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萧钢构借势“好房子”新政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加速布局

用户头像
中国财富网
 · 北京  

在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的宏观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凭借其高效、环保、节能等显著优势,正逐步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

近期,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唐山市支持钢结构“好房子”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再次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此政策东风下,作为国内钢结构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的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600477.SH)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杭萧钢构成立于1985年,深耕钢结构建筑行业40年,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早在1999年,公司即成立专门机构展开对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并通过持续自主创新,成功推出第三代钢结构住宅体系——钢管混凝土束结构住宅建筑体系。这一技术的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

杭萧钢构自主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束结构住宅建筑体系

据介绍,钢管混凝土束结构住宅建筑体系是由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等主体结构,辅以防腐层、轻质防火保温板、轻质隔墙、防火保温隔热层、CCA板外墙装饰面板、外墙涂料等功能性装饰材料及相关连接构造,从而形成的一整套具有革新性、高效能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可适应不同的建筑户型布置,实现了构件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制作、机械化安装,易于工程质量控制,节能环保。其广泛用于武汉世纪家园、包头万郡·大都城、杭州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厦门帝景苑、于都枫叶江畔住宅小区等全国各地数百个优质住宅项目。

武汉世纪家园

杭萧钢构研发团队通过工艺迭代,使得“钢管混凝土束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能有效解决室内露梁、露柱问题,满足建筑对平面布置及空间利用上的多样化要求;通过采用薄钢板进行加工,该体系墙体与纯钢结构、钢框架支撑体系等其他钢结构建筑体系墙体相比,能有效节约用钢量约8%-30%;通过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技术、打造钢管束全自动生产制造工艺等“黑科技”手段,实现钢管束制造全过程智能化,有效缩短40%-50%的主体结构施工周期。2019年,杭萧钢构依托该技术主编并发布了《钢管混凝土束结构技术标准》(TCECS 546-2018),切实推动钢管混凝土束结构技术的应用。该体系还入选了《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5年版)》。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唐山政策的出台,与杭萧钢构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杭萧钢构控股子公司杭萧钢构(河北)建设有限公司扎根河北多年,并在唐山成立全资子公司——杭萧钢构(唐山)有限公司,可快速响应本地及周边市场需求,为区域“好房子”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河北杭萧厂区

唐山杭萧厂区

从国家层面来看,早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从土地、规划、审批、金融等多方面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保驾护航。以海南为例,2024年明确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在新建建筑中占比超过75%,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大于80%;浙江则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35%以上。

唐山市此次出台的政策,更是极具针对性与力度。在推广方面,政府投资项目带头示范,鼓励在改善性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旧住房重建项目,甚至农村自建房与危房改造中采用钢结构建筑;规划设计层面,给予地上建筑面积5%的容积率奖励,允许适当提高建筑高度与首层结构层高,并允许未开工项目调整为钢结构方案;审批流程大幅简化,为钢结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将直接刺激市场对钢结构“好房子”的需求,带动整个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发展,也为杭萧钢构等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唐山市作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建筑市场,其对钢结构“好房子”的推广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区域带动效应。在这一系列政策东风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