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及豆粕市场分析
【豆类基本面】
受豆油价格强势反弹及需求回升提振,周五CBOT大豆期货市场继续震荡收高,油强粕弱特征持续强化。随着美国环保署(EPA)发布关于小型炼油厂生物燃料豁免的最新决策,市场预计部分义务可能转移至大型炼油厂,从而继续推动对生物燃料的需求。豆油作为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在这一背景下需求前景被显著看好。ProFarmer中西部年度巡查结果显示,美国大豆结荚数量创下纪录,进一步提振美豆丰产预期。当前美豆生长状态较为理想,随着天气窗口收窄,天气炒作的概率进一步下降。咨询机构AgResource表示,巴西2025/2026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1.765亿吨,同比增长3%。
【大豆】
现阶段基层余豆不多,现货整体走势较为平稳。中储粮周五拍卖的45803吨国产陈豆成交率为55%,因拍卖底价下调,成交率有所回升。目前距离新豆上市时间在一个月左右,东北主产省份相继开启大豆拍卖以腾出库容为收购新豆做准备。主产区大豆作物整体长势较好,本周天气适宜大豆生长。周五豆一期货市场低开低走继续回落,2511合约持仓增加,期价跌破4000元/吨关口,技术上保持弱势。目前东北主产区大豆已进入生长中后期,苗情整体较好提振产量前景。中储粮和地方储备粮源持续投放,国产大豆维持供强需弱格局,豆一期货市场上行驱动依然偏弱。
【豆粕菜粕】
周五国内豆粕现货报价整体下跌,各地跌幅在10-20元/吨,沿海豆粕现货报价多运行在2930-3070元/吨之间。东莞菜粕报价下跌30元/吨至2540元/吨。油厂开工率维持高位,豆粕延续累库态势。进口大豆拍卖预期升高,粕价承压回落。周五国内粕类期货市场延续弱势震荡收低,呈现外强内弱、油强粕弱特征。中美贸易协议悬而未决,目前中国进口商尚未采购新季美豆,四季度已采购的大豆订单基本全部来自南美。市场传言中国可能恢复采购美豆以及国储可能启动储备进口大豆拍卖,以改善远期供应不足的担忧。如果相关情况得到落实,国内粕类期货市场将继续承压回调,与美豆市场保持分化状态。
【投资课堂】
$豆粕ETF(SZ159985)$ 除了作为单一的投资品种,还在资产组合、抗通胀、展期收益等方面具备价值。华夏基金认为,豆粕与股市关联度低,无论短期豆粕期货价格是否能够延续上涨,都可以少量仓位长期配置处。
豆粕这种看似平凡的饲料原料,其实与我们餐桌上的肉蛋奶息息相关。国内消费的大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多用于制作豆腐、豆浆等传统食品;另一类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占国内消费总量的80%以上,它们几乎都进入榨油厂,产出豆油和豆粕。由于国内产量有限,中国每年需进口超过1亿吨大豆,其中约70%来自巴西。这种高度集中的供应格局,使得豆粕价格对外部变化格外敏感,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牵动国内养殖成本的变化。
近日豆粕市场呈现"外强内弱"的特征。现货价格普遍下跌10-20元/吨,沿海地区报价在2930-3070元/吨之间。这主要源于油厂开工率维持高位,豆粕延续累库态势,加上市场传言国储可能启动进口大豆拍卖,以改善远期供应不足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口商尚未采购新季美豆,四季度已采购的大豆订单基本全部来自南美。这种供应格局的转变,使得国内豆粕市场与国际市场呈现出分化态势,即便美豆走强,国内粕价也难跟随上涨。
豆粕的长期投资价值,在于理解它在蛋白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枢纽地位。尽管短期面临库存压力,但四季度南美到港量预计减少,远期供应缺口仍为市场提供支撑。头部企业早已摸索出与波动共存的策略,例如新希望依托饲料-养殖一体化布局,通过产业链协同管理成本波动;正大集团则凭借全球化资源网络,灵活调配大豆来源,在价格起伏中保持稳定。这些企业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豆粕的长期价值不仅取决于供需平衡,更在于整条产业链的效率进化——当多数人紧盯库存报表时,真正的机会属于那些能在全球波动中精准匹配资源、把每一克蛋白质转化为养殖效益的企业。毕竟在农业投资中,最持久的赢家往往不是预测风雨的人,而是懂得根据季风调整帆索的航海者。
$牧原股份(SZ002714)$ $新希望(SZ000876)$ #转基因品种审定正式落地,种业变革迎来新机遇?# #豆粕ETF159985#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综合自美国农业部报告、行业分析平台及上市公司公开数据]
豆粕ETF (159985)为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因此本基金的风险与收益高于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较高风险品种(R4)。特有风险包括:投资期货合约的风险、逐日盯市风险、合约展期风险、涨跌停板风险、持仓上限风险、强行平仓风险、强制减仓风险、大额申赎风险等商品型 ETF 特有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并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