好。
随着集采常态化执行,逐步走出集采影响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后续都将迎来业绩的拐点。在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里,我们重点研究高值耗材这一块,重点是和老龄化联系比较紧密的眼科、口腔科、血液净化、血管介入、骨科植入、神经外科、非血管介入、电生理与起搏器等细分。大家可以按主营产品,进一步把行业内的公司进行分类,然后找到每个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头部公司,再跟踪公司的业绩情况,在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时候做适当配置。之后坚定持有到医药行业和公司业绩恢复的时候,那你大概率会有不错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