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方甄选非跟风直播,三角战略对标线上山姆。
2. 东方甄选自营品年销60亿,靠极致产品赢得信任。
3. 东方甄选6000万检测费背后:俞敏洪的极致品控观。
4. 东方甄选最难时光:俞敏洪用包容与智慧破局
俞老师提到在线教育的时候,没有盲目地投钱获客。这个做法,是不是也用在了东方甄选上,要用极致的产品去打动客户,而不是盲目地去打广告,去找流量。
俞老师讲“不要跟风,不要跟风,任何跟风,你一定会成为北风吹落的树叶。”,提到讲线上教育曾经火极一时。互联网金融一来哗地跟风,互联网教育一来哗地跟风是吧,房地产一做哗地跟风。大部分人都死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所以我在至少过去的互联网教育就是说做的各种满天飞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当时什么猿辅导等等一系列的,就是说大量的就是他们在这个在线教育的平台上,每一家都投入了百亿甚至是几百亿以上的这个资金来做互联网教育。他们认为互联网的在线教育一定会变成世界教育的主流,中国教育的主流。而且外面的投资者也大量的投,不管是腾讯还是其他的公司,都投入了至少是二三十亿美元,跟这些教育公司合作来做这样的事情。而我当时经过了对教育系统的研究以后,我始终认为,面对中小学生,那种在线上课的学生,就像我们看短视频是一样的,他能注意力集中2分钟就已经特别了不起了。我做了一个类比,就是说,你看我进大学,比如说我今天在给你们讲课,几乎没有几个人做的吧,如果这门课是在线给你们讲,你们这已经走掉了90%的人。在线是不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所以中小学生更加不行。但家长呢,当然这个病急乱投医嘛,反正哪个地方方便,我就先买了,买个药试试。孩子学习重要啊,所以这个地方我要买个药试试,那个地方我要买个药试试,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不对,所以我就跟新东方的人说,我们要用互联网作为辅助,但是我们坚持地面教学。因为只有地面教学,学生坐在我们教室里面,学生才会从头到尾认真地听,因为学生一走神,老师就能看见。当然,后来互联网教育因为国家的政策也就灰飞烟灭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新东方账上储备了400多亿,我居然只花了20亿人民币在互联网教育上面。后来新东方的董事会跟我说,俞老师你投啊,你投100个亿,我们支持,我们是股东,我们愿意你投。你投完100个亿是吧。完了100个亿当时是获客成本是什么呢,每一个学生的大概是5000到6000块钱的获客成本,那我花100个亿的话,能有多少学生来到新东方平台上课呢。多少,是50万?我也算不出来。(这里俞老师口误了,如果按照5000元的获客成本,应该是100个亿,对应200万用户。)他们就告诉我,你就用100个亿,完了,把学生买上来,买上来学生以后,学生一多,股价就上升了。股价上升了,我们就赚钱了,你也赚钱啊。完了,我坚决扛着,坚决不能买。最后有的股东都开始跟我急了,说你看看学而思,你看看这个猿辅导,他们的估值都已经好几百个亿了,然后你现在这个新东方在线的估值才只有这个200亿港币,人家都几百亿美元了。完了,你为什么不投啊,赶紧投啊,后来,我后来坚决扛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