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面突破关键阻力,开启主升浪
量价齐升站稳年线
8月19日股价收于51.49元(单日+1.12%),突破江恩轮中轮关键阻力位50.22元,近5日涨幅9.44%(跑赢电子化学品板块8.5个百分点),量能温和放大(换手率6.96%),MACD日线金叉延续,短期目标看60元。
筹码集中度提升
股东户数从7月10日3.80万户降至7月31日3.86万户(降幅1.6%),户均持股增至2.76万股(增幅2.8%),反映主力吸筹迹象。
营收与利润双高增
2025年Q1营收4.34亿元(同比+45.89%),净利润5118万元(同比+171.06%),毛利率39.30%(高于行业均值30.01%),主因半导体材料放量及产能利用率提升。
半导体业务驱动明确
2024年半导体材料收入10.35亿元(同比+34.78%),占总营收70.19%,毛利率46.19%(同比+1.88pct),显著高于涂料业务(23.06%),盈利结构持续优化。
高端制程技术突破
国内唯一能量产90-14nm铜制程电镀液/清洗液的企业,光刻胶(ArF干法/浸没式)通过中芯国际验证并小批量供货,打破海外垄断。累计申请专利552项(国际专利17项),发明专利占比超70%。
产能扩张支撑订单放量
合肥基地一期1.7万吨产能试生产,二期规划5.3万吨,预计2027年投产后可满足国内15%湿电子化学品需求,直接受益于国产替代政策(累计获补贴超2亿元)。
AI芯片与先进封装需求爆发
5G、AI、HBM存储芯片推动先进封装材料需求,公司TSV通孔填充材料通过长电科技认证,适配下一代存储技术。2025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预计7009亿美元(同比+11.2%)。
关税政策倒逼国产替代
特朗普拟对华芯片加征100%关税,加速国内晶圆厂供应链本土化,公司作为中芯国际核心供应商(采购占比超75%),订单弹性显著。
高增长消化高估值
当前PE(TTM) 77.57倍(行业均值66.25倍),但2025-2027年净利润复合增速预期50%+(券商预测2025年净利2.46亿元),对应PEG仅0.48(<0.6即深度低估)。
横向对比估值优势
市净率3.60倍(行业均值4.76倍),若半导体材料市占率提升至15%(当前不足10%),估值可切换至行业头部水平(PE 80-100倍),目标价70元。
技术迭代风险:若14nm以下光刻胶研发进度滞后,可能失去头部客户订单;
客户集中度高:中芯国际采购占比超75%,若其扩产放缓将影响业绩增速;
限售股解禁:2025年11月首发限售股解禁(占流通股比40%+),短期抛压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