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位网友@maopou 打赌一万块钱,赌小米三年以后的市值是高于今天,还是低于今天。我赌小米未来的市值一定是不断突破。虽然小米现在陷于负面的舆论,但是我看好小米的未来发展,尤其看好小米作为代表中国高端制造出海的排头兵。而小米成功的出海会反过来带动小米产品的高端化,使得它的利润率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点在现在的股市估值中表现得不明显。但是我相信这会成为小米未来三年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看好小米主要是以下几个理由:
1. 中国制造到了品牌化出海的时机
中国制造从低端代工开始,目前逐渐走向了高端制造。中国的很多产品质量已经不输于国外品牌。但是中国的品牌影响力与产品质量还完全不成正比。联想,美的,海尔的很多产品还需要贴牌给国外的品牌代工才能在海外卖出来。这就把利润很大的一部分留给了国外的经销商和品牌运营商。美的,海尔这些制造业企业,实际上只是利用了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和技术积累给外国公司打工,完全没有挣到产品的利润的大头。我在美国购买的很多品牌的冰箱,洗碗机,洗衣机之类的,其实都是国内的厂商代工的。我只在今年开始看到Costco开始有美的的冰箱,于是赶紧买了一台,质量完全不输三星,GE,frigidaire这类美国常见的品牌。中国制造亟需走向高端化,把本属于中国企业的利润拿回来。
横向对比和我们非常类似的日本和韩国,我们的发展路径几乎是一模一样。日本和韩国开始都是通过给欧美进行代工来挣点血汗钱。在代工的过程中,日本和韩国逐渐积累的产业工人,配套设施,以及一定的研发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电子和汽车是日本和韩国的优势行业。这是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点决定的。首先,这两个行业都是产品迭代快的行业。一个产品的生存周期往往不长,就会被新的产品取代。比如说MP3,手机,十几年前的产品和现在完全不一样。这为后来者弯道超车提供了机会。第二,这两个行业都是极度依赖于配套产业链的行业。消费电子和汽车都是复杂的系统,只要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整个产品就没法用。这对配套的产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当整个配套的产品都非常优秀的时候,才能出优秀的产品。这是只有大规模代工基础的国家才能满足的条件。以前是日本和韩国,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只能是中国。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车突然大爆发的必要条件。
日本的品牌出海大概开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一度将美国的汽车和芯片产业逼入墙角,在80年代美国通过政治优势强行压制日本的芯片和汽车产业,才给美国的企业留下一点喘息的机会。但是日本的汽车直到今天一直在美国非常畅销。我刚来美国留学的时候,留学生中最流行的就是老的二手日本车,油耗低,保值,而且根本开不坏。疫情期间,丰田车极为抢手,丰田塞纳这种在国内根本卖不出去的车在美国要加一两万美元还要等几个月才能拿到。韩国车的经历也差不多,起亚现代这十几年在美国的发展非常好。起亚的Telluride更是连续几年蝉联北美最受欢迎的中大型SUV。我去年也买了一辆,确实比美国车强。
日本和韩国都是在代工差不多20年之后开始了品牌出海之旅。日本二战后的50-70年代经历了高速增长,韩国是70-80年代经历了汉江奇迹。之后在粗放高速发展结束之后,就进入了品牌化出海的阶段。对比日韩,中国在发张的过程中几乎是一模一样。日韩遇到的房地产泡沫,老龄化等挑战中国正在经历。同样,日韩已经有的品牌化和高端化的成就,中国企业也一定会获得。所以,中国品牌的高端化和出海是必然的趋势,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能够买到的最有希望的就是小米。其实另外两个更有希望的是Tiktok和华为,可惜他俩不上市。
2. 雷军和小米团队是优秀的管理者
雷军是难得一见的优秀的企业家。他具有优秀企业家的三个核心优势。一家企业,想要成功,三样基本功是必须的:技术,产品和销售。一个企业想要成功,这三个方面,起码一点要是优势,另外两个不能太拉跨。雷军本身技术优秀,在本科期间就能写出很好的代码。之后在金山期间做出了好的产品。在小米期间展现出了出色的销售能力。他一个人就具备了三项核心的能力,这是创业者中不多见的。所以我不担心未来小米的技术,产品或者营销有任何的短板。
另外在雷军身上我看到的别的企业家不具备的一点优势是他的使命感很强。他真的很想成为乔布斯一样的伟大的企业家。他现在已经是成功的企业家了,但是他依然能够保持专注,事必躬亲,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在做成一个企业之后就躺在了功劳簿上,或者成为了投资人。但是雷军不一样。他选择了继续创业,压上之前积累的经验和资本,不断挑战新的产品和赛道。这是只有伟大的企业家才能做到的事。我相信雷军会一直奋斗,直到退休。他能在国庆花车上作为改革开放的代表人物,是一个有历史定位的人物,不是一般的企业家。
我很开心看到雷军开始健身。他的身体条件是未来小米发展的根本。乔布斯很遗憾的一点就是死得太早。不然苹果汽车现在肯定已经面世了,美国的新能源车不会只靠着马斯克几辆破车撑着。雷军能够注意身体是对股东的负责。我希望他可以继续努力工作20年,把小米带成一个世界一流的企业。
之前小米的产品力稍微弱一些,导致雷军在营销上面稍微过于用力。但是随着以后小米的产品力逐渐与同行拉开差距,我们应该会看到小米在营销上趋于稳健。希望以后小米的技术和产品越来越强,营销可以稍微放松一些,舆论也就自然会转好了。现在的舆论对小米不利,负面舆论铺天盖地,简直是叹为观止。舆论反复嚼的那几件事,也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小事,并不涉及产品的问题。小米本身的产品没有变坏,反而是不断进步。无论是自研芯片,还是未来的AI,机器人,我相信以雷军的眼光,肯定会提前布局,在恰当的时间入场的。
3. 小米的产品高端化需要出海才能完成
什么是高端的产品呢?以我看来,就是产品的利润高,品牌护城河宽,消费者对它的价格不敏感。比如茅台,苹果,保时捷,香奈儿等等。能买得起这些产品的,往往不在乎他们的价格,而拥有这些产品成为一种成功人士身份的象征。这些产品本身真的比别人的产品好那么多吗?可能它们的质量是比别的好一些,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它们的价格差异那么大。我用过很多手机和电子产品,包括苹果的。苹果的品质比别的手机好吗?可能拍照会好那么5-10%,但是内存可能要贵了100%还不止。据我观察,即使是买了苹果的产品的人,真正用它们不可替代的功能的,其实连5%都不到。大多数人还是因为大家都说好,所以跟风买了。其实用惯了PC系统的人用Mac系统真的不习惯。我甚至看到有些人买了Mac又在上面装了Windows系统,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花那个溢价买Mac。
这类所谓的高端产品有一些共性,那就是品质高,设计创新有特色,品牌故事性强。目前所有的汽车类的产品利润率最高的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毛利率高达29%。这个利润率是连保时捷都要让三分的超高利润率。华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利润率,和它处于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风口浪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华为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中国和美国开始动用国家力量为华为角力。人们在看这件事的时候,会认为华为的科技力量已经让美帝忌惮,不得不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加上华为的芯片突破了美国的制裁,狠狠的打了美国的贸易部长雷蒙多的脸,让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来自美帝的打压使得华为涅槃重生,站住了高端的品牌定位。虽然我觉得有人说“不买华为就是不爱国”有些过了,但是这种强大的品牌叙事能力,是华为的产品能够卖出高溢价的关键。
小米的高端化之路无法复制华为的叙事,因为华为的遭遇具有一些偶然性。我也不觉得华为的高端化之路长期是一个好的策略,更多的是偶然的遭遇,因为华为的高端溢价是建立在“爱国”和“突破美帝技术封锁”这个叙事逻辑上的。这一点在中国会很好用,但是出了国就没有用了。华为可以在国内活得很好,出海的溢价恐怕要打些折扣。
小米的高端化之路恐怕要另辟蹊径。小米之前的利润率实在是太低,简直和纸片一样薄。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最近这些年雷军和小米团队努力的核心就是要把品牌高端化。雷军处处对标苹果和特斯拉,就是想要学习它们的优点,打造高端的品牌。目前这个战略成功了一小部分,但是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我看来,小米的车SU7,YU7大卖,小米手机17 Pro Max大卖,都是因为产品定位到了女性这一个长期被消费电子行业忽视的群体。实际上女性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比男人差远了。女人的钱好赚是公认的。想赚女人的钱要靠设计。我老婆在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根本不在乎配置,只看颜色。只要好看,贵几百也不在乎。小米最近的产品特色明显,无论是车还是手机家电,都非常好看。只要延续这个高品质的设计,女人的钱是赚定了。
可惜世界上只有一半的人是女人,还有一半是男人。那想赚男人的钱要靠什么呢?要靠面子,靠卖自信。中国男人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不自信的一群人。我们从上学以来一直被教育的就是中国近代受尽了外国的欺负,我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被日本屠杀,被外国产品倾销。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也要给外国品牌打工,挣一点点的辛苦钱。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没有完全统一,四周强邻环伺,国际上被打压被丑化被孤立。我们时时刻刻被提醒着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剥削。中国男人是最怕别人看不起的。最近网上流行的一个梗是“力工思维”。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忍受超高强度的工作和超低的消费,但是一定要攒够彩礼娶媳妇,多生儿子才能不被别人看不起。你说这溢价得有多高?这其实是中国男人普遍的一种心态,特别怕被别人看不起,中国只要能在任何一个地方超过外国,都会激起中国人强烈的自豪感。中国的品牌高端化的认定是无法通过中国人自己来完成的。中国品牌的高端化需要外国人的肯定。如果外国人也被中国的产品征服了,成为了中国产品的粉丝,中国产品才能真正的高端化。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中国的产品的高端化竟然需要外国人来完成,也算是一个历史的奇观了。但是没办法,我们处在一个中国在崛起,在复兴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中国品牌在世界上完成了高端化,才能在中国完成高端化。
4. 小米的出海具有独特的优势
小米在出海方面很有优势。一方面是小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出海的尝试。小米在印度曾经大火,后来又因为地缘政治吃了亏。这个经历是小米在之后的出海之旅中的宝贵经历。在国外经营和在国内不一样,要时刻面对不确定的政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变化。
小米的手机已经在国外有了相当的认可度。从最近的品牌调查可以看见,小米仅仅排在抖音之后,是中国品牌在国外最被认可的。小米的销售渠道是结合线上和线下,这可以很好的照顾到不同品类的商品的销售需求。像手机这种在线上就可以完成销售的可以依赖线上,而家电和汽车还是得需要线下销售。
另外小米的品牌集中度很好,汽车和手机都叫小米。不像华为,弄出来各种品牌,都已经快分不清谁是谁了。小米通过统一的品牌,可以做到一次营销,多产品受益。
我今天刷到了一个做二手车出口的大哥的抖音。内容让我很是震撼。我是没想到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在国外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小米,理想在国外已经是高端品牌。
假以时日,小米一定会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排头兵。现在小米是全村的希望。我希望雷军好好努力,不要辜负国人和小股东们的期待。
投资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一家伟大的企业一起成长。期待未来小米起飞,成为第一个世界级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