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量子计算商业化加速、产业链核心价值分布及后量子密码技术布局,以下从硬件突破、生态构建、安全防御三大维度梳理涉及的A股核心标的,并附最新技术进展与商业化动态:
一、量子计算硬件与生态建设:突破技术封锁的核心环节
1. 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与核心组件
• 国盾量子(688027)
作为国内量子计算与通信双龙头,其主导研发的“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已对外销售4台整机,并接入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云平台。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83.19%,量子通信设备全球市占率超60%。核心突破包括:
◦ 稀释制冷机国产化:自主研发的稀释制冷机成本较进口设备降低30%,已向两家科研单位交付并完成56比特和24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实测,指标达国际主流水平。
◦ 量子芯片技术: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超导量子芯片保真度达99.6%,2024年Q3净亏损收窄至1977万元,云平台用户数突破5万,形成“硬件+服务”双盈利模式。
◦ 生态构建:发起“CCF-国盾超导量子计算专项合作计划”,开放百万经费与真机资源,推动算法优化与混合计算框架研发。
• 本源量子(拟科创板上市)
国内首家实现量子计算机商用的企业,第四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支持500+量子比特,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实现工程化量产能力。2024年营收9938万元,已完成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的69万个量子计算任务,覆盖生物医药、金融等领域。其稀释制冷机SL400获国际大额订单,技术参数达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9月正式启动A股IPO,估值约69亿元。
2. 量子芯片与光电子组件
• 华工科技(000988)
全球唯一量产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的企业,其“单光子发射源”技术垄断光量子通信核心组件市场,2025年Q1订单翻倍,量子光链路器件出货量超50万颗。产品适配量子密钥分发(QKD)场景,技术参数达波长稳定性±0.01nm,直接对标美国Coherent产品。
• 腾景科技(688195)
为量子计算提供精密光学元组件,如光纤器件、光子晶体,适配量子密钥分发(QKD)场景,2024年订单增速超30%。其光子晶体技术可提升单光子探测器效率,是光量子计算的关键耗材,客户覆盖中科大等科研机构。
3. 算力基础设施与低温技术
• 中科曙光(603019)
高性能计算龙头,液冷技术优化数据中心能效(PUE≤1.2),为量子计算提供算力支撑。2024年新增机柜利用率超95%,深度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参股公司中科海光的CPU产品已适配量子计算模拟需求。其量子通信相关技术研发时间关联双光子源等核心组件,技术储备深厚。
• 浙江东方(600120)
通过控股子公司深度参与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建设,2025年与中电信量子集团合作落地“长三角量子通信环网”,合同金额超2亿元,并承接宁苏量子干线等国家级项目。其量子通信设备已应用于金融、政务领域,每日处理交易超100万笔。
二、量子计算产业链的瓶颈与价值重构
1. 核心硬件的技术壁垒与市场格局
• 稀释制冷机:全球仅美国Cryomech、英国BlueFors等少数企业掌握,国盾量子实现国产化后,成本从2000万元降至1200万元,成为超导量子计算的核心突破口。国内量羲技术、合肥知冷等企业也相继推出产品,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至0.58亿美元。
• 量子芯片封装:本源量子的300Pin超导量子芯片封装模块支持100+比特芯片,解决信号传输“卡脖子”问题,技术参数对标美国Quantum Design。
• 测控系统:中科曙光的量子计算测控链路技术可同时控制超百位超导量子比特,独立完成测控操作,较进口设备响应速度提升40%。
2. 产业链价值分布与竞争态势
• 硬件占比超40%:根据行业测算,量子芯片、制冷机、测控系统等硬件环节占据产业链规模的40%以上,国盾量子、本源量子等企业因掌握核心技术获得估值溢价(国盾量子PS估值15倍,高于行业平均)。
• 生态构建成本高:量子计算云平台需持续投入算力资源与算法库开发,国盾量子云平台2024年运维成本占营收35%,但用户数突破5万,形成“硬件+服务”双盈利模式。
三、后量子密码技术:抵御量子威胁的关键防线
1. 标准制定与算法研发
• 格尔软件(603232)
主导制定我国抗量子密码国家标准,与复旦大学联合开发CRYSTALS-Kyber等算法,推出抗量子密码服务平台(PQC-KCSP),已在金融行业落地试点。2024年抗量子密码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25%,毛利率达68%,为某国有银行部署混合密钥管理系统,支持SM2与Dilithium算法共存。
• 吉大正元(003029)
实现抗量子签名算法的产品化,开发传统与抗量子混合密钥生成系统,服务国家发改委等十二部委级CA中心。2024年与华为合作推出“AI+密码+芯片”技术底座,金融领域订单增长120%。
2. 应用场景与产品创新
• 电科网安(002268)
发布“量铠”抗量子密码系列产品,包括密码机、VPN等,中标中国移动研究院量子通信服务项目,成为其量子密讯业务核心供应商。2024年量子安全业务营收3.2亿元,同比增长90%。
• 三未信安(688489)
推出抗量子隐私计算一体机,集成抗量子密码算法与联邦学习技术,支持金融、医疗等领域数据安全共享。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产品通过国密认证,已应用于数字货币交易系统。
3. 行业迁移与生态协同
• 启明星辰(002439)
开发量子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结合AI与抗量子密码技术,为政务、能源行业提供主动防御解决方案。2024年与国盾量子合作推出“量子+AI”安全平台,覆盖100+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单位。
• 中国长城(000066)
量子实验室研发光量子与拓扑超导量子计算技术,其抗量子密码芯片已通过国军标认证,应用于国防通信系统。2024年量子安全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18%,毛利率达72%,拓扑超导量子计算技术进入工程化验证阶段。
四、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1. 短期高弹性标的
• 腾景科技(688195):作为量子光学组件核心供应商,2024年订单增速超30%,估值(PE 45倍)低于行业平均,受益于QKD设备放量。
• 格尔软件(603232):抗量子密码国家标准主要制定者,金融行业试点项目落地加速,2025年订单有望翻倍,抗量子密码服务平台已在某国有银行实现规模化应用。
2. 中长期技术壁垒标的
• 国盾量子(688027):全栈式量子计算能力领先,云平台用户数超5万,2025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稀释制冷机国产化打破国际垄断。
• 本源量子(拟上市):量子计算机商用化标杆,稀释制冷机与芯片技术国际领先,上市后或成科创板新龙头,2025年Q3订单同比增长120%。
3. 风险提示
• 技术迭代风险:离子阱、光量子等替代技术可能颠覆超导路线,需关注“九章三号”等光量子计算机进展。
• 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本源量子2024年净亏损3419万元,国盾量子净利润仍为负,需警惕持续亏损压力。
• 国际竞争加剧:美国《国家量子计划重新授权法案》延长至2028年,IBM、谷歌加速量子霸权争夺,国内企业需突破技术封锁。
五、政策与产业趋势前瞻
1. 国家级项目驱动:“东数西算”工程为量子计算提供算力基建需求,中科曙光、神州信息等企业参与西部数据中心量子加密改造,预计2025年相关投资超50亿元。
2. 标准化进程加速:国内抗量子密码标准预计2025年发布,格尔软件、吉大正元等主导制定,推动金融、政务行业规模化迁移。
3. 跨行业协同创新:国盾量子与中国联通合作量子计算云平台,本源量子与西班牙企业联合开发抗量子密码技术,显示国内外生态融合趋势。
总结:量子计算与后量子密码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硬件突破与标准制定是当前核心主线。建议优先关注国盾量子、格尔软件等技术领先企业,同时跟踪本源量子等拟上市标的资本化进程,把握国产替代与生态扩张双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