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市场看似风平浪静,但水面之下,一场关于关键金属“钴”的供给风暴已然酝酿。
刚刚出炉的7月进出口数据,如同一道惊雷,揭示了一个正在被市场严重低估的事实:国内钴原料的供给端正在急剧萎缩,一场由“断供”引发的价格第二轮上涨,几乎已成定局。
一、供给“大动脉”被切断,73%同比降幅敲响警钟
我们首先来看最核心的数据——原料进口。
根据最新海关数据,7月份我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的进口量仅为1.38万吨,折合成金属吨约为4140吨。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相较于6月份的1.9万吨,环比降幅高达2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3%!
这一断崖式的下跌,背后只有一个原因:来自刚果(金)的钴原料运输“大动脉”基本被切断了。
熟悉钴产业链的朋友都知道,刚果(金)是全球钴供应的绝对核心,我们7月进口的钴原料中,有96%都来自那里。从刚果(金)港口发货到运抵国内,通常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7月份到达我们港口的这批货,基本都是在今年2月22日刚果(金)第一次发布出口禁令前抢运出来的“存货”。
现在,这最后的海外在途库存也已基本消化完毕。可以预见,8月份的进口数据只会更加惨淡。过去几个月,正是这部分在途库存,为国内冶炼厂提供了缓冲,掩盖了供给短缺的严重性。而现在,缓冲垫被抽走,国内市场将直面原料枯竭的严酷现实,我们正式进入了“被动加速去库存”的阶段。
二、内耗加剧:出口增长反向抽水
如果说进口锐减是供给端关上了“水龙头”,那么出口的增长则是在本就见底的“蓄水池”里继续向外抽水。
7月份,我国电钴出口量为979吨,相较6月的930吨,环比增加了5.3%。这一增长的背后,是海外市场在结束夏季休假后,开始回补库存。海外需求的复苏,拉动了国内电钴的出口,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速国内本已紧张的库存消耗。
进口端“断流”,出口端“放水”,这一进一出的剪刀差,让国内钴市场的供需天平彻底失衡。短缺,已经不再是预期,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三、无米下锅:国内产量应声下滑
原料的极端短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国内冶炼厂的“无米下锅”。生产数据清晰地反映了这一困境。
7月份,国内钴盐(包括氯化钴和硫酸钴)的产量为6447吨,同比大幅下降31.9%,环比降幅也扩大至15.6%。同样,作为高端应用的电解钴,7月产量仅为2400吨,同比锐减40.3%,环比降幅更是高达26.2%。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钴盐还是电钴,7月的环比降幅都在显著增大。这表明,随着原料库存的消耗,冶炼企业的减产、停产范围正在扩大,整个产业链的“节流”效应愈发明显。从1-7月的累计数据看,国内钴盐产量已同比减少7.8%,而电钴产量虽然上半年因高价刺激累计同比增长46.6%,但7月的急剧失速,预示着下半年的总产量将面临严峻挑战。
四、逻辑兑现:坚定看好钴价第二轮上涨
至此,我们已经构建了一条清晰而有力的逻辑链:刚果(金)政府坚决的挺价态度和持续的出口禁令,导致了国内原料进口的断崖式下跌;进口的枯竭叠加出口的增长,使得国内库存加速消耗;最终,原料短缺迫使国内冶炼厂大幅减产。
供需基本面的剧烈扭转,必然会传导至价格端。市场普遍预期,刚果(金)后续推出的配额制,其减量幅度很可能超出预期。这意味着供给收缩将是长期且剧烈的。
我们认为,市场对钴价的第一轮上涨,更多是基于对禁令的政策性反应。而第二轮上涨,将由真实发生的、且不断加剧的物理性短缺所驱动,其基础更扎实,上涨的动力也更强劲。
投资策略与概念梳理
在这场由供给侧引发的行业变革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受益逻辑也出现了分化。我们认为有两类企业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一类,是那些在印尼布局了湿法镍项目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镍的同时,会伴生出钴产品。它们的钴原料来源完全独立于刚果(金),因此不仅能完美规避此次禁令带来的原料风险,更能作为纯粹的受益者,充分享受钴价上涨带来的全部利润弹性。
第二类,是在刚果(金)拥有自有矿山,或已建立了完整、稳固产业链的头部企业。虽然它们的出口量可能会受到配额的短期影响,但钴价的上涨幅度,预计将完全能够对冲销量的下滑。更重要的是,对于拥有矿山的企业而言,它们将享受到“钴价上涨”和“钴中间品折扣系数收窄”的双重利好,盈利弹性甚至会更大。
基于以上逻辑,我们梳理出以下核心概念股,值得重点关注:
概念股清单
华友钴业: 作为行业龙头,深度布局印尼镍钴湿法冶炼项目,是钴价上涨的纯粹受益者,同时拥有完整的“资源-冶炼-材料”一体化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能力兼备。
中伟股份: 在印尼布局了多个镍钴原料项目,前瞻性地保障了原料供应的多元化,能够有效对冲刚果(金)的政策风险,并从钴价上涨中获益。
寒锐钴业: 深耕刚果(金)多年,已建立起成熟且稳定的钴矿石供应渠道,并拥有自有矿山资源,在行业供给侧改革中具备显著的资源优势。
腾远钴业: 作为国内领先的钴盐生产商,积极推动铜钴产能同步扩张,产业链完整,有望在价格上行周期中实现量价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