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公司的选择,我一般喜欢业务不太复杂、或者商业模式我能理解的公司,然后再去看估值。这两者都能满足要求了,基本在看下公司过往的股东回报、大股东有没有什么骚操作、不良记录,如果这些也能接受,那基本就会开始去下单了,从来不看什么K线走势(主要是不懂)。
通过分析首程控股的财报、资讯新闻、他们的公众号(内容很多)等,初步感觉首程在好几个方面是符合我的心仪之选的,只是看了下股价,竟然低位都翻倍了,感觉是不是来晚了?
刚好公司披露了中报,那就结合下中报数据来简单拆解下公司,看看是不是值得关注和投资。资料整理后,我把公司的业务简要的拆分为2个部分来分析。
公司于2017年出售包括钢材制造、矿物开采及加工的秦皇岛业务,初步完成业务转型。2021年继续减持首钢资源部分股权,主赛道切换到「智能基础设施资产服务」。停车场与园区管理构成稳定现金流,叠加REITs投管打通“募投管退”闭环。
重要交通枢纽及大型商业、区域场所的领先停车服务运营商
首程目前已拥有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停车场经营权项目、西藏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停车场和北京丰台站停车场等交通枢纽区域的众多停车场资产运营权,初步实现全国交通枢纽“东南西北中”全覆盖。另外公司主要在京津冀区域、成渝区区域、华东区区域及大湾区区域等核心区域积极布局,陆续获得了大型商业中心、医院配套等停车场项目及充电站项目,进一步扩大「停车+充电」的资产管理规模。
首程在停车场设施运营处于国内绝对的领先地位。
积极布局内地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业务;
公司自2019年起布局REITs,通过战略配售、基金管理等方式参与多个核心项目,形成“资产运营+REITs投资+基金管理”的协同模式。最近几个月就参与了多个大型项目,例如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与南方润泽科技REIT,首程控股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包揽核心份额。还有华夏华电清洁能源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华电REIT」、创金合信首农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首农REIT」)等等。
首程主要通过参与管理的聚焦城市发展基础设施的北京首程城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及与中国人寿、财信人寿 等机构联合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北京平准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投资基金 来参与相关的REITs项目。中国REITs市场正迈向多元化深化发展;作为市场上最早切入并深度参与多个头部项目的产业资本,首程的REITs投资组合不仅能带来稳定现金流,也能在估值周期中享受行业红利。上半年资产融通收入同比+69%,并有退出回款,资金周转效率在提升。
产业园区增长明显,长租公寓、社区商业等新兴业务初步开局
首程首个定制化项目「理想汽车总部二期项目」于2024年一季度全面投入使用。同时在管理的六工汇、首钢冬奥广场、融石广场等项目积极引资;长租公寓、社区商业等新兴业务已初步开局。
总体而言,在基础设施资产「募、投、管、退」形成全周期管理能力,朝着「资产投资-运营提效-资产证券化-资金回流」资产流转模式的转变;已逐步转身成为内地领先的中国智能基础设施资产服务商。基础设施运营虽然增速较低,但最大的益处是现金流充沛,同时风险较低;对于账面有较高额现金的首程而言,是非常好的赛道。
对于首程而言,基础设施资产运营是基础,是躯干;而资产融通业务则是翅膀,更具有想象空间。公司这几明显年加快了投资节奏,你要是刷下公司的披露公告,就会感觉好像钱花不完似的,投资项目一个接着一个。
依托与战略股东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人民币100亿元规模北京机器人基金,在机器人产业类项目方面深度布局。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均有布局。
先切入中游(整机/核心部件),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及应用于各类重点场景的机器人企业是公司重点投资对象,截止目前包括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星海图、云鲸智能、云深处、自变量机器人、松延动力、罗森博特、未磁科技、图湃医疗等。未来两到三年,公司将持续加大在这一领域的布局,计划再投资40-50家顶级机器人公司。最典型的是宇树科技,在7月初公司又公告追加了投资。
公司在业绩路演中提到:首程是宇树科技董事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股东,通过基金持有宇树约4%左右股权(约4.087%),宇树科技预计在2025年底前上市,首程作为核心投资方之一,有望成为最大受益方。另外,今年2月份公司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通过销售代理、租赁业务、行业咨询、供应链管理等多元化服务,推动优质机器人企业和产品的应用落地,打造成为机器人产业生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化产融服务商。在刚刚结束的业绩交流会路演中,公司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底,机器人相关业务预计将实现数千万元的收入规模。配合旗下产业基金的设立进展,首程正在形成“投—管—退”完整闭环。放眼未来,机器人投资将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价值杠杆。
补全上游(关键材料),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拟设立「首程机器人先进材料产业有限公司」,聚焦电子皮肤、腱绳、轻量化PEEK等核心材料的投资、联合研发与产业化。补齐材料短板,有助于被投企业在触觉感知、柔性控制与轻量化上快速提升,完善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材料—整机—应用全链条。
拓展下游运用场景,在应用落地层面,公司正在推动机器人真正进入生产与生活场景。与阿尔特汽车的战略合作,意味着机器人将深度参与新能源汽车的产线组装、智能检测和电动化生产,推动“机器人+汽车”的跨界融合。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与万勋科技联合打造的成都环贸ICD自动充电体验站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机器人在新能源车主服务中的规模化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已引入术锐手术机器人,用于临床手术和教学训练,标志着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加速走向商业化应用。
此外,公司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携被投企业集体亮相,共斩获37枚奖牌,并在“冰丝带”场馆外打造“首程机器人科技体验店”,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更前瞻的是,首程正探索“机器人4S店”模式,打造展示、销售、维修与体验一体化的渠道体系,加速机器人进入消费生活。
首程整体上运用资本、材料、技术与场景,去打通机器人全产业链。随着资本赋能与产业资源的不断深化,在机器人产业链上,首程未来有望成为一个大赢家。
公司在股权投资方面过往已经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以往在理想汽车、地平线、找钢网、中科星图、士兰微等项目上的成功退出已充分验证了公司的投资能力——其中理想汽车退出时带来了超过70亿港元的回报。此外,根据首程公开采访内容,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数据,首程旗下股权投资基金实现了3倍超额收益。
在基础设施与科技创新两大领域,以“投资切入、运营放大”的资产循环逻辑,持续释放商业潜能。可以说,资产融通业务并不仅仅是财务回报的体现,更是首程未来想象空间的重要来源。
中报的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7.31亿港元,同比增长36%。(其中运营收入5.11亿港元,同比+26%;资产融通收入2.20亿港元,同比+69%。),实现归母净利润3.39亿港元,同比+30%;经调整EBITDA达5.87亿港元,同比+22%。
据8月31日公开路演信息,公司手握约80亿港元现金流(含定期存款),并已完全清偿所有银行贷款,有息负债率仅7.9%,财务结构稳健,安全垫更为充裕;AAA主体评级(连续三年获中诚信、联合资信最高评级)
说实在的,对这些数据我是已经比较满意的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比如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股东回报等。
先简单穿透下股权结构,从2024年财报95页可以看到,首钢是大股东,持有24.94%,北京国有资本持有9.99%,两者合计约占35%左右的股份,其余股东则包括外资、财团、家族基金及险资等长期机构投资者,例如欧力士亚洲资本、周大福企业、阳光保险、HOPU(厚朴)资本等,各自持有约6.96~11.47%不等的股份。并且几个主要股东均在公司有非执行董事席位,能够起到比较好的监督作用。另外几个主要董事当中,有股份也有期权,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这样的治理结构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
另外,在股东回报方面力度也不错,尤其是派息较为大方,自战略转型以来,公司的累计分红规模已达51.91亿港元。近期也一直在回购股份,最近的一次披露是7月11号,公司在今年4月底以来,已回购了1909.6万股股份,2025年以来累计回购超4,000万股。预计业绩期过后公司有可能继续实施回购计划。
04 现在“上车”,晚不晚?
简单概况下公司特点:
基础盘稳:停车/园区+REITs现金流稳定,财务指标漂亮(高现金、低负债、AAA评级)。
第二曲线清晰:机器人“材料—整机—应用”全链条打通,材料公司是关键拼图,也是同类公司里少见的差异化。
资本兑现路径顺:资产融通增速快、退出成绩亮眼;宇树IPO等带来重估与现金回流可期。
治理与股东回报友好:混合持股+高分红+回购,估值修复具备“戴维斯双击”土壤。
以前你可能把首程当“分红+基建服务”,现在请把它也当成一只“机器人ETF型”标的——既拿稳健现金流,又押注全产业链机器人红利。
这是第一次对首程控股的深度分析;可能还有不少没覆盖的地方,欢迎大家补充。
好饭不怕晚,是真的吗?$首程控股(00697)$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士兰微(SH60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