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网页链接{关于估值(一),由一个笑话想到的 }》可能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再补充一些内容。
一、那个文章假设了一个例子:未来50年持续每年30%增速的企业,可以给多少倍市盈率,我的回答是1万倍,如果只有1000倍市盈率,是非常低估。
为什么呢?
因为50年30%,是大约50万倍。即使我们现在以1万倍市盈率买入,到时候市盈率降低到10倍,变成现在的千分之一,那么合计回报率是50万倍/1000=500倍。
50年500倍的回报率,年化收益率大约是13-14%。
如果50年后该企业是20倍市盈率,那么50年回报率是1000倍,年化收益率大约是15%。
这么一看,是不是还挺合理的?
如果现在以1000倍市盈率买入,那么50年的平均年化回报率是20-21%,都快赶上巴菲特的收益率了。所以,1000倍市盈率可以说是非常低估,没错吧?
当然,以上的例子只是一种“思想实验”,用极端理想化的例子来解释原理,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50年30%增长这种极端例子的。
二、我们现在可以更进一步,采用“稍微现实一些”的假设。
通常人们在估值的时候,喜欢使用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回报率这样的说法。比如雪球上经常看到的,“三年一倍”(表述不严谨,其实应该是三年翻倍,或者三年二倍,也可以理解成三年赚一倍),或者“五年三倍”、亦或者“十年十倍”,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提法。
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三年翻倍、五年三倍、十年十倍,它们对应的年化回报率分别是26.0%,24.6%和25.9%——这三个收益率比较接近。
所以,三年一倍、五年三倍、十年十倍这种简洁的表述,有一种数学上的美感。
2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显然是非常高的——换言之,对应当前的股票估值非常低。
实际上,如果一个股票的未来几年年化回报率可以达到25%,当它被市场上主流资金认可后,它很有可能不会慢慢地平稳涨上去,而是很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如半年,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就走完相当一部分涨幅,接下来的时间慢慢震荡。
所以,寻找三年一倍、五年三倍、十年十倍的股票,实际投资收益率会远远高于25%,行情好的时候甚至可以一年超过50%,甚至超过100%——前期是你找到的股票真有这样的潜力,必须是客观的,而不是自己主观认定。
那么,这里反过来可以提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25%回报率是很低估,但是,多少回报率是合理的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股票估值的本质了。
我认为股票估值的本质,是“未来价值折现”。
我们经常看到“未来现金流折现”这个说法,这是很流行的估值法,甚至几乎是某些价值投资者认为的正统估值法——这个估值法当然没问题,很对,但它的适用范围狭窄了。
如果只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就会得出“黄金不产生现金流,所以没有价值”这样可笑的结论。更有趣的是,很多人还把这句话当做信条,这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真正的估值法应该是“未来价值折现”,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未来价值折现的一个子集。
就好像牛顿力学不算错,也很对,但它只是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宏观、低速情况下的近似结果。
……好了现在回归正题。
对于多少回报率是合理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标准,有人认为10%回报率就很不错了,有人20%也不满意……市场上无数的投资人,无数的资金,就好像微观的量子分布,最终它会表现出一种宏观的结果:最大概率分布结果。
根据我的经验,对成长股,较为通常,或者说较为主流的结果是:
未来5年预期年化回报率1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估值。
15%这个数字,也是大投行比较认可的数字,比如高盛的研报中,就多次提到过5年15%折现率这样的说法。
15%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
因为3年50%,5年翻倍,10年4倍的收益率,对应的年化回报率就是大约15%,是不是也很巧呢?
数学的美啊~
我们再用更加实际的栗子进行说明。
比如某个企业A,它在5年后的净利润可以达到100亿,届时行业增速适中,企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增速有所降低,但还没到达夕阳产业的程度,还有一定的业绩增速,我们可以给它20PE,也就是5年后的合理市值应该在2000亿左右。
那么它现在的合理市值应该是多少呢?
按照15%折现率,现在的合理市值应该是1000亿左右。
如果一个企业,未来5年后值2000亿,那么它现在就应该值1000亿。不管它现在是多少营收,多少利润,哪怕是亏损的,也没问题。
如果能理解上面这些话,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企业几十上百PE,甚至还在亏损,股价还蹭蹭往上涨,而且还不算泡沫,甚至可能是低估的。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小破金出意外后我完全不在意后续停产问题,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即便它在接下来半年里全面停产,也不会影响它明后年的利润,所以并不会影响它的估值。如果股价因此出现下跌,那么就会提高未来预期回报率,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小破银半年报业绩是同比下降的,股价却不但没跌,反而往上涨。
……
有很多以现在的静态市盈率无法解释的情况,其实都是合理的。
也可能有人会反问:那我怎么知道它五年后怎么样?未来的事情谁能预测?
那没办法,投资最重要的是前瞻性。
一般来说,起码得看三年,雪球上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三年一倍。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企业未来几年会如何,那就别买它,去买自己可以知道的。
前瞻性需要天赋,但更重要的还是努力,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和阅读,勤能补拙。
退一步,还可以参考其他人的研究结果。毕竟,雪球上还有那么多大佬的分析研究文章可以直接参考不是么?
再退一步,如果你还是对于那些成长股没有把握,可以退而求其次,寻找那些在比较稳定的行业里,已经用多年经营业绩证明了自己的企业,这种企业未来几年的业绩是比较容易预测的——但反过来,正因为比较容易预测,市场已经充分定价,回报率也会相对低一些。而且,确定性高的企业,折现率也可以低一些(合理折现率不是15%,可能是12%,甚至10%,确定性越高,折现率就可以越低,但这篇不讨论这个话题,以后再说)。
三、好了,最后再强调一次本文的核心内容。
股票的合理估值,是未来价值折现。
如果一个企业,未来5年后值2000亿,那么它现在就应该值1000亿。不管它现在是多少营收,多少利润,哪怕是亏损的,也没问题。
以上结论,不但对于5年后可以“正常估值”的企业适用,哪怕对于5年后还在亏损的企业也依然适用,因为我们不需要它5年后一定盈利,只需要估计它5年后应该值多少。
对于高分红,低增长的企业,这个估值法也一样适用,但预期回报率参数会不同(这应该会在第三篇里详细解释)。
====================
第一篇算玩笑,这篇算是进阶,其实还有第三篇,但第三篇的篇幅应该会比较长,我有点懒……等我有空再说,也许是国庆节的时候,也许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