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那个燥热的下午,阳光透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在 K 线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盯着屏幕上国美零售(时称国美电器)的股价,心中涌动着发现宝藏的窃喜 —— 它的市值竟只有苏宁电器的三分之一,而苏宁刚被评为 A 股五年来涨幅最大的十支股票之一。自命不凡的我,像发现了新大陆 按下买入键,1.8 元的成本价在当时看来,仿佛是通往财富自由的船票。那时的我不会知道,这一按,便将自己的半只脚送进了无尽的资本炼狱。
初入市场时,国美与苏宁的 "美苏争霸" 余温未散,我天真地以为折价就是机会。直到黄氏与陈晓的股权之争撕破所有体面,我才窥见深渊的第一道裂缝。铁窗之内的资本玩家,竟能通过临时定向增发的手段,将股价从 1.8 元狠狠砸向 1 元左右,用近乎抢劫的方式收割股权。那场惨烈的控制权争夺,明明将 "不择手段" 四个字刻在了公司的基因里,我却自我安慰:"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在自欺欺人中错过了最早的逃生信号。
2020 年底,黄氏出狱的消息像一剂强心针注入死寂的股价。"三年再造一个国美" 的豪言壮语传遍市场,我望着账户里浮亏的数字,竟燃起不切实际的希望。可彼时的江湖早已改朝换代 —— 京东的物流帝国、拼多多的下沉风暴、淘宝的生态壁垒已成三足鼎立,连后起的抖音都带着直播电商的锋芒觊觎天下。而国美呢?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却把最后的力气用在了更卑劣的资本游戏上:美其名曰 "长期租金增发股份",实则是用股民的血肉填补窟窿的老千套路。
股价的坠落从此再无刹车。2021 年 2 月 26 日 2.55 元的高点,像悬崖边最后的警示灯,而我还在资本编织的幻梦里徘徊。五年时间,K 线图上的曲线从山腰跌入地心,2.55 元、1 元、0.5 元、0.1 元…… 直到今天的 0.02 元,曾经的商业巨头只剩下股市里的一撮尘埃。我的成本价在几经折腾后定格在 0.86 元,这个数字像烧红的烙铁,永远烫在投资生涯的耻辱柱上 —— 它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无数个失眠夜的辗转反侧,是从希望到绝望的全程见证。
这只股票,成了我持有最久、亏损最惨、伤害最深的投资印记。我始终没有卖出,不是因为 0.02 元的价格已无意义,而是想让这份血淋淋的耻辱成为永恒的警示:
永远远离诚信崩塌的上市公司。当一家公司的掌舵者将心思放在资本腾挪而非实业深耕,当 "老千" 套路成为生存手段,它早已不是投资标的,而是吞噬财富的黑洞。那些用增发稀释股东权益、用谎言掩盖经营颓势的操作,每一次都是对市场规则的践踏,对投资者的公然掠夺。
永远警惕沉迷资本游戏的控制人。他们的字典里没有 "责任" 二字,只有 "收割" 的算计。当管理者的注意力不在产品创新、不在用户体验、不在行业深耕,而在如何通过股权游戏掏空公司时,任何美好的承诺都只是诱捕猎物的诱饵。
国美零售的深渊,是老千股最赤裸的教科书。它用五年时间将财富蒸发殆尽,用无耻的资本套路告诉我:投资的底线永远是人性与诚信,越过这条红线的公司,纵有千万光环,终会将你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份耻辱,我将永远留存,让它在每个决策的瞬间敲响警钟 —— 远离垃圾公司,远离资本玩家,守住投资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