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潜龙在渊214
 · 安徽  

$药明巨诺-B(02126)$ 潜力10倍股,抗癌药+红斑狼疮$药捷安康-B(02617)$ $福森药业(01652)$

药明巨诺倍诺达®增长潜力分析:商业化加速与创新突破并行

一、当前商业化表现:收入放量与成本优化共振

销售加速
倍诺达®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的CD19 CAR-T产品,2024年全终端销售额突破2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06亿元(同比+22.5%),环比增长超40%。已覆盖100+家医院,纳入90+商业保险产品,支付可及性持续改善

成本控制突破
通过工艺革新(单线混合培养缩短生产周期至14天)、原料国产化(国产率超50%)及规模效应,单例成本从100万+降至65-75万元,毛利率提升至48.9%。@甘如 评论指出年内可能降价至60万元,进一步刺激需求

二、核心增长驱动因素

1. 适应症拓展打开增量空间

血液瘤巩固:已获批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临床显示完全缓解率54.2%,重度副作用发生率仅4.1%。自身免疫病突破:SLE(系统性红斑狼疮)II期临床中,100%患者停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被《中国狼疮肾炎诊治指南(2025版)》收录,潜在患者超百万。实体瘤布局:肝癌候选药JWATM214进入临床,GPC3靶点具差异化潜力

2. 国际化战略落地

澳门桥头堡:2025年6月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出海的CAR-T产品,计划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技术反哺:将自主开发的JWsLVV生产工艺反向授权给Juno(百时美施贵宝),获得全球分成机会,总价值可达1000万美元

3. 支付创新探索

通过"商保+地方医保"组合覆盖(已进入104个地方补充医保),并探索疗效对赌、分期付款等模式。若SLE适应症定价降至32万元(血液瘤1/4),渗透率将显著提升

三、风险与挑战

现金流压力:2024年亏损5.91亿元,账上现金约10亿元,需关注融资进展。竞争加剧:国内已有6款CAR-T上市,复星凯特、科济药业等竞品加速降价。@云济妹子 指出通用型CAR-T可能颠覆市场。产能瓶颈:个性化制备周期需进一步压缩,当前21天仍长于国际领先水平

四、机构观点与估值参考

技术价值认可:资料16(2025-06-30)分析认为合理估值应达30亿港元(现市值11亿),主要未反映SLE管线及工艺授权价值。关键催化剂:2025Q3的SLE III期数据、实体瘤临床进展、海外授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