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SZ300142)$ 情绪冰点,往往是研究的最佳起点。
作为一名在沃森上坐了两轮过山车、血与泪都尝过的老粉,我更愿意在情绪冰点里翻石头——因为财报里的“噪声”越多,真正的信号越容易被忽视。
今天聊聊我看到的三张底牌:国际化、微生态、合成生物。它们短期无法拯救利润表,却决定了日后沃森到底是“泯然众人”还是“王者归来”。
第一张底牌:国际化,其实是现金流的安全垫
2025H1海外收入2.14亿元,算能入眼的。截至目前,公司产品足迹已遍布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数量突破6,300万剂。公司产品出口金额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疫苗企业前列(不含新冠疫苗出口),彰显了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和高质量出海态势。
通过WHO PQ的双价HPV,今年一口气新增加纳、缅甸两国准入,出口版图扩张到24国。联合国/UNICEF订单毛利率虽薄,但账期稳定、预付款比例高,加上13价的稳定收入,是穿越国内疫苗寒冬的现金流安全垫。
估值锚从“渠道票”切换到“出口龙头”,PE中枢有望抬一个档位。
第二张底牌:微生态,进军肠道菌群领域,继续杀进蓝海
拿下“核心菌群+营养配方”大中华区独占权,国内益生菌赛道2024年规模已破900亿,但90%是食品级,临床级微生态制剂仍是真空。预测沃森的路径是用菌群诊断(IVD)→菌群移植(FMT)→营养干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三步走打通院内到院外。
估值想象力:传统疫苗是“单品种单峰值”,微生态是“平台+耗材+服务”,一旦跑通,单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可放大5~10倍。给不了DCF,就给PS吧:对标美股Seres Therapeutics(PS 15x),沃森微生态业务单独估值100亿不过分。
第三张底牌:合成生物,“云南的绿电+生物质”,把成本打到极致
设立爱森泽生物,定位“光生物合成产业化平台”,首批管线瞄准高附加值天然营养素(虾青素、麦角硫因、NMN)。
云南平均光伏电价0.25元/度,比华东工业电价便宜40%,光反应器24小时连续补光,单克虾青素成本降至化学合成的1/3。
公司原有发酵产能(玉溪、昆明)可柔性切换,资本开支边际极低。
但是,这些都只是站在门口或者说是站在门外,从0到1到底需要多久,说不准。
总之,不要和周期作对,但要与周期做朋友!“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仰:信仰产业趋势,信仰公司基因,更信仰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