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转自公众号“线缆行业朋友分享圈”的最新发布】
$新亚电子(SH605277)$ $沃尔核材(SZ002130)$
线缆小编 线缆行业朋友分享圈
2025年07月31日 16:34 广东
新亚藕芯结构方案发布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行业广泛讨论,我们发布汇总如下:网页链接{224G/448G 高速铜缆制造新技术- 藕芯结构方案}
问题1:介绍下公司的藕芯结构技术?回答:经安费诺联合公司技术团队攻关,一种新型的高速铜缆押出工序制造新技术-“藕芯结构”方案获得技术专利授权,并成功导入PCIe6.0量产。该藕芯结构技术核心点,即通过在线缆的绝缘层上设置多通气孔道,利用信号在空气中传导最优的特点,降低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减少信号传输损耗,提供传输速率。问题2:服务器内部线较短,藕芯线应用没有问题,而服务器的外部线相对较长,是否也可以用藕芯线?回答:以27AWG-224G线缆为例,公司分别取了3米长的藕芯线和发泡线,在线缆结构完全相同、同一测试夹具的情况下,做了信号测试,在53.13GHZ时,测试结果显示,FEP藕芯绝缘线材的差分插入损耗(sdd21)性能优于FEP发泡绝缘线材;在做弯折实验时,FEP藕芯线在90度弯折后,其阻抗(impedance)变化量只有2.5ohm,发泡线在90度弯折后,其阻抗(impedance)变化量达4.3ohm,测试结果显示,FEP藕芯线信号完整性(SI,即SignalIntegrity)有明显提升。问题3:公司藕芯结构能做到多少线径?回答:藕芯结构目前量产的规格最小是32AWG。问题4:藕芯结构的优势?回答:“藕芯结构”解决方案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无需使用国外进口铁氟龙发泡设备,就可制造出高品质、高性能的服务器内、外部高速铜缆,包括224G/448G高速铜缆。问题5:该新技术的进展?回答:目前该新技术在224G/448G外部高速铜缆上应用处于推广阶段。问题6:公司技术的研发过程?回答:公司已服务厦门安费诺电子装配有限公司(AST)已经二十多年,持续配合进行高频高速铜缆的迭代升级。藕芯结构方案在服务器内部用线PCIe系列产品上应用已经2年多了,目前该方案在224G/448G外部高速铜缆上处于推广应用阶段。问题7:藕芯结构外部线的定价?回答:目前藕芯线还处在市场推广阶段,因藕芯线的生产制造设备和材料都在国内采购,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藕芯结构未来是否可以完全替代物理发泡FEP的讨论
藕芯结构(莲藕状多孔绝缘层)作为高速铜缆领域的新兴技术,近期因新亚电子与安费诺的联合研发备受关注。其能否完全替代传统物理发泡FEP结构,需从技术性能、成本、环境适应性及行业生态多维度综合分析:
一、技术性能对比:短期优势与长期挑战并存
1. 传输性能优势
实测数据显示,藕芯结构在信号完整性(SI)上表现突出:以27AWG-224G线缆为例,藕芯结构在53.13GHz频段的差分插入损耗(SDD21)为27.74 dB/3m,优于物理发泡结构的30.22 dB/3m;90度弯折后阻抗变化量仅2.5Ω,远低于发泡结构的4.3Ω。这得益于纵向气孔道降低介电常数,提升信号传导效率。
2. 潜在稳定性缺陷
藕芯结构的开放式气孔易受潮气侵入,导致介电常数波动,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信号衰减;弯折时气孔内空气流动会压缩变形,影响性能稳定性。而物理发泡的密闭微孔(填充惰性气体)能有效阻隔潮气,机械形变更小。此问题在高湿环境或动态布线场景中尤为突出。之前Credo验证AEC铜缆系列产品用PTFE薄膜就有类似问题发生过。
二、成本与产能:藕芯结构具备颠覆潜力
1. 设备与材料成本优势
物理发泡依赖进口铁氟龙发泡设备(单价数千万),且需专用发泡原材料;藕芯结构仅需改造挤出机模具,设备和材料均可国产化采购,显著降低初始投资与生产成本。新亚电子表示,该技术为行业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2. 扩产壁垒低
藕芯结构无需复杂发泡工艺,量产难度低。新亚电子高频高速铜缆车间扩产“无瓶颈限制”,依托国内供应链可快速响应224G/448G铜缆需求增长。反观物理发泡,设备交付周期长、操作技术要求高,产能扩张受限。
三、环境适应性:物理发泡仍具不可替代性
1. 藕芯结构的应用场景局限
- 短期适用领域:服务器内部短距线缆(如PCIe Gen6/7)因环境干燥、弯折少,藕芯结构已规模量产。
- 风险场景:长距离外部线缆(如数据中心机房间连接)可能面临湿度、温差、频繁弯折问题,物理发泡的密闭气孔结构更可靠。
2. 技术迭代方向
新亚电子正研发“双芯共挤藕芯结构”,通过复合孔道设计提升防潮性与机械强度,以适配外部高速铜缆需求。若突破此瓶颈,替代范围将大幅扩展。
四、行业生态:双技术路线或长期共存
1. 客户接受度分化
- 新亚电子的藕芯线已通过安费诺导入全球服务器巨头供应链,224G外部线处于推广阶段。
- 沃尔核材等企业仍主推物理发泡方案,强调其“大批量交货”能力及稳定性优势。部分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客户(如军工、超算中心)可能倾向保守选择。
2. 标准化进程影响
当前224G标准未强制技术路线,但未来448G对损耗和稳定性要求更高。若藕芯结构能通过国际认证(如IEEE标准),将加速替代进程。
📊 两种技术路线关键特性对比
结论:替代有限领域可行,全面取代仍需技术突破
- 短期(1-3年):藕芯结构将主导服务器内部短距高速连接(如PCIe线缆),并在224G外部线领域逐步渗透,但对环境敏感的长距场景难以替代物理发泡。
- 长期:若藕芯结构解决防潮与形变问题(如双芯共挤技术落地),且通过448G认证,有望在70%以上应用场景替代物理发泡;反之,二者将形成互补格局:藕芯用于低成本、易布线的算力场景,物理发泡坚守高稳定性需求领域。
产业影响:藕芯结构的崛起已倒逼传统厂商(如沃尔核材)加速448G预研,并推动供应链国产化。无论替代程度如何,其“低成本高性能路线将重塑行业竞争生态,为AI算力基建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