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贵州茅台
茅台2000年设立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啤酒有限公司,因为发展不佳,2014年托管给华润啤酒。茅台冰激淋事业部也于2025年2月正式解散。这个业务3年投入营销费用4.6亿,累计投资规模超过50亿。最终因为成本过高,单店利润低,口碑下滑等问题而以失败告终。2012年,茅台曾经进军房地产业,先后投资建设贵阳国际商务中心,三亚茅台精品度假村。2013年茅台也开启过金融产业布局,涉及基金,银行,保险,金融租赁等多个领域。幸好茅台主业足够赚钱(毛利率91%),这么多次折腾也没有对主业赚钱能力造成致命伤害。试错成本相对比较低。到今天茅台还是主业聚焦+超高毛利率+高端白酒的朝阳蓝海行业的主要投资逻辑。
案例二:苹果
苹果在1985年乔布斯离开后,管理层缺乏清晰的产品战略,盲目追求全品类覆盖,推出大量定价重叠,功能冗余的产品。电脑产品线混乱,同时存在多个电脑系列,消费者难以选择,内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