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聊一家正处在暴风眼中心的公司——永臻股份。
一提到永臻,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光伏”。没错,它是光伏产业链上一个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角色。
简单来说,如果把一块光伏组件比作一幅精美的油画,那么永臻股份生产的铝合金边框,就是保护这幅画、并将其固定在墙上的那个画框。它是光伏组件的“骨骼”,保护内部的电池片,并保证组件在户外严苛环境下能用上二三十年。永臻就是做这个“画框”的,而且做到了行业第一。
然而,近一年来,整个光伏行业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内卷”,价格战打得血流成河,产业链上几乎无人幸免,永臻的股价和利润也因此承压。市场先生的情绪很悲观,似乎认定了它只是一家周期性极强的传统制造企业。
但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市场可能看错了。在当前的悲观情绪下,永臻股份正在酝酿一场绝地反击。
其核心投资逻辑在于两大预期差:
第一,光伏行业正从无序内卷走向有序整合,作为龙头的永臻将成为最终的收割者;
第二,公司已悄然完成一次关键收购,为其植入了一条全新的、极具爆发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当周期见底与新生成长相遇,往往就是戴维斯双击的起点。下面,我们就来深度剖析,永臻股份的绝地反击将如何上演。
一、从“行业内卷”到“龙头收割”
我们首先要直面问题。根据公司预告,2025年上半年,永臻股份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超过66%。这个数字很刺眼,但原因也很清晰:整个光伏行业都在流血。
由于前两年的疯狂扩产,导致了严重的供需失衡,组件价格一落千丈,压力层层传导,最终体现为边框这类辅材的加工费被大幅压缩。
在这样的行业寒冬里,是所有人都一起冻死,还是有人能活下来并抢占倒下者的地盘?
答案是后者。
近期,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积极的信号。从顶层设计到行业协会,密集的“反内卷”信号正在释放,旨在引导行业从恶性价格战回归到良性竞争。
这背后是市场规律的必然。持续的亏损正在加速出清那些技术落后、资金链紧张、没有成本优势的二三线小厂。光伏边框行业看似门槛不高,但要做到极致的成本控制和全球化供应,壁垒其实非常高。当潮水退去,我们才能看清谁在裸泳。
而永臻股份,正是那个准备好了“收割”市场的龙头。2024年,它的光伏边框出货量达到34.85万吨,市占率约12%,稳居行业首位。当行业开始出清时,订单和份额只会向具备以下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
1. 极致的成本优势: 永臻正在内蒙古包头规划建设一个庞大的新基地,包含年产100GW的铝边框及60万吨的上游熔铸产能。为什么选在包头?因为那里靠近电解铝主产区,并且拥有全国最便宜的电价之一。对于边框这种“成本决定生死”的行业,这意味着永臻能拿到比对手更便宜的原材料和能源,其成本护城河将进一步加深。
2. 稀缺的海外产能: 近年来,贸易壁垒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高,很多海外光伏项目明确要求供应链“本地化”。这就意味着,谁在海外有产能,谁就能拿到高溢价的订单。永臻极具前瞻性地在越南布局了18万吨的边框产能,目前产能爬坡已过半。在海外边框产能供给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越南基地几乎是“躺着赚钱”,可以享受到远高于国内的加工费溢价。这不仅能直接增厚利润,更能帮助公司锁定国际大客户,推动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
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定下了2025至2027年出货量不低于60万吨、80万吨、100万吨的宏大目标。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基于其成本和全球化优势的底气。
因此,对于光伏主业,我们的判断是:最坏的时刻正在过去。行业洗牌将把市场份额交到永臻这样的强者手中,而其海外产能将带来可观的利润弹性。主业的复苏和份额提升,是公司估值修复的第一重推力。
二、收购捷诺威,打开万亿新世界
如果说光伏主业的逻辑是“困境反转”,那么公司近期完成的一笔收购,则彻底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为永臻注入了“从1到N”的成长基因。
今年7月,永臻股份宣布完成对浙江捷诺威的收购。很多人可能对“捷诺威”很陌生,但它掌握的核心技术——“扁挤压装备技术”,却是打开多个高景气赛道的“金钥匙”。这是一种高精度的铝材加工技术,可以生产出结构更复杂、精度更高、性能更强的铝制部件。
这次收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永臻股份的业务版图,将从光伏这一个领域,一步跨入到汽车轻量化、储能液冷、AI数据中心液冷、5G通讯等多个万亿级的新赛道。
我们来看这些新赛道有多性感:
汽车轻量化: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是核心痛点。车身每减重10%,续航就能提升5%-8%。使用高强度、轻量化的铝合金替代传统钢材是必然趋势。从电池托盘、防撞梁到车身结构件,都需要捷诺威这样的高精度挤压技术。永臻凭借其庞大的铝材加工经验和规模,有望快速切入,成为汽车主机厂的核心供应商。
液冷系统(储能&数据中心): 这是当前最火爆的赛道之一。无论是大规模的储能电站,还是AI算力驱动的数据中心,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散热。一个AI服务器机柜的功耗是传统机柜的数倍,靠风扇吹的风冷已经完全不够用了,必须上“液冷”。液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就是那些在电池包或者服务器芯片之间穿梭的、结构精密的液冷板和管路。这些部件对精度、可靠性要求极高,正是捷诺威技术的用武之地。永臻通过这次收购,等于拿到了一张进入AI时代核心基础设施建设的入场券。
这次收购,绝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一次完美的产业升级。永臻拥有的是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和庞大的客户资源;捷诺威带来的则是进入高附加值领域的核心技术。二者结合,将产生“1+1>2”的化学反应。永臻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本和产能优势,将捷诺威的技术快速放大,迅速在这些高潜力赛道上形成规模化产能,打造出一条全新的、比光伏边框业务毛利率高得多的“第二成长曲线”。
三、估值与展望
讲完了逻辑,我们最后落到估值上。
市场目前给永臻的定价,还完全停留在它是一家“深陷泥潭的光伏辅材厂”的旧认知上。但我们的分析表明,公司基本面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根据券商预测,公司2025-2027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23亿元、3.70亿元和5.74亿元。看到这个数字,你会发现关键的拐点就在2026年,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201%!这意味着,以当前股价计算,对应的市盈率(PE)将从2025年的41倍,迅速下降到2026年的14倍和2027年的9倍。
一个净利润即将翻两倍、并且成功切入AI液冷、汽车轻量化等黄金赛道的公司,2026年的动态市盈率只有14倍,这显然是市场对其价值的严重低估。
我们认为,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行业龙头地位以及新业务带来的高确定性增量,给予其2026年15倍的PE是完全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偏保守的。以此计算,公司的合理股价应在23.40元附近。
永臻股份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底部反转+二次成长”的剧本。市场正因为光伏周期的短期阵痛而惩罚它,却忽视了行业出清后它作为龙头的长期受益,更忽视了它通过收购捷诺威已经为自己打造的强大新引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