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就要天天红
 · 河北  

ST波导,1。肯定摘帽2。1.2亿回购股份3多元发展4华大北斗股份5波星通注入6并购重组宁波国资注入
一、破局关键:并购重组+业务转型
波导股份的传统手机业务毛利率不足2%,且在华为、小米等头部厂商挤压下难有起色。其破局路径需依赖外部资源注入与新兴产业协同,具体包括:
1. 保壳优先:2025年上半年营收2.26亿元(同比+61%),全年营收有望达3亿元以上,叠加低负债率(12.7%)和账上4.78亿元现金,短期内退市风险可控。但长期仍需通过重组提升盈利能力。
2. 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在2025年经营计划中明确“积极推进投资并购,寻找与产业链相关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重点方向包括卫星通信、车联网、半导体等。
3. 控股股东资源整合:波导科技集团旗下拥有卫星通信(如波星通)、北斗导航(如华大北斗)等优质资产,通过资产注入实现“芯片+终端+运营”全产业链布局。
二、重组方向:三大核心可能性
1. 华大北斗借壳上市:高预期但需官方确认
- 逻辑基础:波导股份是华大北斗创始股东(持股4.635%),后者是国内北斗导航芯片龙头,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10.5%。若华大北斗独立上市,波导持有的股权价值或超15亿元(按300亿元估值测算);若借壳波导上市,双方在芯片设计与终端制造领域的协同效应显著。
- 市场传闻:东方财富等平台多次提及华大北斗借壳预期,认为其IPO进程反复(曾两次终止辅导)可能促使其选择借壳 。
- 不确定性:华大北斗已重启IPO辅导(辅导机构为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公司尚未明确回应借壳传闻。若其独立上市成功,波导将直接受益于投资收益,但借壳需突破国资审批、股权稀释等障碍。
2. 控股股东旗下卫星通信资产注入:最具确定性的路径
- 战略布局:波导科技集团近年大力投资卫星互联网,旗下波星通专注于海上卫星宽带通信,是国内最大的海洋卫星通信运营商之一。2025年1月,波导集团增持波星通股权并增资6000万元,被解读为资产注入前兆。
- 协同效应:波导股份可依托波星通的卫星通信技术,拓展车载中控板、智能设备等业务,切入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国家战略领域。例如,将卫星导航与车载终端结合,开发高精度定位系统,服务智能驾驶市场。
- 财务适配性:波导账上现金充足,无需增发扩股即可完成收购,且波星通的稳定现金流可快速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助力摘帽。
3. 跨界收购新质生产力资产:EC电致变色领域的潜在突破
- 合资公司线索:2025年5月,波导与苏州创欣材料合资成立宁波波导创欣智控(波导持股80%)。苏州创欣材料的核心资产来自退市企业康得新的光学膜生产线,其EC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产能全球前三,产品覆盖AR眼镜、飞机舷窗等领域。
- 技术协同:波导可借助创欣材料的电致变色技术,开发智能车载玻璃、消费电子外观件等差异化产品,提升毛利率(传统业务毛利率不足2%,而EC产品毛利率较高)。
- 市场猜测:雪球等平台推测波导可能在2025年收购创欣材料剩余股权,实现主营业务多元化。但需注意,苏州创欣材料与康得新的历史关联可能引发合规性审查风险。
三、其他可能性:政策驱动与产业合作
1. 宁波国资改革推动:波导股份第一大股东为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持股21.71%),实控人为宁波市国资委。根据宁波市国资改革规划,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优质资产,波导可能作为试点平台注入半导体、物联网等资产。
2. 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合作:市场曾传闻华为或小米可能收购波导以获取通信牌照及制造能力,但波导董秘多次澄清“目前与华为、小米无合作”。未来若双方在车联网、卫星通信终端等领域达成合作,仍存在战略投资可能性。
3. 北斗导航产业链延伸:波导作为华大北斗股东,可进一步拓展北斗导航终端业务,例如开发车载导航模块、物联网定位设备等,受益于国家“十四五”期间北斗规模化应用政策。

@长歌2024 :悬赏 ¥2000.00祝大家双节快乐,金钱永不眠,又到了每月规划新一月的计划的时候,现在征集各位10月看好的ST标的,在上月与人争执中说要发红包给大家,所以本次悬赏直接提高到2000,老规矩说出理由即可获得打赏,说的越详细打赏越多,本帖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护吹票,质疑和踩票会被删除言论,奖金会在10月4日统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