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锄禾2006
 · 山东  

浩洋科技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下跌的主要原因分析
浩洋科技(300833.SZ)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出现显著下滑,单季度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34.44%;归母净利润2449.05万元,同比下降76.08%。结合公司公告、券商研报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业绩下跌主要受四大核心因素叠加影响,具体如下:
一、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对美出口承压
浩洋科技作为国内舞台灯光设备龙头,海外业务占比高(如OBM业务),其中美国市场是重要收入来源。2025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公司对美出口面临高关税壁垒,短期未实现产能转移的情况下,对美出口收入大幅下滑,成为第二季度业绩下跌的主要拖累项。
二、并购丹麦SGM公司产生的短期整合费用
2024年浩洋科技收购丹麦SGM公司资产,旨在切入高端建筑照明领域并强化全球化布局。2025年上半年,SGM处于整合期,前期费用开支较大(如团队融合、渠道拓展、供应链优化等),导致公司期间费用率上升(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31.64%,同比上升15.39个百分点),挤压了利润空间。
三、汇率波动引发的汇兑损失
浩洋科技海外业务以美元结算为主,2025年第二季度美元汇率波动导致公司产生汇兑损失,财务费用率上升(同比上升3.68个百分点)。汇兑损失进一步侵蚀了净利润。
四、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浩洋科技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始终坚持高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291.23万元,同比增长22.67%。
补充说明:非经常性因素的影响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9.29%,主要因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长83.62天)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增长16.72天)增加,导致资金占用加剧。此外,ODM业务收入虽同比下降19.16%,但毛利率稳中有增(同比上升0.88个百分点),显示代工业务的盈利能力未受显著影响。
总结
浩洋科技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下跌是中美贸易摩擦、并购整合费用、汇率波动及研发投入增加四大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在技术创新(2025年上半年新授权专利61项,包括境内外发明专利14项)和产品结构优化(自主品牌“TERBLY”“AYRTON”及SGM品牌逐步丰富)方面持续推进,欧洲、亚洲、中东等区域市场需求呈回升态势,未来随着关税传导及整合效应释放,业绩有望逐步修复。