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肯恰打钉钉钉钉钉
 · 上海  

$美诺华(SH603538)$
深度解析下JH389技术细节(从公开资料,和线上交流会资料,带一点猜想)
首先这个平台设计是选择了一个外分泌系统益生菌作为低层细胞,通过定向诱变等技术手段让该常见益生菌能够表达GLP-1类似物(听交流会上说还有一些设计但不能公开)。到这里其实是一个底层逻辑,
亮点是选择了一个外分泌系统益生菌,(外分泌系统是在菌体内合成后表达到菌的体外,传统表达量高的菌都是内分泌系统为主,比如大肠杆菌、酵母菌需要通过破碎分离纯化最终得到有效物质)同时该益生菌耐高温高寒高酸。
核心壁垒是表达量,从皮摩尔级别提升至纳摩尔级别,同时通过设计再度提升了5-10倍。
服用场景:从吞服后,益生菌特性能让它完整抵达肠道,然后在肠道存活,汲取养分然后合成GLP-1类似物,然后通过外分泌系统表达到体外(肠道内),通过
大量的表达来使肠道吸收足够量的glp-1从而达到有效的血液浓度。该益生菌无法长期在肠道存活,会随代谢排出体外,一般是5-7天。可以理解为在肠道中这个益生菌就像一个细胞工厂,5天每天24小时给你生产新鲜的GLP-1类似物,起到长效作用,保持稳定。
动物血浓度大概3天能达到平均20nmol/L,5天达到40nmol/l,5周动物模型实验组减重1.8g,6%,对照组增重6.5g,21.7%,对比减重27.7%。益生菌需要时间扩增繁殖,血药浓度是斜线增长,而不是直线快速达到峰值,所以急性副作用几乎没有,不会像司美等注射口服药物有强刺激。
从科学性讲,该技术平台的方式解决了多肽难抵达肠道的问题,因为多肽在胃酸环境内会被迅速破坏,所以需要辅助物质保护,比如说司美的snak,但也只能短期少量的在胃里通过胃壁极少的吸收。肠道环境复杂,吸收利用率也不高,特别是肠壁很难吸收大分子类的东西,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吸收一小部分,JH389还添加了天然多酚类物质促进肠壁吸收提高吸收率,所以从科学角度上看肠道吸收是有科学依据的(具体可以自己查查资料,我以比较直白的语言做了下形容)。通过大量的表达在肠道里,然后少量的吸收,没有吸收的1小时内也将被肠道里的物质直接降解代谢出去,避免像口服用药堆积在胃部带来的肠胃部不适,可以理解为量大管饱,而不是像药物一样追求高生物利用率。因为是纯生物肽,所以不吸收也就被分解成氨基酸代谢吸收掉了,没有化学物质的毒性,最多有人会对某些氨基酸过敏,比如乳糖不耐这种。所以安全可靠。
整体的技术逻辑很有趣,有效的是GLP-1,创新的是递送模式,壁垒是设计和修饰技术。逻辑清晰,大家可以研究研究,真的越想越有趣,我一开始也觉得蛮扯淡的,和AKK、科拓那个菌啥的一样是噱头,后来发现真挺黑科技的,在技术上没有瑕疵,商业化问了下中介,至少美国想注册上市还是很快的。很多人问为什么以前没人做,我查了下论文,然后公司会上也说过nhnd做过,但是失败了,原因他们认为就是表达量不够用的双歧杆菌(好像),还有我查到的论文有用大肠杆菌做的,那你得先把大肠杆菌分解后才能吸收它内部生产的有效物质。科学角度讲,有效物质的有效度是和量有决定性关系,抛开剂量谈疗效就是扯淡,比如说AKK这些提的刺激自体GLP-1分泌,如果自体能分泌足够多的量,提升自体分泌20%,也远远达不到起效的点,如果真的有用,那还开发啥外源性的药物?AKK也不是啥新东西,国外都卖烂了。
建议大家可以多研究下我是越看越有意思,不吹不黑,设计真逆天,这个设计逻辑一环接一环,要突破的点还是很多的,解决起来都蛮难的,期待后续的实验,和专利公开后能看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