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股的基因:聚焦+高毛利率+朝阳蓝海行业

用户头像
只买消费垄断
 · 江苏  

案例一:贵州茅台

茅台2000年设立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啤酒有限公司,因为发展不佳,2014年托管给华润啤酒。茅台冰激淋事业部也于2025年2月正式解散。这个业务3年投入营销费用4.6亿,累计投资规模超过50亿。最终因为成本过高,单店利润低,口碑下滑等问题而以失败告终。2012年,茅台曾经进军房地产业,先后投资建设贵阳国际商务中心,三亚茅台精品度假村。2013年茅台也开启过金融产业布局,涉及基金,银行,保险,金融租赁等多个领域。幸好茅台主业足够赚钱(毛利率91%),这么多次折腾也没有对主业赚钱能力造成致命伤害。试错成本相对比较低。到今天茅台还是主业聚焦+超高毛利率+高端白酒的朝阳蓝海行业的主要投资逻辑。

案例二:苹果

苹果在1985年乔布斯离开后,管理层缺乏清晰的产品战略,盲目追求全品类覆盖,推出大量定价重叠,功能冗余的产品。电脑产品线混乱,同时存在多个电脑系列,消费者难以选择,内部研发和生产效率极低。封闭的生态系统限制了用户增长,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15%跌到1997年的不足4%。85到97年,12年之内换了4任CEO,管理层对公司定位摇摆不定。

1997年乔布斯回归,第一件事情就是砍掉90%的冗余产品,提出四象限战略,只保留4款核心产品,每个品类聚焦一款产品(消费级,专业级,台式机,笔记本),98年推出imac, 当年销量突破100万台,帮助苹果扭亏为盈。乔布斯专注用户需求和消费者体验,专注于用户需要但是还没有说出来的产品,不断创新,2001年推出ipod, 2007年推出iphone, 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用触摸屏和ios系统淘汰物理键盘,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功能手机诺基亚等形成降维打击。2010年用 ipad 填补了手机与电脑之间的空白,创造了全新品类。(品类的开创者最牛逼,比如可乐发明者开创了碳酸饮料品类,贵州茅台开创了高端商务白酒品类,中国飞鹤开创了国产高端奶粉品类,卫龙美味开创了辣条和魔芋爽两个品类,长城汽车开创了国产suv越野车品类,塞力斯开创了智能汽车品类,阿里巴巴开创了网络购物/电商品类等)。

2009年推出的 iphone 3GS毛利率高达74%,极大提高了苹果的盈利能力,对比1997年之前苹果的毛利率只有10%。

苹果用硬件(iphone, Mac)+系统(ios, mac OS)+ 服务(iTunes, App Store)的闭环生态,让用户在苹果设备间无缝切换,形成用了就离不开的依赖。

乔布斯回归前的苹果,因为战略分散,创新停滞和管理混乱,沦为小众品牌,而乔布斯通过做减法聚焦核心产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重塑创新,用封闭生态构建壁垒,最终让苹果从濒临破产到成长为全球科技巨头。核心差异在于,前者试图满足所有人,后者专注做对的事。

结果就是苹果股价从1980年到1998年,股价20年不涨,一直不到20亿美元。但是乔布斯回归之后到今天,股价涨了2000多倍(分红加回购)。前20年股价不涨,后20年股价2000多倍,差别巨大。(从18亿美元到近4万亿美元市值)。

案例三:长城汽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长城汽车因为出口量大,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当时整体销量不足13万量的长城汽车同时经营皮卡,轿车,mpv, suv等品类,拥有9个品牌,资源过度分散,除了皮卡品牌迪尔排名皮卡市场第一,其他品牌都未能进入品类靠前位置。这种灌木型品牌发展战略,力求在多个领域都获得市场份额,过度分散了公司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公司濒临破产边缘,股价暴跌90%,市值跌到20亿。当年营收80亿。利润亏损10几亿。2008年,在里斯咨询的帮助下,长城汽车转向大树型品牌战略,先集中资源在suv 赛道,全力打造哈弗品牌。当时Suv这个品类在中国市场只占5%,美国是50%,未来如果中国也占到50%,而且汽车总量提高10倍,那么这个品类大盘有100倍提高空间。是标准的朝阳蓝海行业/消费升级。魏建军果断砍掉冗余业务,承担了短期亏损的阵痛,全力聚焦这种车型,结果哈弗H6持续爆款成为全球第一,毛利率高达30%。其营收从80亿增长到2000亿,利润从亏损10亿到盈利50亿,市值从20亿暴涨到1500亿,5年暴涨75倍(2008--2013)。

案例四:古井贡酒

1990年代,古井贡酒连续7年排名白酒行业前三(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公司长期坚持低价路线,产品长期处于30--40元终端价位,品牌形象逐渐低档化,与老八大名酒的地位不相匹配。同期五粮液和贵州茅台逐渐提价,到300元的价位。叠加98年开始,古井贡酒开展多元化战略涉足啤酒,葡萄酒,房地产,酒店等诸多领域,资源被分散,白酒主业发展受到拖累,品牌影响力也下滑(有点类似今天的王老吉白云山,中药,西药,饮料,大商业流通,医院,月子会所等业务繁多)。

2008年前后,古井贡酒新任管理层上任,提出回归主业,回归高端,振兴白酒的思路,一方面,公司对产品进行瘦身,将产品品牌从800多个大幅削减到300个以下。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产品。另一方面,打造出战略级高端化产品古井贡酒年份原浆(毛利率高达86%,对比之前其30-40元低端酒毛利率仅仅11.4%)。该产品2008年动销超5000万元,2009年2亿,2010年7.4亿,而这三年古井营收分别是13.8亿,13.4亿,和18.8亿,可以看出,09年到10年公司营收增长5.4亿,其中全部是年份原浆所推动。(非常类似卫龙美味2023年到2024年营收增加14亿,其中魔芋爽营收增加了12.5亿,2025年上半年对比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加了5.4亿,其中魔芋爽增加了6.5亿)。后续公司还依据市场消费升级趋势,陆续推出古5,古8,古20等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结果就是公司市值从1998年48亿跌到2005年4.6亿,跌了92%。然后从2005年4.6亿涨到2023年1600亿,18年涨了近400倍。2008年到2023年涨了100多倍。等于前十年多元化时期买其股票,100万变30万。后十年专注高端白酒时期,买其股票,100万变1亿。相差300多倍。

案例五:泸州老窖

老窖从1994年上市到1997年,利润从6000万做到3亿。市值从5亿干到100亿。97年之后,老窖的战略是名酒变民酒,将泸州老窖特曲定位成大众品牌,通过低价放量来提升销量,严重损害了自身品牌形象,同期五粮液,贵州茅台不断提价。老窖中低端酒毛利率仅仅24%,2001年开始,老窖推出了高端酒国窖1573,毛利率高达76%, 销量从2001年177吨上升到2003年258吨,到2004年477吨,2005年820吨,到2024年,销量超过1万吨,销售额超过200亿,2000多万瓶,毛利率91.85%,占公司利润90%以上。老窖的市值也从2005年28亿涨到当下2000多亿。股东回报超过百倍。

案例六:德州仪器

成长股之父费雪,1955年下半年,开始买入德州仪器。主要原因是当时正处于电子类股票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开端,除了ibm之外,科技领域大公司较少,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德州仪器的竞争对手和供应商,且发现德州仪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比较高,拥有优秀的管理层,同时他看好半导体行业的广阔前景,德州仪器完美符合他成长股的买入标准,因此他在1955年下半年买入了20倍市盈率的德州仪器。后来10年赚了30倍。

案例七:拼多多

毛利率:京东,16%。阿里巴巴,38%。美团,38%,亚马逊,47%,拼多多,61%。

京东投资外卖,阿里巴巴投资大润发,盒马鲜生,高德地图,苏宁易购,饿了吗,菜鸟网络等。多数亏损。只有拼多多,账上现金4000多亿,不多元化并购,专注主业,不分红,不回购,反而未来3年1000亿补贴商家和消费者,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全部用于改善消费者体验和吸引更多商家入住,专注电商,电商战国七雄大战,目前看其实胜负已分,拼多多有9成以上概率未来一统江湖。类似长平之战之后的秦国。所以我们看到徐新,邱国鹭,张磊,马化腾,段永平,李录这些互联网投资大佬基本都重仓拼多多,平均仓位高达20%以上。

案例八:中国飞鹤

中国飞鹤2015年之前利润一直不到5亿,2016年之后砍掉毛利率45%的中低端奶粉飞慧,专注高端奶粉星飞帆,毛利率高达70%以上,导致其利润从4亿涨到2020年74亿,最近5年一直在去库存,叠加行业萎缩,利润大幅暴跌,股价也从高点25.7跌到当下4.5. 未来行业修复,叠加飞鹤专注高端提升产品力,产品升级提价,看好其行业统治力和盈利可以东山再起。

案例九:卫龙美味

卫龙刚开始成立的时候,辣条占公司营收和利润都是100%。2014年开始推出减肥小吃魔芋爽,这个是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从数据看,小吃行业销售额每年增长不到5%,辣味小吃行业增长高达10%,而辣味蔬菜制品增长更快,高达17%,魔芋爽行业增长高达50%以上,而且小吃行业整体销售额1.2万亿,辣味小吃行业2000亿占比才6分之1, 蔬菜类辣味小吃市场规模才300亿,魔芋爽还不到100亿,增长空间巨大。未来10-20年之后,整个小吃行业会发展到3万亿,辣味小吃会做到1.5万亿,健康减肥的植物辣味小吃有望做到5000亿+, 魔芋爽有望做到2000--3000亿体量。其中卫龙可以做到1000亿+, 营收2000亿,利润500亿,市值2万亿+,有百倍空间。(那个时候2万亿市值就和今天云南白药的2000亿市值一样平常。因为物价基本上因为通胀20年涨近10倍)。

从魔芋爽营收占比卫龙总营收看,2019年20%,2020年28%,2023年47.7%,2024年54%,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加到60.5%,从增长来看,2024年魔芋爽增长53%,辣条持平,2025年上半年魔芋爽增长44%,辣条下滑3%,卫龙2025年开始重新聚焦主业,关掉了很多产品线,比如卤蛋,脆火火等,重新做减法,未来核心战略是聚焦6大单品,资源向健康减肥小吃魔芋爽海带等倾斜,比如2025年新推出了酸辣口味海带和牛肚菌魔芋。当下这个减肥植物小吃已经占到了营收60%➕,而且还在高速增长;毛利率看,魔芋爽高达52%+, 比辣条更高,也符合消费升级减肥健康的大趋势,所以,未来,从消费升级,减肥减脂,低卡低热量的大趋势看,植物类辣味小吃,尤其是魔芋爽无疑是非常好的朝阳蓝海行业赛道。其中领头羊卫龙很可能吃到这个品类爆发的最大蛋糕。

总而言之,资源聚焦+高毛利率+朝阳蓝海行业,是很多大牛股的画像。甚至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大牛股都有这些特征。这些好公司如果在市盈率比较低,被市场错杀的时候,或者行业困难期买入,未来大概率可以取得丰厚回报。

注:文章作为作者投资思考记录,不作为投资回报,投资有风险。

$拼多多(PDD)$ $中国飞鹤(06186)$ $卫龙美味(0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