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AI数据中心新贵,业绩即将爆发!
今天我们来聊一家公司,它处在一个看似传统的行业,却意外地站在了AI浪潮的风口浪尖,这家公司就是科泰电源。
首先,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科泰电源是做什么的。
它的主营业务是备用电源,说白了,就是生产和销售大型柴油发电机组。在我们的印象里,这似乎是一个和高科技不太沾边的行业。
但投资的魅力就在于发现预期差,而科泰电源最大的投资逻辑,正是它凭借自身的传统业务,成功切入了全球最热门、最需要电力的领域——AI数据中心(AIDC),尤其是利润丰厚的欧美市场。
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对备用电源的需求也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和巨大,而科泰电源,正准备在这片蓝海中大展拳脚。
一、北美出口链的“新晋玩家”
最近市场关注科泰的一个核心催化剂,是它即将在欧美市场取得的认证突破。据了解,公司有望在近期取得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UL认证和CE认证。
很多投资者可能觉得,这些认证本身的技术壁垒并不高。没错,关键不在于认证的难度,而在于它释放的信号。
在行业内,厂商通常是在获得了明确且实质性的订单意向后,才会投入资源去申请这些认证。
换句话说,科泰去申请认证,极大概率意味着它在北美市场已经有了潜在的大客户和订单。
这个进展为什么重要?
因为此前,在国内的柴油发电机厂商中,只有潍柴重机通过其在北美的子公司PSI具备UL认证。
科泰一旦成功,将成为少数几家能够直接向北美市场供应高标准发电机组的中国企业之一,这标志着公司在欧美市场的开拓取得了实质性的飞跃,正式加入了这场全球AI基建的盛宴。
二、欧美市场的巨大空间与高额利润
欧美市场对于科泰而言,不仅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版图,更意味着极高的利润空间。当前,全球AI数据中心的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北美,算力巨头们对备用电源的需求已经远超当地供应商的产能极限。
在这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科泰电源已经先行一步,在欧洲市场取得了订单,而在需求最旺盛的北美市场,其产品也已进入送样验证阶段。
市场普遍预期,到2026年,仅欧美市场的AI数据中心业务,就有望为科泰带来20亿至30亿元人民币的新增订单。
高需求自然带来了高价格。今年以来,大马力发电机组的价格持续上涨,这直接提升了科泰作为OEM厂商的盈利能力。
目前,公司发电机组交付的毛利率已经稳定在15%左右,同比提升了5个百分点。这还只是国内及部分早期订单的水平,一旦利润更丰厚的欧美高价订单开始规模化交付,公司的毛利率有望被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绑定国产巨头,破解供应痛点
面对康明斯、卡特彼勒这些国际巨头,科泰作为后来者,凭什么能虎口夺食?答案是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欧美市场的最大痛点——供应短缺,并为此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与国产发动机巨头潍柴动力深度绑定,共同出海。
这个战略合作带来了两大核心优势:
首先,解决了产能瓶颈。科泰通过绑定潍柴,能够获得充足的发动机供应,从而确保每年1000到2000台发电机组的产能。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像康明斯这样的外资龙头,其订单交付期已经排到了2027年之后。对于急于上线的AI数据中心而言,时间就是金钱,科泰“拿货快”的优势,是其与国际巨头竞争的致命武器。
其次,凸显了性价比和交付效率。背靠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科泰的产品不仅在价格上具备竞争力,更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远快于竞争对手的交付速度。这种“又好又快”的交付能力,在当前这个卖方市场中,为科泰与竞争对手之间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聊了这么多潜力和优势,最终都要落到实实在在的业绩上。对于科泰电源而言,当前阶段的核心跟踪重点,就是其在手订单的交付节奏。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公司目前的发电机组年产能大约为1000台。2025年上半年,预计交付了300至400台,这部分主要还是涨价前的订单,对利润贡献相对有限。而下半年的目标,是交付600台,这些订单基本都是涨价后签订的,利润水平将显著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预期,公司的第三季度业绩将出现明显的边际改善。
为了应对未来更大的订单需求,公司已经在积极布局。位于马来西亚的新工厂预计在2026年初投产,将新增500台的年产能。选择马来西亚,不仅是为了扩产,更是为了有效降低出口关税成本,进一步增厚利润。
总而言之,科泰电源目前手握充足的订单,而公司的各项费用相对固定。
这意味着,未来高价订单及欧美订单的交付节奏,将直接决定其业绩释放的弹性。每多交付一台高利润的发电机组,都将为公司的净利润带来显著的增长。
对于投资者来说,紧密跟踪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和订单交付进度,将是把握其投资机会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