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看到财兄更新了置顶,就是谈卖出的问题。这个帖子算起来是11年前了,而那时就已经有幸认识了财兄,但到现在依然还是不大会卖出,不由得十分感慨,投资的路道阻且长,修行一直在路上。
前几天发了个牢骚说最近账户总是在创新高,但是每天多的那一点仨瓜俩枣的反而令心情更加郁闷。本来嘛,赚钱是好事,但在这种牛市里获得这么一点收益确实心理有点失衡。这确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确实需要再次好好的反省反省。如果拉长时间的轴线来看,其实在过去的一年里,也还是马马虎虎的。以在雪球的组合为例,这个非常接近自身的港股实盘,虽然最近这半年来仓位基本在9成下方,前面磕磕绊绊,但后面这几个月也总算跑赢了恒指。
回顾过往几年的投资,感觉好像是会买入了!虽然离优秀还有段距离。
过去几年里,港股主要参与了地产与物业服务、医药与生物科技、能源电信、科技与互联网这四大板块,而其它(体育服装、消费、家居等)也杂七杂八的投资了一些。到目前为止,持仓的公司和基金依然超过了20+。前10家持仓占比还是超过50%的,整体确实犹如一个mini基金。
在收益方面,负贡献最大的是两个公司,万科和世茂服务;这两家最高的时候持仓占比接近15%。万科亏了一半,世茂服务更是到达了7成的亏损,惨不忍睹,也是我投资港股以来,亏损额最高的两家公司。要不是在其它板块,尤其是中海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早期介入并且超重仓的背景(几家公司最高时仓位超过30%)下,可能到现在还走不出来这个泥沼。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万科和世茂服务的最大教训一个是不要去卖行业中的输家,另一个是走下坡路的行业,不要过度自信,即使是龙头。当然我个人认为,管理层与大股东的人品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不是世茂服务(简单的财报显示还是它极为低估的),而是我现在持有的保利物业、中海和万物云,这个坑应该很轻松就填上了。除了这两个亏损大户之外,其它多数都是比较成功的投资。
但何时卖出,怎么卖出,如何控制交易节奏,依然不合格!
以医药行业为例,到现在我认为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由于屁股往往决定脑袋,所以就先向大家坦白下我现在医药股的持仓情况。
医药股我原先持有的石药集团、中生制药、丽珠集团、复星医药和远大医药,创新药主要是和铂医药、华领医药,其它零零散散的例如神威药业、康臣药业等也交易过,但仓位太少就不提了。医药总体的持仓最高的也曾占比接近30%。
而在一系列的操作(主要是减持个股,买入基金)之后,我现在石药不足2个点,丽珠只有3个点,复星也是2个点,远大、中升已清仓。占比最大的反而是一个医药主题基金,也就是港股创新药ETF(SZ:159567),大约有4个多点,总体医药大概持仓占比约10%。当然如果昊海生物科技这个公司也能归类到医药的话,那整体的仓位还是超过15%的,也还算是重仓。
回顾这个交易过程,在7附近对石药进行了较多的卖出,减持了超过一半仓位的石药,另外在9附近继续减持到目前的一丢丢。至于丽珠集团,则在32~35之间有较多的减持,目前也只有原先持仓的四分之一而已。复星主要是跟随财主的步伐,他认为国药控股业绩不行会拖累,我也就无脑跟随了。而远大和中升卖出要更早一些,远大在7块时就清仓了。
可以看出,医药这条大鱼我基本只吃到了中段,而错过了近期涨幅最猛的这个阶段。
唯一的亮点是买入了港股创新药ETF这个基金,这个主要考虑是个股可以看错卖错,但基金起码在牛市里可以取得行业平均涨幅更高一些的收益。因为行业基金通常是选择行业市值、流动性等最好的公司作为成分股。从天天基金网截取的数据来看,这个基金当前的持仓的前10大重仓成分股如下:
除了石药集团外,其它的都是我不太敢单独买入的创新药公司。大家可以嘲笑我,但对于比较保守的人而言,这里面相当多的公司过于一直是没有盈利的,并且创新何时落地也一直不明朗,远没有石药、丽珠这种传统公司可以有一个估值的标准。
所以市场的走势也再次说明了,在这种气吞山河、气势如虹的创新要行情中,一定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康方生物、信达生物、亚盛医药等好几家都是几倍的涨幅。虽然这个基金介入稍微晚了一些,但我0.7的成本现在好歹也有50%+的收益,也算很理想了。
回顾过往的医药投资,虽然收益马马虎虎,但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心理上。忍得了熊市,却忍不住牛市。就比如一个守空房多年的鳏夫,有天突然有一个漂亮的老婆,怎么可能细水长流?或者一个长期挨饿、骨瘦如柴的家伙突然天天面对一桌海鲜的饕餮大餐,你们叫我如何控制?
更重要的是,当你卖出的时候,你也许幻想着低位买回。但市场其实是一直在单边往上涨的,压根就没有机会。而低位卖出,高位追回,完全是反人性的操作,市场能有几个人做到,都是普通人嘛。
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如财主所说的,再忍一忍,多忍一会;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后浪涌进来,我们再退也不迟。不要像个没见过市面的乡巴佬,面对稍微繁华一点的市场就乱花渐欲迷人眼,一点也把持不住。
话说在投资这块,我自身觉得已经很努力了,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阅读公司年报,在分析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上。但说实在的,到现在说实话也有10几年的投资经历了,也在这个残酷的市场里生存下来了,但现在依然是战战兢兢,投资依然非常分散。依然不懂得何时卖出才是最佳时机。依然非常的保守,在这样的牛市里非当没有杠杆,甚至都只有8成多的仓位,依然只能取得较为平庸的收益,依然是十分惭愧!
到现在为止,感觉差不会会买入了,但卖出依然是不合格的;不知是不是跟投资的天赋不够高有关系?小富靠勤,大富靠命!这个命我觉得可能就是“天赋和性格”。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天赋之匮乏;
怨收益之惨淡兮,吾不忍观账户;
忽参悟而通透兮,余独好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