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催化:周五,风电概念突然爆发,系近期多重消息催化及未来十年增长预期展望所致。消息面上,我国于9月2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正式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国能能源研究院综合判断,下一个十年,风电装机保守估计将从5.8亿千瓦增长到14.75亿千瓦,风电开发将迎来发展巅峰的10年。
也有机构研报认为,反内卷成为了最近一轮风电设备价格反转的关键。2024年10月,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包括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等在内的12家中国主流风电整机制造商,共同签署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
华福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1-5月,国内新增风电装机量达46.28GW,同比增幅高达134%。同时,风机价格持续回暖,2025年1-7月陆风机组中标均价达1552元/kW,较2024年全年提升9%。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含塔筒)中标平均价格已提升至2000-2200元/千瓦左右,较2024年高出200-400元/千瓦。
摩根士丹利研报表示,在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之下,中国风电产业有所复苏,在2025年初实现了价格和整体盈利能力的反转。该机构预计国内风电装机需求将保持韧性,并看好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和海缆企业的投资机会。
政策端,此前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海上风电与波浪能协同开发,目标至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总装机达2亿千瓦,撬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需求端,国内海风项目加速落地,2024年新增海上风电并网容量247万千瓦,2025年预计新增装机超1400万千瓦,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突破50%。叠加欧洲市场爆发预期(2030年累计装机或达150GW),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盈利修复阶段。
国家能源局9月26日发布的2025年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揭示了风电行业强劲的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9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2.1%,增速仅次于太阳能发电。
前8个月,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784万千瓦,远超火电和核电。
风电行业的复苏不仅体现在装机数据上,更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表现中。9月26日,风电设备板块逆势上涨3.04%,领涨A股所有板块。
其中,威力传动录得20%的涨幅,吉鑫科技、明阳智能等多只个股涨停。
诚通证券分析师王子璕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风电价格较2024年同期提升显著,招标量同比保持增长,预计下半年中国风电产业链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风电行业的高速增长,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近期,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突破高性能长寿命海上风电叶片、高功率齿轮箱等关键装备。
同时,开展复杂恶劣环境下高性能宽域运行风电机组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提升深远海等复杂场景下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
我国还提出了“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36亿千瓦”的新目标。
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需释放近20亿千瓦的新增空间,平均每年保持两亿千瓦左右的增量。
摩根士丹利预计,“十五五”期间风电装机将加速,年均新增装机超110吉瓦,2028年至2030年达到约120吉瓦。该机构认为,与太阳能发电相比,风电凭借更有利的功率曲线和电价前景展现出更强的投资吸引力。
海上风电作为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迎来加速发展期。目前,江苏三大海风项目环评均已批复,预计江苏海风将在三季度迎来开工,并有望迎来下一轮海风竞配。
广东帆石1项目已开启了11套管桩运输招标,有望三季度启动开工。
财信证券分析认为,过去几年堆积形成的海风“招标—并网”堰塞湖有望疏通,叠加2024年的巨量招标,2025年将迎来交付大年。
据统计,有超过20GW的海风项目有望在2025年实现全容量或部分容量并网。
海域分层设权政策也在稳步推进,以制度保障深远海风的健康发展。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均已开始提前研究海域分层设权问题,这将从制度上保障深远海风的可持续发展。
风电产业链盈利状况正在改善。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经过近三年的下行周期后,中国风电价值链通过行业自律成功实现了反内卷,在2025年初实现了价格和整体盈利能力的转机。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以来风电设备行业呈现出积极信号。2024年第三季度,国内海风新增装机164万千瓦,同比大幅增长397%。
2024年1-9月,国内风电新增招标119.1GW,相较去年同期的61.7GW增长93%。
风机价格也企稳回升。根据金风科技2024年三季度业绩演示材料,2024年前三季度风机投标均价维持在1450-1550元/kw水平,全年呈现出低价企稳趋势。
近期北京风能展多家整机企业签订行业自律公约,整机环节的“价格内卷”有望改善。
在行业复苏背景下,“两海”战略(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成为风电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东方电缆作为国内海缆绝对龙头企业,在高压、超高压海缆领域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超40%,稳居行业第一。
截至2025年9月26日,公司总市值达454.03亿元,2025年中报合同负债达16.74亿元,同比激增473%,预示未来收入将大幅增长。
明阳智能作为国内海上风电技术领军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在深远海风电领域,率先突破漂浮式风机技术。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新签风机订单约13.4GW,同比增长10.5%,其中新签海外风机在手订单达到5GW。
与此同时,零部件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也成效显著。财信证券指出,2024年以川润、金沃、双一和双飞等为代表的零部件厂商涨幅明显居前,不仅大幅跑赢风电设备指数,也明显强于主机、海缆和塔筒等主产业链。
这些企业基于相同的底层技术,将业务拓展至汽车零部件、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等行业,带来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风电行业投资价值逐渐凸显,机构建议重点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国内深远海欧洲海风需求景气交织,海风产业链受益;二是主机价格止跌上涨,盈利改善,叠加出海逻辑;三是优选零部件,轴承、齿轮箱、叶片、铸锻件环节龙头。
华创证券推荐的标的包括:东方电缆、明阳智能、大金重工、新强联、运达股份、中天科技、金风科技、三一重能等。
其中,金风科技作为国内风电整机绝对龙头,2024年以超30GW的风机订单位居全球榜首,连续多年保持行业第一地位。
截至2025年9月26日,公司总市值达605.87亿元,当前202.5亿元的合同负债同比增长88%,为业绩增长提供强支撑。
三一重能在风电整机领域实现快速突破,稳居国内市场前五。截至2025年9月26日,总市值378.47亿元,公司合同负债达76.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6%,在手订单充沛。
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三一重能海外在手外部订单约7.4GW,同比增长42.27%,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出口增速领跑行业。
随着江苏、广东等地海风项目的密集开工,风电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摩根士丹利预计,“十五五”期间风电装机将加速,年均新增装机超110吉瓦,2028年至2030年达到约120吉瓦。
风电板块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政策支持、行业基本面改善和技术进步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两海”战略的深入推进及零部件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风电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本内容仅作为信息资讯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您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