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曰月闲人
 · 广东  

$上海莱士(SZ002252)$ 2025年血液制品行业新利润增长点分析
血液制品行业在2025年面临集采降价、血浆成本上升等挑战,但仍有多个新兴增长点可挖掘,主要包括:
---
1. 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
(1) 重组蛋白技术(非血浆依赖)
- 重组人血白蛋白、重组凝血因子(如重组Ⅷ因子、重组Ⅸ因子)可降低对血浆的依赖,提高利润率。
- 泰邦生物的重组Ⅷ因子已进入Ⅲ期临床,预计2026年上市;华兰生物的重组人血白蛋白技术也在推进。
(2) 高浓度静丙(10% IVIG)
- 相比传统5%静丙,10%浓度产品疗效更优,价格更高(溢价30%-50%)。
- 天坛生物的10%静丙已获批,上海莱士正在加速研发。
(3) 皮下注射剂型(SCIG)
- 替代静脉注射(IVIG),提高患者依从性,市场潜力巨大(欧美已普及,国内刚起步)。
- 卫光生物的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已提交上市申请。
---
2. 适应症拓展(临床新用途)
(1) 神经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多发性硬化症)
- 静丙(IVIG)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疗效受关注,临床试验增加。
(2) 自身免疫病(如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病CIDP)
- 天坛生物已获批静丙新适应症,用于CIDP治疗,市场空间扩大。
(3) 抗感染(如长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泰邦生物的狂免产品批签发量增长快,出口东南亚市场。
---
3. 国际化与新兴市场拓展
(1) 出口高毛利产品(凝血因子、静丙)
- 东南亚、拉美等地区血液制品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如上海莱士)加速布局海外。
- 关税政策利好:美国对华血液制品未加征关税,出口成本可控。
(2) 血浆采集全球化(如墨西哥、东欧)
- 华兰生物在乌克兰建血浆站,降低原料成本。
---
4. 产业链延伸(血制品+)
(1)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
- 血制品企业利用血浆分离技术切入基因治疗载体(如AAV病毒包装)。
- 博雅生物布局干细胞治疗,与血制品协同。
(2) 诊断与检测业务
- 开发血浆来源外泌体(Exosome)检测,用于癌症早筛。
---
5. 政策与商业模式创新
(1) 院外市场(DTP药房、互联网医疗)
- 静丙、凝血因子等产品在零售渠道放量,避开集采降价压力。
(2) 血浆综合利用(组分深度开发)
- 从血浆中提取α1-抗胰蛋白酶(AAT)、纤维蛋白胶等高附加值产品。
---
结论:2025年血液制品行业增长路径
| 增长方向 | 代表企业 | 市场潜力 |
|--------------------|------------------|-------------|
| 重组蛋白技术 | 泰邦生物、华兰生物 | ★★★★★ |
| 高浓度静丙 | 天坛生物、上海莱士 | ★★★★☆ |
| 皮下注射剂型 | 卫光生物、博雅生物 | ★★★☆☆ |
| 国际化(出口) | 上海莱士、华兰生物 | ★★★★☆ |
| 细胞与基因治疗 | 博雅生物、派林生物 | ★★★☆☆ |
短期(1-2年):静丙新适应症、重组凝血因子、国际化是主要增长点。
长期(3-5年):重组蛋白、细胞治疗、血浆综合利用将重塑行业格局。
> 投资建议:关注天坛生物(重组蛋白+静丙新适应症)、泰邦生物(凝血因子国际化)、上海莱士(海外并购+高附加值产品)。
以上内容由AI搜集并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