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华通:年初至今涨300+%后,还值得买吗

用户头像
XWeaponX
 · 新加坡  
创作声明: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

先说结论:当前20.90元(10月9日收盘价),年初至今已涨300+%。但对应2025年预测PE仅22-24倍,配合50%+增速,PEG只有0.44-0.48。如果《奔奔王国》Q4放量顺利,2026年PE降至14-16倍,估值依然不贵。关键看三个催化剂能否兑现。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很简单——最近被《奔奔王国》的广告频繁触达,游戏素材质量不错。查了下发现是世纪华通旗下的产品,海外版《Kingshot》数据很猛,117天破1亿美元收入。下载游戏试玩了一下,然后又去看了眼财报,发现2025年上半年营收172亿(+85.5%),净利润26.6亿(+129%),增速炸裂。

一、业绩:连续同比增长,势头强劲

2025年上半年数据确实漂亮:

- 营收172亿(+85.5%)

- 归母净利26.6亿(+129%)

- 扣非净利25.9亿,占比97.4%,盈利质量高

- 毛利率69.5%,比2023年的60.5%提升9个百分点

- 经营现金流39.2亿,是净利润的1.48倍

分季度看:

- Q1:81.45亿营收,13.5亿净利

- Q2:90.62亿营收,13.06亿净利

往前看,2024年全年营收226亿(+98%),净利润12.1亿(+124%)。对比2023年的114亿营收、5.4亿净利润,增长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连续多个季度营收同比正增长,单季度90亿元的营收规模创下公司历史新高。

增长靠什么?两款SLG游戏:

1. 《无尽冬日》:上线2.5年还在增长,2025年3月登顶全球手游收入榜,稳定月流水12-15亿

2. 《Kingshot》(奔奔王国海外版):2025年2月上线,117天破1亿美元收入,8月拿下中国手游出海收入榜第一,月流水5-8亿

点点互动2024年上半年排全球手游发行商第10位,中国发行商第2(仅次于腾讯)。

二、估值:年初至今涨300+%,是否透支了?

这是核心问题。很多人看到年初5元涨到现在20.90元,担心涨太多了。我们来拆解:

2.1. 为什么涨了这么多?

2024年业绩和2025H1业绩爆发,市场给估值修复。但关键是:现在的估值是否合理?未来还有空间吗?

2.2. 当前估值水平

总股本74.28亿股,市值1552亿。

保守算法(简单年化):

- 2025年H1净利26.6亿

- 简单×2年化 = 53.2亿

- 动态PE = 1552 / 53.2 = 29倍

合理算法(考虑Q3/Q4实际情况):

根据Q1、Q2的趋势:

- H1已实现:26.6亿净利(对应营收172亿)

- Q3预测:营收85-95亿,净利14-18亿

- Q4预测:营收95-110亿,净利20-26亿(旺季+《奔奔王国》放量)

- 全年预测:营收360-390亿,净利65-75亿(中位数70亿)

- 对应PE = 1552 / 70 = 22倍

真实估值大概率在22-24倍PE之间。

2.3. 对比行业和竞品

- A股游戏行业平均PE:38.82倍

- 行业中值PE:32.92倍

- ST华通22-24倍PE,折价约30-40%

看竞品(2025年中报数据):

- 三七互娱:营收84.9亿(-8.1%),净利14亿(+10.7%),增长放缓

- 吉比特:营收25.2亿(+28.5%),净利6.5亿(+24.5%),增速不错但体量小

ST华通营收增速85%+、净利增速129%,给22-24倍PE,这个估值不贵。

2.4. PEG视角

假设未来3年复合增速50%(配合双游戏增长),PEG = 22-24 / 50 = 0.44-0.48。

这个PEG在A股游戏行业里非常低。

2.5. 2026年预测

如果《奔奔王国》Q4放量,2026年双游戏成熟:

- 预计营收500-550亿,净利润100-115亿(中位数107.5亿)

- 对应PE = 1552 / 107.5 = 14倍

所以虽然年初至今涨了这么多,但如果用2026年业绩看,估值依然合理。关键是三个催化剂能否兑现。

三、《奔奔王国》:第二增长曲线

很多人担心《无尽冬日》的生命周期。SLG游戏生命周期确实长(《皇室战争》9年+、《万国觉醒》6年+),但总归有天花板。

好消息是《Kingshot》已经验证成功:

- 2025年2月上线,117天破1亿美元收入(比《无尽冬日》的140天更快)

- 全球累计下载4200万次,累计收入超2.2亿美元

- 8月登顶中国手游出海收入榜第一

- MAU 710万,DAU 130万

国内版《奔奔王国》8月28日微信小游戏版上线,9月7日APP版低调发布,目前还在测试期。公司明确表态2025年是投资期,Q4才开始大规模推广,2026年开始贡献利润。

这个策略挺聪明——先在海外验证产品,再回国内收割,降低试错成本。参考《无尽冬日》的路径,国内版如果推广顺利,2026年月流水达到6-8亿是有可能的。加上海外版8-10亿,双端合计14-18亿/月。

风险:TapTap评分只有5.7,不少玩家吐槽"换皮"、肝氪强度高。但点点互动的买量和运营能力还是可以的,只要ROI算得过来,就会继续推。

四、风险:ST标签是最大的包袱

4.1. ST标签

2024年11月8日因财务报告虚假记载被戴帽。最快2025年11月可以申请摘帽,但公司自己说"能否撤销存在不确定性"。

ST的影响:

- 日涨跌幅限5%,流动性受限

- 部分机构投资者无法配置

- 散户风险厌恶

这个风险已经在股价里体现了。即便按保守的29倍PE算,相比行业均值38.82倍也折价25%。如果顺利摘帽,估值修复到28-32倍PE很正常,对应股价24-28元,有15-34%空间。

4.2. 股权质押

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98.77%,A股游戏公司里最高。虽然很大一部分是质押给腾讯(2021年融资27.95亿),但这个比例确实吓人。

不过目前股价20.90元,离平仓线(估计在12元左右)还有相当距离。而且腾讯作为质权人,应该也不希望看到控制权变更。

4.3. 买量成本上升风险

这是SLG游戏最核心的风险。《无尽冬日》和《Kingshot》本质上都是"买量游戏"——通过FacebookGoogle、TikTok等平台投放广告获客,靠后续充值回本。

从财报数据看:

- 2025年H1毛利率69.5%(很高)

- 净利率15.76%

- 两者相差约54个百分点,这中间主要是销售费用(买量成本)

关键在于ROI是否健康 如果获客成本上升速度过快,就会出现"增收不增利"。

目前的风险信号:

1. 竞争加剧:腾讯网易等大厂加码SLG,推高全行业买量成本

2. 平台抽成上升:苹果谷歌渠道费30%,腾讯微信渠道费预计2025年达45亿

3. 用户获取难度增加:流量红利见顶,单个用户获取成本持续上升

如何跟踪买量效率?

- 看财报:每季度关注"毛利率-净利率"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持续扩大(比如到60%+),说明买量成本在上升

- 用三方数据:App Growing看素材投放量、Sensor Tower/七麦看下载量vs收入增速。如果素材投放量暴增但收入增速没跟上,说明买量效率在下降

好消息是,2025年H1净利率15.76%相比2024年的5.4%大幅提升,说明目前买量ROI还比较健康。但这需要持续跟踪,一旦净利率开始下滑,就要警惕。

4.4. 产品生命周期

《无尽冬日》上线2.5年,虽然SLG生命周期长,但终究会进入衰退期。如果《奔奔王国》接不住,业绩会快速下滑。

另外公司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度太高。《无尽冬日》贡献点点互动主要收入,点点互动又贡献集团近70%收入。新游戏储备相对不足(在研有版号游戏只有2款)。

4.5. 商誉

截至2023年Q3,商誉122亿,占净资产45.7%。2022年已经计提了54亿商誉减值,但剩余商誉还是很大。如果再来一次大额减值,利润会被拖累。

五、我的判断

综合来看,ST华通现在的问题是:业务基本面很好,但治理结构和历史包袱拖累估值。

虽然年初至今涨了300+%,但当前估值(22-24倍预测PE配50%+增速)依然合理,2026年PE只有14-16倍。30-40%的折价基本反映了ST标签、股权质押、商誉包袱等风险。

三个催化剂即将兑现:

1. 10月底Q3季报:预计营收85-95亿,净利14-18亿

2. 11月ST摘帽申请:如果顺利受理,估值会修复

3. Q4《奔奔王国》推广:国内能否月流水破5亿是关键

如果三个催化剂都兑现,股价到24-28元(对应PE 28-32倍,接近行业均值)是合理的,有15-34%空间。如果部分落空,20.90元买入也有22-24倍PE的安全垫,向下风险可控。

操作建议

- 可以在20-22元区间分批建仓,仓位控制在10-15%

- 短期目标价24-28元(上涨空间15-34%)

- 止损位18元(-14%)

- 持有6-12个月

重点跟踪指标

- Q3净利润能否超15亿

- ST摘帽申请是否顺利

- 《奔奔王国》Q4月流水能否破5亿

- 净利率是否下滑(警惕买量成本侵蚀利润)

止损信号:

- 《无尽冬日》月流水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超20%

- 《奔奔王国》Q4推广后月流水低于3亿

- 净利率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超3个百分点(说明买量成本失控)

六、最后说两句

ST华通是个很矛盾的标的。产品能力很强(双爆款验证了),但历史包袱很重。

不过估值已经把风险打得很足了。22-24倍PE买一个50%增长、2026年PE只有14-16倍的公司,这种机会市场上不多。

2025年H1净利率15.76%相比2024年大幅提升,说明目前买量效率还不错。但这个要持续跟踪,一旦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差距开始扩大,说明买量成本在侵蚀利润,要警惕。如果催化剂都兑现+买量ROI稳定,这就是个"困境反转+业绩兑现"的双击标的。如果都落空,22-24倍PE的安全垫也不至于亏太多。风险收益比还可以,值得配置。但要盯紧买量成本。

数据来源:2025年中报、Sensor Tower、公司公告*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ST华通(SZ002602)$ #奔奔王国# #游戏股# #游戏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