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超充、加油真的会三分天下吗?

用户头像
Stoned
 · 北京  

$理想汽车-W(02015)$

最近一篇对比理想5c超充和蔚来换电体验的文章引发了许多讨论,我本意只是想为理想5c说几句话(甚至只是想反驳一下某些粉丝站不脚的论据),并非想拉踩换电。但事实上我的文章评论区又成了战场,双方分毫不让。除却一些极端言论,还是有很多人可以理智讨论,输出各种真实数据支撑结论,但即使如此,双方还是各持己见,无法改变一点点想法。

我忽然意识到引起争议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实层面信息量的多寡,而在于经历以及在商业层面所受的训练的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我们把所有事实、客观数据摆出来,仍然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的原因。我也不奢求持不同意见的人能认同我的看法,此文仅代表我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如有不同意见,以您为准。

蔚来的换电战略始于2018年,那时候蔚来是蔚小理的老大哥,面对充电基建薄弱导致充电焦虑、当年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仅有4.5%的局面,蔚来采用换电策略从燃油车市场抢占份额,而理想采用了增程策略,只有小鹏选择了死扛(后文忽略小鹏)。那几年的电动车三傻,刚起步不久,一年的销量抵不上现在的一个月。那时候的蔚来差点倒闭,理想也是因美团雪中送炭才能交付理想one,在“脱裤子放屁”的质疑中开启增程元年。

来到今天,增程早就摘掉了“脱裤子放屁”的帽子,甚至增程车的销量也远胜于蔚来全系车型(因为换电只有蔚来一家,故换电销量用蔚来销量代替)。当然这不是在比较增程和换电孰优孰劣,只是阐明事实,在目前这个阶段,大家(不管是厂家还是用户)更倾向于增程作为纯电的过渡技术。

当然,换电的优势远不止作为纯电过渡技术这一种,我只是希望从换电的历史来说明一件事情,就是随着增程的崛起,换电的作为纯电过渡技术的优势正在削弱。此是其一。

除了用户选择,这里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于过渡路线的选择问题。这也是换电联盟为什么迟迟难以发展的原因。作为厂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选择了正确的技术路线,就如虎添翼,而一旦选择错误,就面临生死攸关了。本文不做讨论为什么更多厂家选择增程,甚至于选择增程也不代表后面不能选择换电。

随着乐道L90、蔚来ES8的热销,蔚来的交付不断破历史记录,换电的种种优势也更加凸显(本文也不详细讨论换电的体验优势,换电的体验很棒,但不影响后续结论)。而理想这边则经历了mega和i8发布的失利,只靠i6扳回一城,才得以延续纯电战略。在增程之后,理想坚定的选择了5c快充作为纯电时代补能痛点的解决方案,并在5c充电桩的建设上持续发力。短短几年时间,已建设3424座超充站,接近蔚来3520座换电站(数据来源于2025-10-09官方app),尤其是最近三个月,理想建设了500+超充站,远超蔚来100座换电站+100座超充站的建设速度。

随着超充站密度的提升,目前理想5c的补能体验,也越来越接近蔚来3分钟换电的体验(体验上还是没有蔚来的好🐶),随着电池发展和5c桩的建设,换电补能快的优势正在削弱。此是其二。

但即使如此,也只能证明换电和超充体验相当,可以是互补模式,那未来真的是换电、超充、加油三分天下吗?先从字面意义上分析下,三分天下意味着份额类似,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5.2%(8月数据,仅以零售新车渗透率为准),当然这其中有不少混动车型,按照混动80%的充电比例,纯电补能渗透率占比约为50%。虽然没到2/3,但也不远了,只是时间问题。而这里面绝大多数非快充和换电车型。

当然,我们讨论三分天下指的是五年、甚至十年后。因此,按照电池的发展规律和手机行业的发展经验,超充一定会普及,超充桩的密度也会几十倍于现在(请勿讨论电网容量,如果不同意这个判断,请出门左转)。即使不自建超充桩,但各家加入超充阵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甚至蔚来es8也支持“5分钟充电可续航超250km,峰值功率600kW”的超充体验。所以,后面超充和加油作为快速补能平分天下几乎没有悬念。

那换电可以和超充规模相当吗?

经过几年时间的宣传合作,目前的换电联盟几乎还是只有蔚来一家,以蔚来一己之力达到换电和超充规模相当,几无可能,除非后面有重量级选手(10w+月销量)加入换电联盟。但从目前的信息和各家的技术选择上来看,这个可能性也极低。所以,换电远达不到超充的规模,缺乏规模化的网络效应,此是其三。

即使比不上超充,换电维持一个小规模,供蔚来自给自足可行吗?

思考几个问题,如果你是蔚来,设想一个场景,当超充网络已经普及(几年后)

1. 你是否会更多规划超充车型(因为超充网络密度更高)

2. 你是否还会持续建设换电站?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一定的,因为可换可充也是蔚来的重要优势。如果超充也很方便,为什么不响应用户需求,支持超充呢?

问题的关键在第二个问题上,如果超充已经更加完善,你又有什么动力投入资金继续建设换电站呢?作为免费超充网络的补充,持续建设换电的投入产出比会急剧下降,此是其四。

至此,答案已经浮现。在我看来(极端看法),在中国目前的竞争格局下,换电终究会被超充碾过,其生命力甚至不如增程。强如苹果,在坚持了多年的lightning接口之后,还是回到主流Type-C的怀抱,更何况蔚来远达不到苹果的市场影响力。

做个总结,换电作为战略产物,已经逐渐失去战略意义,终将被弃。

注:

此文未讨论换电站的成本、换电带来的后期维护成本等问题,也请不要讨论电网容量等仁者见仁的问题。换电有很多优点,但不影响在中国消费市场消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