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业绩加速,震裕科技卡位未来

用户头像
风口投资学
 · 北京  

Q3业绩炸裂,1鱼双吃!

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寻找兼具业绩确定性与未来想象空间的公司,是每位投资者的终极目标。

今天,我们要深入剖析一家公司——震裕科技

简单来说,这家公司主要做两件事:一是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设备里的锂电池制造高精度的金属“外壳”和内部结构件;二是生产电机里的核心部件“铁芯”。

其核心投资逻辑,正是一场“业绩兑现”与“未来叙事”的双重奏:传统主业正迎来收入与盈利能力的“戴维斯双击”,同时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它已经抢占了关键的硬件供应位置。

业绩超预期,增长正在加速

刚刚出炉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无疑给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亮眼程度远超多数人的预期。

根据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至4.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32%至143.6%。如果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个数字是3.95亿至4.05亿元,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1.57%至157.94%,这充分说明其增长完全来自于核心业务的强劲驱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的表现。公司预计Q3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89亿至2.09亿元,同比增长138%至163%,环比第二季度增长36%至51%。环比数据的大幅提升,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它告诉我们,公司的增长不仅在持续,更在加速。这种加速的背后,是公司基本面发生了质的变化。

盈利双击:规模与效率的共振

如此靓丽的业绩从何而来?

答案是“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内部降本增效”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持续高景气,公司下游订单饱满,销售收入快速放量,规模效应开始凸显。工厂的产线开足马力,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被大幅摊薄,这是利润增长的第一个引擎。

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层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内部变革。通过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精细化的成本管控措施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极大地优化了成本结构。这构成了利润增长的第二个,也是更具含金量的引擎。

分业务来看,这场增长大戏的主角当属锂电结构件业务。

我们预计,该业务在第三季度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的状态,收入继续保持环比高速增长。更关键的是盈利能力,在内部降本增效的四大举措(销售策略改变、技术变革提升、成本变革管控、组织活力变革)之下,其单季度的净利率可能实现了接近翻倍的环比改善。

这意味着,公司不只是卖出了更多的产品,而是在卖出的每一个产品上,都赚到了比以前多得多的钱。这就是典型的“量价齐升”的黄金阶段。

而公司的铁芯模具等传统业务,则扮演了稳健基石的角色。报告期内,这两块业务的收入和利润率都保持了稳健,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也为新业务的开拓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双轮驱动:主业改善与机器人卡位

站在当前时点,震裕科技的投资价值体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是既有主业的业绩高弹性。公司的锂电结构件业务,正处在一个“改善”与“引领”同频共振的阶段。下游需求由电动汽车和储能双轮驱动,市场空间广阔;而公司内部通过一系列变革,实现了盈利能力的结构性提升。当高增长的收入遇上快速修复的净利率,其结果就是业绩的“双击”效应,我们有理由期待公司后续季度业绩继续展现出惊人的弹性。

其次,是机器人等新业态的持续高兑现能力。如果说主业的业绩爆发是公司价值的“底”,那么机器人业务则打开了公司估值的“顶”。公司并未满足于在传统领域的成就,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具颠覆性的人形机器人领域,目标是成为本体厂商的硬件综合服务商。

公司的产品布局正在沿着价值链不断延伸,从最初的丝杠,逐步拓展到执行器、仿生臂,甚至包括技术壁垒极高的灵巧手硬件。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并非停留在概念阶段。公司与全球客户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入,其中,备受市场瞩目的北美客户已经处于供应商导入流程的审核阶段,这意味着公司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全球最顶级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在国内,公司也已经实现了对多家优质客户的批量供货、样品发送和技术交流的全方位覆盖。

随着未来北美重磅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发布和量产,以及国内机器人产业应用的逐步落地,凭借当前的强力卡位和快速响应能力,震裕科技无疑将成为最先享受到行业成长红利的硬件供应商之一。

总而言之,震裕科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美的投资范本:主业受益于行业高增长和自身盈利能力的持续优化,正在贡献超预期的利润,为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垫;同时,机器人业务的持续深化和突破,又为其注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根据预测,公司2025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有望接近6亿元。这艘双引擎巨轮,或许才刚刚起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近期热点发掘文章:

重磅!稀土战略升级(附概念股)

新凯莱最核心8家企业和概念股梳理(附名单)

$震裕科技(SZ3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