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产品才投资”,浅谈我的隐性投资观

用户头像
天下哀霜
 · 美国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很朴素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如果我投资这家公司,我愿不愿意,以及喜不喜欢买它家的产品?如果答案为是,那这家公司我就会慢慢布局,甚至重仓。

这可能是我很早读彼得林奇的时候,获得的一个认知,投资最好是基于你了解的日常事务,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只有把自己当作典型用户,才可以更好的去判断这家公司的价值与市场竞争力。我想它有三个优势:

1,自己的用户体验往往比财报里更早反映公司产品的优势与劣势,可以提前市场判断该公司的真实价值。

2,多体验产品能让自己和该公司一定程度“同频”,更容易长期持有,不因短期波动轻易动摇。

3,即使自己体验到的该公司某个优势,最后不一定是该公司股价上涨的真正动力,但是以点观面,它能打动你,必然有它自己的独特优点,那么在你不了解或看不到的地方,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惊喜。

当然,这个拿自己做用户视角的投资思路也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它的优点也一般是在消费类与文娱类公司上更能体现。但放在后面总结的时候在谈,我先简单聊聊纯粹个人的体感认知。

我今年一月开始主投AMD,是因为这两年自己给家里和同事diy电脑,以及升级电脑的时候,我都已经是AMD忠实客户,cpu必买AMD,显卡也是更偏向于买AMD,然后体验下来,AMD显卡真的挺不错,只是差在多帧生成与光追罢了,而我其实又不在乎光追,也不喜欢拼好帧,我就喜欢更原生的体验,然后AMD省下来的那一千多人民币,不香么[狗头]最关键的是,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AMD这家公司在消费级产品上,它的性价比的突出以及性能改善上的努力与进步,我相信它在其它领域,比如AI显卡领域,也一定会有所成绩。

游戏行业更是如是,一方面游戏行业商业数据清晰了然,另一方面游戏行业的产品可以直接上手与追踪。然后靠着亲身体验,社区调研,辅助以第三方数据,我们投资人可以提前于财报判断该公司的价值与竞争力,以及它的缺陷与软肋。

这几年我持有的游戏股里,最安心的是网易,它属于是买了就放着睡觉的,跟着涨跌做做大波段即可,稳如老狗。直到今年出了点意外,在产品端还没有很亮眼的成绩的时候,居然涨破了历史新高后还不断新高,差点弄丢筹码。这两年我深度上手过的网易产品,是逆手,深度云体验的,是燕云,然后深度且非常早就重点关注的,是蛋仔。网易也不是没有危机,但不管业内是看衰还是看好网易,真正游玩与重点关注过他们的产品才会明白,网易在内容向产品上的护城河有多深,现在属于是放着给竞争对手抄,人家都不一定有资格与资源去抄的明白的。然后网易在社交类上,也是在一直突破的,蛋仔还真有成为中国roblox的趋势。当中小学生这代被网易抓的越来越深,它后续的潜力还可以值得期待,然后网易的海外,也迟早会起来。

腾讯我是搭了便车,本来买腾讯只是贪便宜,三角洲出来没多久且成绩还没那么亮眼,但我却大惊失色,坦言非常超我意外,所以多加了部分腾讯,并一直拿到现在没丢。最后没想到,三角洲比我预期的还要牛的多[笑哭],没有三角洲,我应该早就丢掉腾讯的筹码了。

心动有点点意外,我买心动很久了,重仓了也快一年半了,但我其实没怎么体验过心动的主力游戏。不过taptap我是彻底离不开了,因为我其实特别喜欢一些纯放置挂机游戏,还有一些小独游,这两个很小的赛道在国内最好的平台,就是taptap。我不知道玩什么的时候,就是去taptap上找推荐,这比任何其他社区都要更精准的多。加上我内人确实很看好taptap的广告业务,所以心动就一直持有,持有的核心理由我也一直在雪球写,我就是单纯看重它平台的价值,游戏部分纯惊喜。然后一直惊喜,惊喜的都快麻木了。。。

完美是非常可惜,完美的游戏我追的非常用心,过于用心。完美的游戏我也是有非常多的滤镜去体验,但是,就是两个字,可惜。幻塔让我可惜,梦诛让我可惜,诛仙世界让我可惜,P5X也让我可惜。时至今日,我还准备去玩的,居然是那个20周年的完美经典版。完美现在给我的投资收益也并不差,但这种可惜,是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去除了。从理性角度回溯啊,在我深度感受到这么多可惜的时候,完美我应该是要减仓的,只是完美这只股票,我确实不理性,就想争一口气。。。哦,我对DOTA也一直觉得可惜[笑哭]

小吉是我在A股游戏公司关注度仅次于完美的,我深度体验过一念一年接近的时间,氪金比我在幻塔里都多,直逼梦诛(梦诛是我完美产品里氪金最多的游戏,幻塔第二多)。但当然,小吉股票上给我的回报,远比我氪金的要多了。我确实要说,放置游戏的氪金设计上,小吉是独一档。不过我买小吉,倒也不是那么因为它的产品,实在是老卢作为董事长,太加分了。

巨人我还真没体验过它们的游戏,除了月圆之夜以前玩过,帕斯卡契约玩过,其他都没体验过。但是追它家数据我很用心,所以也庆幸,算是提前抓了一波超自然,能让我得瑟很长的时间。

想想还有什么游戏文娱公司是我主持仓然后也可以深度体验产品的?哦,小破站。。。我离不开小破站,但是这个持股体验,真有点差。

消费产品上,我这么多年一直围着天润做,就是因为天润的奶我觉得太好喝了,和别家根本不在一个档上。所以,不离不弃,做过几次波段,收益也还行。

以前在国内老买小米的产品,包括电视,智能喂猫的,扫地的,插线板等,除了手机。体验还行,所以小米我也有部分仓位。

PDD我没体验过,但是家人朋友体验还行,加上对段永平看人的信任,买了中等仓位。

科伦,嗯,科伦我是没体验过但持仓很久了的。其实我当时有意向买点科伦的金戈类产品体验下[狗头]可惜它出来的时候我都到美国来了,就没机会了。

我家里两只猫,在国内就和宠物医院打过交道,来美国后每月仅仅两只的保险,就是100多刀,家边上是adobe的宠物医院,贵的一比,但服务特别好,所以就一直在他家。每年保险cover之外的宠物医疗花销,差不多3-500刀。毕竟两只都还年轻,可能老了会花的多一些。基于这些体验,我非常看好国内宠物医疗上的潜力,才那么关注瑞普。自然,我现在是没机会和瑞派宠物医院系列打交道了,然后瑞普的驱虫药,我肯定也买不到,所以瑞普算是我少有的重仓但却没太多机会体验产品的公司。

回头看,买公司股票,就要多体验它家产品,然后看好它的产品才开始投资的思路,是一个很朴素的理念,对我很受益。它并非简单的,“我喜欢所以我就买”,实际上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布局也是慢慢的,直到想的比较明白才去真的重仓的。我这种思路,对我最大的益处,就是带给我很强的持股定力。

但显然,它也有很多局限,我需要一直提醒自己。最大的局限,是需要区分“我之蜜糖”与“市场之砒霜”,需要主动寻找与自身体验相悖的市场观点,避免陷入信息茧房。

然后我自己的体验也好,我周围的人体验也好,它都是存在严重样本偏差的。比如,我偏好的游戏种类,让我对买量游戏容易有偏见。然后就是很容易“爱屋及乌”,容易对一家公司产生感情与滤镜,去掩盖该公司存在的,比如执行力与市场洞察力上的问题。

另外,所有行业都存在周期,只是周期的跨度不一样,时代的变迁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除了看好产品,也需要更关注行业景气度,与市场情绪与政策。

因此一句话总结,“注重自己亲身的产品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适合我这类投资者的一个投资决策与理念,目前对我受益颇多,但是,我能否靠它更进一步,就要看我在其它的方向上,比如财务数据,行业周期,估值分析,乃至各类论文上,的努力付出了。

以上皆我自己非常主观的言论与理念,各位道友,各位看官,牛市虽好,且看我有没有本事,真的能穿越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