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伴随特斯拉以及国内外巨头全力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的旋转关节模块成为国产突破的焦点。尼德科(Nidec)发力人形机器人旋转模组,在本土产业链紧锣密鼓寻找配套时,唯一本土上市对接方隆盛科技,迎来了全新增长拐点。
一、市场急需“国产旋转关节”,隆盛科技成唯一合作标的
2024年下半年以来,关节模组成为机器人国产化的最大“卡脖子”环节。海外H厂商配合意愿低、议价条件高,特斯拉(T)不得不重新启动关节国产化替换。尼德科抓住产业需求升级机遇,先后通过收购新宝,加快中国配套布局。
随着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特斯拉已将“配套国产”作为新基地落地重要前提,而尼德科成为特斯拉链中重点培养的新晋供应商。工艺路线转变,去年H厂商在中国进展缓慢,将进一步让出市场份额——对中国减速器厂商而言,机会空前。
隆盛科技成为尼德科在中国唯一直接对接、参与联合开发的上市企业。公司不仅在新产品验证中脱颖而出,更以本土化优势具备全流程配套能力,进展远超同行。
公开资料显示,隆盛科技控股蔚瀚智能,已构建70余款标准谐波减速器矩阵,具备全自主非标定制和高度集成的交付能力。其新型轻量化小型谐波减速器,在扭矩、抗疲劳、刚性等核心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机器人本体高集成、低重量、高性能的发展需求。
二、谐波减速器“国产自研+轻量化升级”
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关节核心的传动部件,技术门槛极高。隆盛科技通过收购蔚瀚智能、深度自研,已掌握谐波减速器核心设计——包括高精度齿形创新(自研双曲线齿形)、40Cr合金钢高疲劳寿命材料应用,以及微米级齿形加工等工艺。其轻量化谐波减速器,比传统同规格产品减重70%,承载力提升1-2倍、寿命提升30%以上,极大契合人形机器人的多关节、长时间高负载需求。
通过技术创新,隆盛科技能同时满足“体积最小化+性能最优+批量定制”三大挑战。更值得关注的是,隆盛科技引入PEEK等高性能新材料,显著降低产品温升、提升耐磨抗冲击能力,为机器人高速迭代提供强力支撑。
与传统零部件企业不同,隆盛科技加快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与柔性传感系统的战略协同。2025年6月,公司战略投资叠动科技,切入电子皮肤赛道。叠动科技核心团队来自香港科大与清华,全球首创将MEMS工艺与视触觉传感结合,研发出毫米级高性能电子皮肤,为灵巧手、末端执行器等场景提供接近人手的感知能力。
此次合作,意味着隆盛科技已完成机器人“减速器-柔性驱动-多模态传感器”全链路技术卡位。从材料加工到智能感知,打通机器人产业中最稀缺的高壁垒环节——使其不仅是零部件供应商,更是复合场景智能机器人的底层平台型企业。
三、成长属性突出
2024年,隆盛科技实现营收23.97亿元,同比增长31.2%;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52.8%,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预计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3.09-3.31亿元、3.5-4.12亿元,年复合增速超40%,主业高成长性凸显。盈利高增背后来自两方面驱动:
新能源主业稳定高增:动力电机铁芯、商乘双线并进,依托头部客户比亚迪、赛力斯、小米、广汽、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铁芯和零组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机器人零部件由亮点变主力:围绕谐波减速器、轻量化关节模组、电子皮肤等高毛利新业务,预计2025-2026年贡献净利润比例大幅提升,成为公司业绩第二成长曲线关键。
隆盛科技已从Tier2晋升Tier1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客户涵盖特斯拉、赛力斯、小米、比亚迪等全方位“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其产业链地位已由被动配套转变为主动参与新产品定义与开发,话语权和订单质量持续提升。面对尼德科、特斯拉等国际龙头终端,隆盛科技成为唯一深度对接国内减速器厂商,产业地位极为突出。
此外,隆盛科技在电子皮肤、视触觉多模态传感器布局,打通机器人高阶智能化的软硬件接口,为中长期产品毛利率与竞争壁垒进一步升级埋下伏笔。
四、价值展望
隆盛科技正站在机器化、智能化时代的新风口。其自身“传统主业+人形机器人”双轮驱动逻辑清晰,利润规模大概率实现高弹性持续上修。作为2025年唯一与尼德科深度合作并掌握谐波减速器、电子皮肤两大核心技术自主权的上市公司,公司极具想象空间。
面对人形机器人交付潮来临、国产替代创新浪潮澎湃,隆盛科技具备以下三重投资亮点:
1充分卡位机器人最核心的“关节减速器+柔性传感”环节,是唯一被尼德科选中的本土供应商;
2技术储备与产品落地并重,核心客户协同放量确定性强;
3盈利与成长高增速、产业链价值不断提升,“高成长+高壁垒”双重赋能。
隆盛科技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具备深度突破能力的“国产旋转关节领头羊”,深度绑定尼德科、特斯拉等全球终端大客户,依托技术+资源打通成长新通道,2025-2026年业绩高增可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