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企业的价值=未来现金流折现。从终局视角看,烟蒂股、成长股、价值股都是可以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来评估价值的。格雷厄姆≠烟蒂,巴菲特≠成长,只要能看明白一家企业的价值远大于当前价格,那就应该买入持有。
再大的企业跟一家小面馆一样,没有本质的区别,面馆的价值取决于每年经营产生的收益和账上留存的资产,而不是张三李四想收购的价格。比如一家面馆投入100万,能稳定一年能赚20万,这是ROA=20%;投入50万+贷款50万,扣除银行利息能赚15万,这是ROE=30%;这家面馆假如不具备开分店能力,那最好就是赚的利润都花掉(分红回购),如果开2号分店一年能赚的25万,那就应该把利润投入到下一个分店中(有效再投入)。优秀的面馆取决于能否提供最美味的餐食,开好2店3店,而不在于每年打多少广告计算多少翻台率,更不在于拿赚来的钱跨行搞房地产。一家最顶级的面馆,应该要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模式(赚钱没那么困难),也该有出众的企业文化(面馆的目标应该是在赚钱之上)。
为什么好公司很重要?因为任何行业都是充满竞争,是存在周期性的,你开一家赵甜甜生烫牛肉米线赚了100万,马上就会有众多的竞争者开满李香香王水水羊肉鸡肉米线,第二年你家的店就开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就无法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来估值面馆。而像腾讯这样拥有最强产品微信的顶级公司,10年之内大概率是看不到企业破产倒闭的,经营的业绩也较少受到经济周期影响。
二、买公司的核心是一眼定胖瘦。市场价格不可测,年度经营利润同样不可测,登高望远之后才会无视来时的崎岖道路。如果一家卓越企业的自由现金流<5PE,就不要费尽心思去算今年的利润到底是10亿还是8亿。好公司的标准可以从ROE和历史分红回报(或资本再投入回报)筛选,好价格的标准可以从PE和PB筛选。碰到好公司又遇到了好价格,那就应该下重注。这里放了成长、价值、烟蒂中3个预期回归值(胜率*赔率)比较高的公司,理想情况可能会5倍收益。
1、炸裂成长:<15PE买入未来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公司。2024年8月浙江自然605080市值最低跌破20亿(因为账上大概有9亿现金,也就是说大概用10亿多点的钱就能买下公司)。那么用2026年4亿净利润来预估,大概3年时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从底线视角看哪怕是增长不及预期,但以15PE以下的估值(扣除现金静态7PE)买入一家ROE常年>20%的公司很难亏损;从上限看是3年利润翻3倍(1.3亿→3.7亿)大概率实现戴维斯双击,以>1PEG估值(30PE)即可实现5倍以上收益。乘风破浪济沧海:浙江自然2024年报解读
2、超强收息:分红10年回本。格力电器当前市值2300亿,每年自由现金流基本可以做到230亿,底线情况看哪怕自由现金流腰斩,也是5%的年化收益。理想情况看,无论是用账上冗余的现金积极回购注销3年回本,还是股息率打到国债,都是5倍以上收益。格力电器=APPL?
3、极限低估:净现金>市值2倍。中国动向03818,24年9月最低市值大概15亿,账上现金就有35亿,金融资产还有45亿,合计是市值的5倍。公司历史上赚的钱全部分给了投资者,再怎么算都是不会亏,估值回归的正常现金净资产就是5倍收益。中国动向金融资产含金量分析
三、世界的本质是概率。以上的推论都是基于美好的假设推论,但是世界的运行是概率的,无论股息视角还是股价视角都是复杂的宏观系统,微小的事件扰动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南辕北辙,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观点肯定有错且必然会出错。所以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安全边际就是分散,把自己赢的概率用均值来提高。当前实施的策略是分散投资到大约20家公司中,理解标的公司给出合理估值,根据估值高低轮动换股。
四、持续进化。本轮的投资体系实践主要集中在分散买入低估的好公司,找净现金高分红的标的,分散买入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这轮的方法实践计划至少保持到2030年。未来的计划是向巴菲特模式学习,前段时间看了下美股的一些公司,发现PE基本就是企业价值的反映,从最开始投资时看PE,到后来发现国内企业的PE基本无法反映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又从美股的企业中看到有效的资本管理最终会回到企业的盈利,从起点绕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回头看22年首次梳理投资框架的一文梳理价值投资方法,基本上理念上的原则和路径都是正确一致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花了3年时间才消化理解。本次复盘的展望是希望以后能理解大趋势大方向大公司,减少持股数量和操作频次。网页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