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产业链分享

用户头像
夕阳的海上
 · 云南  

金属注射成形(MIM)是一种金属加工过程中,精细的粉末金属与粘合剂材料混合,创建一个“喂料”,然后成型和凝固使用注射成形。MIM工艺适用的最优的零件重量建议小于100g,这样的特性使得MIM对于生产昂贵的小的、复杂的、大批量的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基于32年的技术积累,公司致力于将MIM工艺广泛应用在工业、商业、医疗和汽车等领域。目前,MIM工艺主要应用于3C电子产品行业,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MIM工艺逐渐参与到一次性医疗手术器械行业,同时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东睦股份:MIM技术平台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MIM业务主营业务收入12.07亿元,同比增长57.26%。其中,消费电子占其MIM收入比重约82.16%,医疗收入比重约3.89%、汽车类收入比重约8.33%,其他产品收入比重约5.62%

海昌新材:粉末冶金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拓展了MIM(金属注射成形)产品线 。公司2024年MIM产品营收2529.32万元,同比增速47.71%,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8.50%,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其MIM工艺可实现0.1%的尺寸公差控制,表面粗糙度低至Ra 1.6~3.2μm,可用于制造力触觉传感器基座等零部件。公司已通过特斯拉二级供应商认证,为特斯拉Optimus开发了腱绳-齿轮复合传动系统

精研科技:2024年精研科技MIM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5.23%,较2023年增长1.24个百分点,但同期营收规模持续萎缩。公司解释称,MIM业务营收下滑主要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而募资扩能项目达产后预计内部收益率可达16.2%

美湖股份:全资子公司苏州莱特的MIM技术源自北美MPP集团(全球粉末冶金龙头)。公司拥有66项专利,其中包括16项发明专利,还参与了7项国标制定,技术壁垒较高。苏州莱特已进入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为其提供精密结构件。公司在苏州基地新增5条车规级MIM产线,2025年产能提升至8000吨,重点配套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具备较强的大规模量产能力。

新莱福:2024年MIM(金属注射成形)产品出货量达62吨,销售收入约2700万元。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MIM项目正处于量产爬坡阶段.随着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释放,MIM项目有望逐步扭亏,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统联精密:是专业的精密零部件产品的 产商和 方 提 商,专注于为客户提 高 精度、高密度、形 复杂、性能 、 观精致的金属 注 成形( Metal Injection Molding, “ MIM”)精密金属零部件,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触 电容笔等便携式智能终 端类传统消费电子领域,以及智能穿戴设备、航拍无人机等新兴消费电子设备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